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醫生】麥列菲菲批醫學會新方案提高門檻 保護主義作祟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在外地找「救兵」是其一途徑,但需提高吸引力。惟醫務委員會表決豁免海外專科醫生實習的四個方案均觸礁,醫學會及其他醫生團體近日拋出「第五方案」,建議設立執業試後綑綁期,在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及兩間大學醫學院的工作年期不一,其中在衞署任職更需綁四年,特首林鄭月娥公開呼籲做法應一視同仁。
醫務委員會前主席麥列菲菲直言,不會支持醫學會這新方案,認為是提高門檻及不合理,形容做法是保護主義,「好心啦,又要專科又要考試。有幾多醫生會嚟(香港)?」她認為應提出較寬鬆的方案,綑綁期應少於三年。
麥列菲菲早前批評本地醫學界有人抱保護主義,究竟是誰?答案終揭曉,她指是醫學會部分醫生。

本港公共醫療體系醫生不足,如何增加醫生,在社會引起激烈討論。(資料圖片)

第五方案列出三個綁期限制 已服務年期不能抵銷要求

現時持外地醫學資歷的醫生如要來港執業,除了需通過執業試,更要在試後做臨床實習,當中專科醫生為期半年,普通科則為期一年。但專科醫生絕大部分已有臨床,實習被指帶侮辱性,多此一舉,降低海外專科醫生來港意欲,而醫委會就是要審議取消專科醫生在通過執業試後的實習期,以在港工作年期替代。至於普通科醫生實習期安排,則未有包含在今次修訂審議。

據了解,醫學會及一些醫生團體提出的第五方案,規定海外專科醫生在應考執業試後,到醫管局、大學醫學院或衞生署任職的工作年期設限各異。首先,如果在醫管局工作,必須服務至少共3年,其中考取執業試後最少要工作1.5年。

至於在兩間大學醫學院或衞生署工作,不論考試前工作年期有多久,都分別必須在考試後工作多3年及4年,變相不認可他們之前的服務年期。據知醫學會是考慮到兩類機構的臨床工作時間較醫管局任職者短。

醫委會於5月8日會再開會討論及選出適合方案,以引入海外專科醫生。(資料圖片)
在本地醫學界有頗高地位的麥列菲菲,表明不認同醫學會新方案。(資料圖片)

麥列菲菲:綑綁期最好少於3年 「第五方案」或被司法覆核​

現任醫委會委員、曾任該會主席的麥列菲菲,今日(20日)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海外專科醫生綑綁期宜「最好少於3年」。她直言不會支持「要收緊」的方案,因為在上述三個機構的醫生資歷一樣,均可在本港工作,若支持「第五方案」需要解釋為何有此劃分,否則不排除有人會提司法覆核,醫委會需要向法庭交代理據。

她指出,海外醫生完成執業試後,實習目的是讓他們熟悉香港醫療制度,「佢哋嘅語文能力、臨床知識已考埋,實習係熟悉制度,(加長綑綁期)係講不通。」被問到醫生團體認為衞生署的臨床工作時間較少,診症種類又少,她反駁指「係站不住腳、冇evidence(理據)」,因現時只要求試後實習一年,不認為試後綑綁期需要達3年或以上。

她不諱言這樣設限是「保護主義」作祟,「好心啦,有幾多(海外)醫生會嚟吖,又要專科又要考試。」

「好心啦,有幾多(海外)醫生會嚟吖,又要專科又要考試。」
醫委會前主席麥列菲菲
本港醫生人手短缺可靠新加坡模式解決?(資料圖片)

哪些醫生保護主義? 麥列菲菲​揭曉:醫學會部分醫生

談到保護主義,麥列菲菲早前受訪曾指,部分本港醫生反對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的方案是一例,而這批反對者正正是約1997年時,要求削減本地醫科生學額的人。她今日接受查詢時,直言當年「保護主義」推行者,就是醫學會部分醫生。

翻查資料,當年由於香港主權回歸,政府錯誤估算移民外國的醫生人數很多,因而增加了醫科生學額,結果出現回流醫生人數超過預期,按港府當時人口比例推算,將會醫生人手過剩,畢業生頓感前景茫茫,港府建議減醫科生學額。時任醫委會主席的麥列菲菲當年曾說政府無責任聘用所有畢業生。近日有醫生在社交網站帖剪報翻其舊帳,重提她過往言論,她對此不以為然,「這是政府講的。政府係唔會保證醫生護士有工做,除非共產國家啦。」她指要保證有工做便要政府計數,納稅人交更多稅。

麥列菲菲對引入新加坡模式有保留。(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新加坡免試模式「需要時開水喉,不需要時閂水喉」,香港要不要行這一條路?
醫委會前主席麥列菲菲

不同意採用新加坡模式 

另外,近日有立法會議員擬提出參考新加坡模式,設立認可免試院校名單,以吸引海外在名單上院校畢業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麥列菲菲對此有保留,「新加坡暫停考試而已,遲早又會考返,夠醫生就會閂門。」她指新加坡做法是「需要時開水喉,不需要時閂水喉」,反問香港要不要行這一條路,她認為底線是堅持保留執業試,但認為目前考試「苛刻」,可檢討是否「放鬆啲」,以提高對專科醫生的吸引力。

近日新加坡衛生部宣布減少免試院校數目,由158間減至100間,其中內地院校由8間減至4間,但保留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兩間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