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一】推行20多年 融合教育真的有用嗎?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子女在中文格子簿上寫出「鏡面字」,串來串去也串不出英文單詞,默書成績持續偏低—很多讀寫障礙學生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幫助子女,卻總是無功而還。在這個由學業成績主導的教育制度下,成績不僅為讀寫障礙生帶來沉重壓力,還阻礙着他們建立人際關係、發展另類潛力。近年,社會積極提倡「生涯規劃」,希望讓學生有多元發展,政府和學校在這方面亦投放了不少資源。然而,這些針對主流學生而設的生涯規劃措施,未必適合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另一方面,為SEN學生而設的「融合教育」亦未能提供有效幫助,以致他們難以釋放潛能、融入社會,未來出路障礙重重。

教育局資料顯示, 2017/18學年全港有45,360名SEN學生在公營主流中、小學就讀,當中約四成半是有特殊學習障礙學生,佔最大比例,這群學生中又以讀寫障礙最常見,佔約八成。他們主要因腦部結構及功能出現先天性異常,難以準確及流暢地認讀及默寫字詞,造成閱讀及書寫困難,影響理解文章的能力。

現時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讀寫障礙,只能透過訓練及調適幫助他們學習。這種看不見的障礙不單影響着他們的成績,更會降低社交意欲,阻礙與朋輩建立關係,不少讀寫障礙學生更在校園遭到欺凌。

20歲的Brian小學二年級已被評估為讀寫障礙生,那時老師常常叫Brian努力一點,又問他為何總像沒有學過般。Brian憶述這段日子時仍語帶無奈:「(老師)教了很久,我終於懂了,但過一日就忘了。」學英語對他來說特別困難,在他眼中,那些組合起來的英文字母只是一幅幅圖畫,無法理解字詞的含義。

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可能會將文字左右部件及部首掉轉。(資料圖片)

只聚焦於追上學習進度

老師不太理解Brian的情況,後來更安排了精英班的老師來教,精英班老師總是要他「坐定定」。Brian說,自己本身有脾氣,與老師的關係弄得很僵,學習上很不開心。

在旁的媽媽Eva說,Brian讀小學時一個朋友也沒有,可能同學覺得他古怪,說話較為飄忽,不太懂表達自己,又曾經「撼頭埋牆」,小二時更曾說:「媽媽我很辛苦,想跳樓。」說着說着,Eva雙眼紅了起來。

「當時有幫他找『點對點』補習,又找教會幫手,讓他上記憶班,但知道對他幫助不大,很難追得上成績。」 Eva說。即使明白不能強求兒子的成績,她仍難以釋懷:「我會想,他為何會這樣的呢?我知道讀寫障礙可能是遺傳的,我會想,會不會是我的問題呢?我以前讀書成績也很一般,現時有點擔心他的出路。現在這個社會,若沒有學歷,找工作會比舊時難很多。」

融合教育推行逾二十年,制度上仍有缺口以致很多SEN學生家長感到十分無助。(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為照顧SEN學生的需要,政府於二十多年前推行融合教育,安排SEN學生在主流學校上學,背後理念是一方面希望SEN學生能透過在主流學校中的人際交流,建立正常的社交關係,並在朋輩的支援下改善問題;另一方面是希望幫助其他學生、教師及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甚至懂得欣賞差異,從而推動個人成長,以及建構和諧社會。

然而,融合教育推行多年,能否真正幫助到SEN學生,備受質疑。Brian在學校的經歷反映,很多時學校只是把焦點放在如何令SEN學生追上學習進度,例如在考試時給予更多時間,讓他們成績相對沒那麼落後,甚少會就個別SEN學生的進度調節課程,遑論協助他們發展個人專長、規劃未來出路。

繼續閱讀:【SEN.二】生涯規劃助尋出路 卻難以照顧SEN學生

上文節錄自第17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5日)《「統籌」教育無力 「融合」成效不彰 SEN學生出路仍存障礙》。相關文章︰【SEN.三】學習成績以外 與社會接軌同樣重要【SEN.四】NGO補足學校缺口 助認清自我涉獵其他範疇【SEN.五】家長要懂放手 不能只跟傳統觀念 讀書非唯一出路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