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搭新航線去郊遊 鴨洲綑邊登高要留意船期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來往馬料水、鴨洲及吉澳的街渡航線已經在9月2日首航,以後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香港的行山及郊遊人士可以較方便地到達這兩個東北小島。然而,船期緊迫,如果要透過街渡一日內行盡兩個小島的名山秀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作出取捨,還要走馬看花。
《01體育》記者搭上首航航班,跟隨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在有限的時間內於鴨洲及吉澳行山綑邊。第一站先行鴨洲,街渡給予遊人個多小時遊覽。如果純粹為行而行,快步足夠走遍全島,但如果要細心欣賞風景拍照,時間只夠環島綑邊。

來回馬料水吉澳及鴨洲的街渡2018年9月2日首航,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都會有一班船在早上8時30分於馬料水出發。街渡約10時先到吉澳,之後停留一會再開船,約10時30分抵達鴨洲。街渡將會在12時離開鴨洲,由於落船人多需時,又要早點到碼頭上船,所以遊人只有約1小時15分鐘的時間在島上行走,時間相緊迫。

不過,船公司在2020年2月宣布更改船期,改為早上9時於馬料水出發,10時半到吉澳,11時抵達鴨洲,船會在下午12時半由鴨洲開出,再到吉澳。

詳細船期資料可按下圖:

第一班從馬料水開出的街渡抵達鴨洲。(顏銘輝攝)

鴨洲(按圖放大)

環鴨洲繞一圈,先由在鴨屁股出發,沿東岸石灘行至鴨眼,之後沿西岸南下,回到漁村。

鴨洲位於沙頭角海,對岸便是深圳鹽田港,其面積約0.04平方公里,只有約五分一個維園的大小,是香港地質公園內有人居住而面積最細的離島。由北面觀看,島的形狀像一隻伏在海面的鴨子,故而得名。鴨洲西面的兩個島亦以鴨為名,分別叫細鴨仔及鴨螺春。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笑稱鴨洲是鴨媽媽,細鴨仔及鴨螺春則是鴨仔及鴨蛋,一家三口,鴨爸爸就不知所蹤了!

「鴨屁股」外有「鴨屎」

在鴨洲碼頭落船後,即見到鴨洲公廁,大批遊人聚集,記者跟隨李以強在路口右轉,抵到鴨洲最南面的平地「鴨屁股」,由這裏開始環島綑邊。從「鴨屁股」望出去,遠處有吉澳海諸島,近處有礁石,石上有警告柱。李以強表示鴨洲附近有4處礁石,皆被稱為「鴨屎」。

鴨洲因海島形狀像一隻鴨子伏在海上而得名。(資料圖片)
在鴨屁股的平台上,有人放出航拍機拍攝。(顏銘輝攝)
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帶領導賞團,介紹鴨洲的地質歷史。(顏銘輝攝)

「鴨頸」為岩層斷裂帶

離開「鴨屁股」的石屎平台,沿島東岸的石灘走,雖然地濕,但不算太滑,而且石灘平坦,沒有上落差距大的石堆,更沒有險要的石隙,算是綑邊入門體驗的好地方。沿岸見到的褐紅色角礫岩是鴨洲的特色,往對岸望去,會見到深圳鹽田港的景色。行至一處,發現左邊沒有崖壁,崖壁彷彿被斬斷了,此處便是「鴨頸」。鴨頸是岩層的斷裂帶,岩石被風化侵蝕,形成一道狹溝。

在石灘綑邊,需要同行人士互相幫助。(顏銘輝攝)
從石灘望向鴨頸及鴨頭位置。(顏銘輝攝)

「鴨眼」最受遊人歡迎

繼續沿石灘北行,便至「鴨頭」,那裏就有鴨洲最著名的景色「鴨眼」。鴨眼是一個海蝕拱,岩石如拱橋般;遊人絡繹不絕,不少人走到海蝕拱下,舉起雙臂扮大力士拍照。鴨眼前是一些海蝕平台,三面環水,這是岩石長期遭海浪侵蝕最終形成的平台狀地形。

鴨眼是遊人必到的「打卡位」。(顏銘輝攝)
這座建築物以前是廁所。(顏銘輝攝)

穿過鴨眼,就會來到鴨洲西岸,走過滿佈碎石的沙灘,就會見到一座破舊荒廢的建築物屹立海邊,以為是碼頭?不,它以前是廁所,還有男女廁之分,近岸的是女廁,近海的是男廁,還見到入面有尿槽。踏上鄉間小路,很快就回到漁村,但因為在鴨眼停留太耐,快要上船,所以未能仔細遊覽村內建築。在教堂及鴨洲故事館前快影幾張照片後,便要急急腳趕回碼頭上船,完成鴨洲環島綑邊。

位於鴨洲故事館旁的大榕樹是地標,它十分高大,估計樹齡過百歲,也是村民的集體回憶。(顏銘輝攝)
從碼頭回望鴨洲的小山丘,上面有涼亭及觀景台,電視台的攝製隊在山上向街渡揮手。(顏銘輝攝)

街渡安排限制個半鐘內行完鴨洲

以現時街渡的安排,只預計遊人在島上停留個半小時以內,若要走遍全島,遊人需要管理好在島上的時間。除了預留時間到訪教堂及鴨洲故事館,了解這個小島的人文歷史外,島上還有一處高28米的小山丘,為島內最高點,上面設有觀景台,值得一去,記者今次的旅程亦以沒有登此小山為憾。

總結今次的經驗,個多小時足夠慢行環島綑邊兼影相,並且聽地質導賞,但如果快行,又減少影相的話,相信夠時間綑邊之餘,參觀鴨洲故事館兼上最高點的觀景台。此外,同行的電視台攝製隊沒有隨中午12時的街渡離開鴨洲,他們下午留島拍攝,之後再租船到吉澳,趕街渡回馬料水;如果真的覺得個半小時不夠行鴨洲的話,不妨參考。

再見,藍天白雲下的鴨洲!(顏銘輝攝)

去鴨洲,提提你:

切勿獨自前往欣賞岩石或地貌
切勿在天氣惡劣時前往岩石或地貌
只僱用具備野外及急救技能的導遊
對四周環境的變化保持高度警覺,石面濕滑時須格外小心
切勿攀爬岩柱或踐踏遭受嚴重風化或侵蝕的岩石表面
避免到可能存在落石風險的地方,以免造成傷亡
切勿帶走任何的岩石、化石、礦物或泥沙,不要挖掘、破壞或污損任何岩石
為確保旅程安全,請善用香港天文台的潮汐資料,留意部分沿岸地點可能因為潮汐而無法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