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浪潮】中美角力關鍵 封殺華為目的是阻礙5G進程?

撰文:梁艷明
出版:更新:

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訊技術,5G能提供更廣的頻寬,數據傳輸速度較現時的4G快至少10倍,被視為是改變人類生活的劃時代技術。華為2017年發布的《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形容5G是「跨時代」的技術,它將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一起開啟通訊時代的「黃金十年」。5G的應用不限於手機,其影響遍及智能電網、物聯網、無人駕駛、智能醫療和虛擬實境等領域,是產業升級的引擎,智慧城市的關鍵。為何華為會卷入中美貿易戰的漩渦之中? 5G技術的通用標準將由誰來釐定?

5G在網絡基本架構、網絡邊緣設備、用戶終端設備方面引領革新,為流動通訊行業乃至整體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5G網絡,無人駕駛汽車、智慧城市和其他連接設備的應用得以大規模商業化,進而掀起產業鏈的再洗牌。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估計,到2035年,5G創造的全球經濟效益將高達12.3萬億美元(約96.6萬億港元),超過2016年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消費總和,並會創造高達2,200萬個職位。正因為5G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影響遍及通訊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多國家正加快鑽研5G技術。

中國將5G行業列為「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十個重點發展行業的首位。而作為全球最大通訊網絡設備生產商與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華為標誌着中國科技水平發展的前沿。在去年320億美元(約2,500億港元)全球移動網絡設備的銷售額中,華為佔當中的28%份額,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孟晚舟一案對華為的業務沒有立即影響,並重申華為今年的收入將超過1,000億美元(約合7,800億港元)。

中國製造2025是中美矛盾中的一大關鍵議題。(視覺中國)

這次美國瞄準華為的直接誘因,可謂是華為5G的戰略及成績對美國互聯網產業造成的衝擊,甚至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威脅。美國視《中國製造2025》主打的互聯網和科技產業為頭號大敵,故採取「科技新圍堵戰略」,阻止華為成為未來5G龍頭,遏制中國成為科技大國。早在2012年,美國就「盯上了」華為和中興。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聲稱,華為和中興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歐盟通信標準機構ETSI資料顯示,華為在5G NR領域登錄的專利數達1,481件,全球排名第一位。儘管研發成果一馬當先,但5G技術落地仍要看芯片的生產。華為正從事自家晶片設計,這對美國的高通構成直接威脅。今年4月,美國的政府部門和政府承包商便被禁止使用包含華為或中興生產的零部件設備。

或出現不同的5G標準

每一代的移動通訊技術標準皆由各國在國際會議上一起擬定,沒有參與的公司和國家則只能跟隨。除了無線通訊產品商明面競爭外,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等機構也在暗盤較勁,爭着打造5G通用標準。

黃錦輝表示,他相信未來會出現不同標準的5G技術。(吳鐘坤攝)

早在2016年3月,3GPP已經着手5G技術標準化的工作。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Reno)的3GPP會議上,華為的Polar Code(極化碼)被確定為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控制通道的短碼方案,證明華為已有能力在5G標準上躋身國際舞台。

今年6月,3GPP在聖地牙哥舉行會議訂下第一個國際5G標準(5G NR),並且最早將於2019年進行基於3GPP大規模測試和部署。但在本月中旬,3GPP宣布5G標準凍結延遲三個月,延至2019年3月完成,原因據稱是為了更好地確保3GPP各個工作組之間充分協調,保證網絡與終端、芯片之間更完善的兼容性等。

最近幾個月,日本、台灣、加拿大、澳洲都先後以計劃移除原有4G設施、禁止採用5G設備等方式抵制華為,表明科技的壁壘已徐徐豎起,隱約將科技世界分為兩大陣營。

在5G發展起步的關鍵時刻,這些舉動拖慢了5G發展的整體進程。未來,5G技術會否出現不同標準?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表示,當一項新的技術出現,市場會發揮自我調節的作用,「正如以前3G時代不同地區各異的網絡制式(CDMA)問題,我去日本發現手機用不了。」他不排除未來出現不同標準的5G技術的可能,正如世界各國現時不同標準的電壓值。

黃錦輝認為,中國除了做好自身的研發技術,還應抓住「一帶一路」計劃的機遇,針對東南亞、非洲地區等日益增長的電訊基礎設施的需要,利用低成本的優勢打開沿線國家市場。他直言:「研發再好的技術,沒有人用就沒意思了。」

上文節錄於第14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24日)《5G浪潮來勢洶洶 產業升級引擎 智慧城市關鍵》。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