【復仇者聯盟3 評論】Marvel十年贏盡港fans心 點止係有錢咁簡單

撰文:林穎嵐
出版:更新:

由2008年開始,Marvel開始推出第一部系列超級英雄片《鐵甲奇俠》,對當年的電影圈而言,這是一極冒險而又妙想天開的想法。美漫在外國是一種pop culture,真人化漫畫人物電影,其實早已不是新鮮事,神奇女俠、超人、蝙蝠俠等都早已推出過真人版電視劇或電影,不過,即使是知名如DC Comics角色蝙蝠俠,片商都只選擇開拍獨立系列電影,一部起兩部止,一見票房唔掂即時割和青走人,而Marvel的電影拍攝計劃「MCU」卻是一個風險極高隨時賠本但又不能中斷的大計。

由2008年《鐵甲奇俠》開始,Marvel Studio就展開其復仇者之旅。

 藝高人膽大,相信是不少人現時對Marvel studio的讚美。當然啦,Marvel有膽試,唔多唔少都因為Marvel studio在迪士尼2009年收購後有量資金支持,不過許多人當時並不看好,更難想像,十年後Marvel電影竟然會稱霸影壇,十年內橫掃逾130億美元票房。 

復仇者成立一幕,至今重溫仍然興奮莫明。而如果你身邊有這群隊友,都係一件快樂事。

重在細節 
相信熟悉Marvel電影的影迷都知道,Marvel的電影製作在分工上相當尊重創作精神,Marvel與迪士尼之間的合作,前者的角色是劇本及角色創作,後者是統籌及投資者,跟過去福斯及Sony製作《蜘蛛俠》系列或《變種特攻》系列的方式相當不同。Marvel   Studio對於電影呈現出來的角色是否忠於原著,一直相當執著,而迪士尼亦深明要打造一個屬於Marvel的電影世界,這群創作角色的漫畫家必需佔一席位,因為大家都知道Marvel漫畫歷史悠久,有它自己一套世界觀,並非一般電影編劇所能了解。因此,大家會發現,Marvel完勝DC的原因就是,前者的電影每一部都緊扣著Marvel的世界觀,每個角色都互有關連。

去到最新一集《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角色陣容非常震撼。

【復仇者聯盟3】反派魁隆自卑仔大情聖 親手弒母背後原來好慘情【復仇者聯盟3】傳退演鐵甲奇俠 羅拔唐尼感人致辭:須學會放下

在Marvel推出《鐵甲奇俠》大受歡迎後,當時不少外國電影人其實都還未看好Mavel電影的前途,因為超級英雄片的主要劇情就是「打嚟打去」,即使Marvel已經紅足十年,仍然有人大肆批評每部Marvel電影都是同一套路,正邪大戰之後,就是正義的勝利。的確,十年來一直有人鬧,但一直有fans爭住入場睇。過去我們都聽過,許多分析Marvel成功的原因,例如是以上所講的創作精神,不過坦白講,有多少香港觀眾真有看過原著漫畫先入場? 

Thaons在過去十年,通常只是客串地在彩蛋出場,但這無疑增加大家對他的期待度。

深度同娛樂片共存的秘訣 
就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正在熱映這個時刻,不少網民重提「Marvel電影好膚淺但點解咁多人睇?」這個疑問,其實答案一直都在大家心中。近日許多人討論美國隊長係咪會死?幻視係咪會犧牲?焦點討論並不在於復仇者以什麼方式對抗反派Thanos,而是在於角色本身。電影的深度其實早已擺脫理論性,超級英雄片fans大部分都有自己喜歡的角色,有人喜歡美國隊長的正義凜然,有人喜歡鐵甲奇俠的風趣抵死,亦有人喜歡變形俠醫的憨厚戇正,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不單是純粹的一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英雄,Marvel聰明在懂得在英雄主義下保留人性,當中可能有優點亦有缺點,就跟我們一樣,他們都是人,人人都會犯錯,即使強如一眾復仇者,他們都會失手,但總有隊友的支持和包容,作為Marvel fans,除了偶然渴望跟Iron Man和美國隊長等人一樣有異於常人的能力之外,其實更希望身邊有一群如「復仇者」般的好隊友打打氣。這就是Marvel能在十年內「圍剿」觀眾銀包的必殺技——共鳴感。

大家對於角色的生死非常上心,因為大家都對他們有了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