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垃圾3】業界少談源頭多提回收 空姐:帶2物上機已幫大忙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網上走塑群組不時會有人問:搭飛機,不想浪費機上的即棄餐具,怎麼辦?記者向本港各航空公司查詢過處理餐具的流程,又請教了台籍香港空姐阿寶,發現原來餐具不一定會被即棄!
除了餐具,其實飛機上還會消耗許多物品(詳看系列之一),外國不少航空公司已開始改變,而香港主要則是有限度的回收。面對每天不斷隨着無數飛機湧來香港的垃圾,小市民又可以如何幫忙減廢?阿寶說,其實每個乘客只要帶上兩件「法寶」,就可以幫上大忙。

自備這些物問,即使未必可省回機上的餐具,之後的旅程都可以用。「你的旅程不只是飛機上,之後去飯店、餐廳,如果對方是提供免洗筷的,就可以節省到很多。」(吳鍾坤攝)

自備刀叉可否省回即棄餐具?3間航空公司大不同

近年不少人提倡自備餐具、餐盒,但一遇上飛機餐,就無可避免地被逼接收塑膠餐具,即使還給服務員,也不知道是否會再用。有人或會說搭飛機已是不環保,斟酌這些「小問題」有何用?阿寶說:「但能不能從差,變成好一點,再變到更好?」

餐具其實也不是「小問題」。據環保署數據,2016年本港平均每日棄置154公噸塑膠即棄餐具,環保團體綠惜地球以每份含有膠、刀、叉、匙的餐具重18.3克計算,即香港每日棄置餐具2,500多萬件,一年更達91.25億件。

記者就餐具問題向各本地航空公司查詢,國泰航空指,其塑膠餐具並非一次性塑膠,公司會把餐具清洗、消毒及重新包裝;至於曾派給乘客的餐具,即使未被使用,基於衛生也會拆開清洗;而從未派發的餐具則會儲存在機艙內,在下一個用餐時段或航班使用。

香港航空則回覆,商務機艙會使用金屬餐具,經濟艙則使用塑膠餐具,已派予客人的餐具不會回收重用。香港快運則指基於公司是客人訂餐才會供餐,航班上餐具使用量不多,以即棄木筷子為主,其餘則是膠,若乘客在獲發餐具時立刻歸還,餐具會被重用;若收餐時發現餐具未被拆開,在確保未經使用的情況下,亦可重用。

至於眼罩、耳機,各航空公司做法如下:
國泰航空指未開封的耳機會放在原位,已開封的耳機則會回收檢查、清潔再用。
香港航空指不會回收重用。
香港快運表示機上沒有這些用品。

餐具也是問題。(吳鍾坤)

乘客也可自主:消費者是改變企業的關鍵

記者另曾向鄰近地區台灣的中華航空及長榮航空查詢,但兩者均不作回覆。面對未知,阿寶曾撰文提到,理論上如果一拿到餐就歸還餐具,而空服人員把它放回廚房櫃子裡,就可以減少浪費,但空服人員是否會如此做,則要視乎航空公司衛生規定、空服員意識、餐車擺放空間是否足夠而定。餐具或其他消耗品會否獲重用,客人似乎只可以賭一賭。

但乘客其實也可以有自主權。「消費者往往是產業轉型的關鍵。」阿寶說。「那些意見回函書航空公司很重視,平常我們都是填服務問題,但其實也可以寫一些減廢的建議。愈多人寫,公司有資料庫,就會看到市場的反應。」餐具的問題,也可以提議航空公司日後讓人預先選定不要餐具。記者問坊間常有簽名運動,這對航空業又是否有用?她說:「也許有呢,由民眾自己發起,平日都是報導在說,業者可能覺得根本沒所謂。」

人可以自主。(吳鍾坤攝)

外國航空公司發起走塑計劃

在地球的另一端,不少外國航空公司已制定了減廢計劃。在西班牙,多間航空公司聯合為2,500名機艙服務員做垃圾分類培訓,目標在2020年前回收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80%的機艙垃圾,還簡化了飛機食物包裝和使用可回收餐具。

在英國,有航空公司使用乾燥機將食物水份抽乾,變成粉末,用作堆肥或化作燃料;紐西蘭航空亦已棄用一次性膠飲管,攪拌棒、眼罩包裝和膠牙刷,預計1年可減少3,000枝飲管、710萬個攪拌棒、260,000個眼罩包裝及膠牙刷。

至於香港,阿寶說也有航空公司購買效能較好的飛機,如A350客機,其燃油耗用量、排放量均比一般型號少。而其他政策,現時主要有回收、宣傳及捐贈食物幾方面。

「我真的覺得香港是很美的地方,我們有必要殘害我們的土地嗎?」阿寶說。(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回收方面,國泰航空、香港航空及香港快運均指現時機組人員會把物資分類。
宣傳方面,香港快運提到有透過機艙服務員之廣播向旅客宣傳減廢,對內亦透過內部通訊鼓勵員工做廢物回收;國泰航空提及十分支持乘客自備水瓶,並留意到近年多了客人自備餐具,會加強減廢宣傳;香港航空指會鼓勵客人主動參與回收。
捐贈方面,國泰航空及香港航空都指會捐贈未開封食品予慈善機構,香港快運則指食物大多是小包裝,如沒賣出會留待下一程航班。

