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輝回應長策公營房屋「缺口」:增土地供應是「王道解決辦法」

撰文:黃偉超 張嘉敏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終極報告塵埃落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工作亦暫告一段落,惟政府取態仍是未知之數。運輸及房屋局去年底公布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比四調整至七比三,惟土地短缺將令公營房屋供應缺口進一步惡化,令基層住屋問題更為嚴峻。面對本港日益沉重的住屋壓力,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增加公營房屋比例將令政府更難達標。他強調,增加土地供應是解決房屋問題的「王道辦法」,當局必須馬上開展報告建議的短中期選項,回應市民訴求。土地供應問題與住屋需求的關係可謂唇亡齒寒、息息相關。本港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多年來維持於六比四,去年12月底,政府公布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將比例調整至七比三,惟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5萬伙,較前一年的46萬伙少1萬伙。

公營房屋供應持續落後,拓展更多土地建屋刻不容緩。(資料圖片)

調整公私比例更難達標

儘管政府提高供應目標,但實際上仍難以覓得足夠土地達標。根據長策資料,政府目前覓得的土地,於未來十年間只能夠興建約24.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距31.5萬個單位的目標還欠約6.7萬個,較去年長策目標推算落後的4.3萬個單位進一步擴大。

正當各方質疑長策目標淪為空談,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黃遠輝稱,面對土地供應短缺問題,調整比例後將更難達標,「原本六成都未能滿足,七成又如何滿足呢?」他解釋,雖然政府增加公營房屋的比例,但實際上公營房屋的土地數量卻沒有增加。

根據2017年公布的長策目標,當時政府預計公營房屋的實際興建量為23.7萬個,與最新評估相差約1.1萬個單位。黃遠輝稱,增加的逾一萬個單位數量等同於特首林鄭月娥公布的新房策中,將9幅私樓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所得的單位量,「所以實際數字同2017年年底的數字是一樣的」。他又指,於「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期內聆聽到不少市民對房屋政策的訴求,當中對增加公營房屋比例「呼聲好高」,故政府調整比例能夠回應民意,而小組同樣將相關訴求如實反映於報告之內。

短期改撥更多私樓地

面對公營房屋供應缺口增大,運房局局長陳帆曾經回應稱,將透過繼續覓地,並將公營房屋的地積比率由兩成增至三成,以加快房屋供應。黃遠輝,期望透過政府的各項措施縮窄缺口,不過認為就短期的紓緩措施而言,政府或可以將更多合適的私樓地撥作興建出售性資助房屋,甚至興建更多首置上車盤。他解釋,首置盤的買家不符合申請居屋資格,而首置盤可將私人住宅的需求轉移到政府提供的資助性房屋。

不過黃遠輝補充,長遠而言,增加土地供應始終為應付社會對公營房屋需求的「王道解決辦法」。土地小組提交的最終報告提及,本港於短中期的土地短缺情況最為嚴峻,欠缺最少815公頃,佔整體短缺數量逾六成;小組建議政府優先推行當中三個短中期土地選項,包括發展棕地、發展新界私人農地,及局部收回粉嶺高球場,因應逐漸擴大的公營房屋供應缺口,他認為政府需要馬上落實開展三個短中期選項,「除非有好強烈的理由,否則不應該輕易放棄任何一個選項」。不過他亦承認:「就算做晒所有(短中期選項)都無辦法滿足估算的815公頃(土地短缺)。」

上文節錄自第14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7日)《增土地供應是「王道解決辦法」》。

相關文章:「土地大辯論」後記 黃遠輝無悔倡收高球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