垃圾問題,除了商家要負責,政府又有沒有角色?機管局指已訂立目標,期望於2021年年底前減少、再造或回收50%機場廢物。香港國際機場亦與業界合作,制定機艙廢物回收指引及建議,有關指引由國際機場協會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於2016年推出。
此外,機管局正在機場實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試行計劃,希望航空公司及清潔承包商在處理廢物過程中,調節進一步減少及回收廢物的方法。
環保署則指,政府一直推行「惜食香港運動」,在航運業方面截至今年年9月,已有8家公私營機構簽署了「惜食約章」,及有8家機場內食店參加了「咪嘥嘢食店」計劃。
至於餐具方面,政府早前透過「可持續發展基金」支持餐飲業界制訂行業環保採購指引,並計劃在2018/19年度內開展顧問研究,了解國際間對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主流方案,預計顧問研究在2020年完成。

「當忘記誰該做,誰的過錯,從自己開始,聚焦在我可以做的事上面時,我們的力量是很巨大的,也可以把憤怒,灰心等等負面能量移轉到改變的力量上。」阿寶說。(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市民自發行動改變更大

其實除了等航空公司進一步改善政策,阿寶說市民也可以快速達成改變:「只要帶自己的水瓶跟水杯就幫到很多。」她說。「一般人不會體會到自己帶個水杯上機,少用了幾個膠杯的影響。但當你乘以幾千萬的人,那個可以減少浪費的量就很驚人。」

即使沒有帶自己的杯子、眼罩等,拿到膠杯、包裝膠袋,都可以帶下機重用、回收。「例如毛毯打開之後,塑膠袋留下來當垃圾袋;樽裝水喝完,拿到飯店裏裝水,之後再回收也可以。」

不是說他們(企業、生產者)沒責任,而是我們其實有選擇的力量。
阿寶
其中國泰航空現時回收的種類包括玻璃、塑膠、金屬、紙類及廢食油;香港航空則指現時每十袋垃圾便有一袋屬可分類物品,其中不計洗手間垃圾,以食物包裝佔垃圾量最多。(資料圖片/潘思穎攝)

空姐提出減廢簡易攻略

又或者在空服員想幫你收走膠杯時,如果還想喝下一杯飲料,也可以要求留下杯子重用。「大家其實很易被環境影響,當乘客,就被動地坐着,給飯就吃,給水就喝,膠杯他收走就收走,我們都忘記了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去做事。」阿寶說。

飛機乘客減廢指南(簡易版):
1. 自備水樽
2. 自備咖啡杯或是冷飲杯
3. 寫意見回函讓航空公司知道
4. 就算沒自備用品重複使用機上產品並帶下機回收

想為環境再盡一分力還可以自備外套——自己用慣的,大概也較舒服。她又提到許多人以為耳機一定要用機上的,「但其實自己的也可以,機上通常有兩個或三個插孔,用其中一個就可以。」

完整的減廢攻略及可因此避免消耗的物品種類,詳看下圖:

推廣環保不需強逼

對阿寶而言,做這些改變的動力,是那隻疑因吞塑膠致死的鯨魚。然而這些新聞漸漸多至有些人已不會按進去,即使看了,也未必就會有動力。如果想要讓身邊的人也改變,又該如何?

「每個人被觸動的點都不一樣,我是鯨魚,你可能是孩子,他可能是省錢。」她說。甚至可以是趣味,「我以前不喜歡逛街,但現在有二手時裝店,我很喜歡逛,那變成了是一種Lifestyle。」她說。「我們不要把環保想成是一定要受苦或犧牲,而可以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她又說,影響人的方法,不必是猛搬數據,「不一定要跟大家講垃圾問題很嚴重,只要帶朋友去山林裏面去接觸——在這麼美的山裏,看到旁邊一堆垃圾,自己的心就會有領悟。」也不必指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journey,像我自己以前也超級浪費。」她說。「看過有研究說,如果要人完全減廢,只有7、8%的人會發自內心被觸動去響應,但如果不用做到100%零垃圾,只鼓勵你帶杯子就好,可能有2、30%的人願意做。」

推動航空業減廢,也是要逐步逐步去做。她說企業如果有進步,公眾也可以給予讚賞。如今她也會嘗試去理解公司,「每個部門都有自己做事的優次和考慮。」最近她和同事也在討論毛氈的包裝問題,想到如果完全沒包裝,未用的也要送回清洗,或會耗費更多水、電,因此要仔細思考;但也聽說日本已有業界不用塑膠包裝。「所以(推動減廢)要有決心,也要有耐心。」她說。

懷着這份耐心,如果市民一邊出力,企業、政府也慢慢跟上前,航空垃圾的圖像,會否終於有天,不再一樣?

在航空業可以做的是這些,飯店、餐飲業其實也可以幫忙(做環保)——每個人都可以做。
阿寶

讀者可向各航空公司反映意見:

國泰航空https://www.cathaypacific.com/cx/zh_HK/about-us/contact-us/complaints-and-suggestions.html

香港航空https://www.hongkongairlines.com/zh_HK/contactus/hotline(再按「客戶意見」,如直接分享「客戶意見」一頁連結會失效)

香港快運https://www.hkexpress.com/zh-hk/need-help/guest-feedback/

聯署詳情:

https://supporthk.org/zh-hant/petition/%E9%A3%9B%E6%A9%9F%E5%9E%83%E5%9C%BE%E6%BA%90%E9%A0%AD%E6%B8%9B%E5%BB%A2%E3%80%81%E5%8A%A0%E5%BC%B7%E5%9B%9E%E6%94%B6%E9%85%8D%E5%A5%97?fbclid=IwAR3VRu7t4w9_gy_rY2O3I2l_SHUWhpKmm9Ff42xGuLoQjlQ-toWaMPIUFRg

她說像叫人吃全素,可能只有1%的人願意,但如果是「meat less」,可能有4、50%的人會跟進。「幫到環境的量多很多。」(吳鍾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