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和理非」氣氛 林鄭需要做得更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8月18日「和理非」大型集會後,香港社會無疑重拾了一絲和平氣氛,正因為此,當前絕對是機不可失,特首林鄭月娥及香港政府應積極重新爭取話語權,包括應響應社會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及展開改革工作委員會,宣布各種改革措施,不要像過去兩個多月般再一多次錯失降溫機會契機,使得讓「勇武」之風有機可乘、不斷膨脹。社會亦須有所堅持,以「和理非」的方法爭取實現改革,不要在情緒中糾結,而是共同為香港翻開新的一頁而努力訴求,推動香港前行。

雖然部分「和理非」在8月18日上街集會,主觀上是要展示他們與「勇武派」同一陣線,不割蓆、不離棄,但客觀上,他們選擇了用社會主流認同的「和理非」方式來表達這種團結,而不是繼續漠視暴力衝擊,這種做法是讓人釋懷的。當天的集會亦證明了,儘管過去兩個多月很多示威者都充滿「激情」,但他們亦絕對有能力用「和理非」表達訴求。

在經過血與汗之後,社會能夠重拾一絲和平之風,實叫外界感到難得。問題是接下來該做什麼?

周日(8月18日)大批市民參與維園集會,一度迫爆銅鑼灣、天后等地。(盧翊銘攝)

林鄭月娥周二(8月20日)召開行政會議前向記者表示,政府已在做兩件工作。第一,擴大監警會的調查範圍及成員數目,包括涵蓋7月2日之後發生與示威相關的種種事件,及邀請英國專家來港協助。第二,構建對話平台,與各界對話和溝通,「透過對話,互相諒解」。

在一方面看來,這是好迹象,說明了林鄭政府也非「原地踏步」,而是願意嘗試回應社會訴求。就此而言,佔社會大多數的「和理非」應把握機會,延續周日的「和理非」之風,逐漸重新掌握這場運動的主導權,以務實的方式與政府周旋,爭取落實合理的訴求,為社會帶來改變

但在另一方面看,林鄭月娥的回應顯然是不足夠的。舉例而言,她再次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只重申以監警會來調查兩個多月以來的衝突。貴為特首的林鄭月娥不可能不知,根據法定職能,監警會不可以強制證人作供,亦無法盤問證人。雖然政府表示,警方願意配合監警會的工作,但要讓市民對調查報告有信心,就不能只靠警方的意願,而要賦予調查方明確的法定權力。

不同界別都呼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圖為721民陣遊行,獨立調查的標語最為醒目。(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故此,林鄭月娥應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法官或退休法官領導,強制證人出庭作供等。特別是當前警隊成為眾矢之的,許多做法都惹爭議,法定的獨立調查方能讓公眾重拾信心。《香港01》已具體倡議,政府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應以衝突檢討為主,並非只針對警察執法行為,並應宣布暫緩律政司的檢控工作,至委員會完成報告及提出建議後,才恢復對示威者的刑事檢控程序。這做法既可即時消弭民怨,亦能讓公義彰顯於人前。

其次,「對話平台」予社會有姿態大於實際之感,更何況政府已經沒有要求市民「諒解」的空間。首先,政府不會不知道社會的聲音,例如學者袁國勇、沈祖堯等社會人士早已發表公開聯署,敦促政府吸收經驗和教訓,走向和解。走向和解的手段就是進行徹底的社會改革,到了今天,恐怕政府不會認為自己依然能躲過這一次的警示。 第二,「對話平台」本身沒有實際權力,換言之很有機會淪為「政治騷」,這是社會不會再容許發生的荒唐事,特別是目前社會對政府的信任盡失,政府只可以選擇積極回應市民,從善如流、落實良策。

政府的確需要聆聽各界的意見,香港亦的確需要走出今日的困局,問題只是怎樣的方式更合適。正如《香港01》的倡議指出,政府應該同步成立深層次改革委員會,匯集各個領域的學者與社會人士,一同為當前的深層次社會問題把脈,並向政府提交報告。參照報告的意見,甚至在報告出台之前,這一屆政府可在餘下任期逐步加快落實,帶領社會徹底改革,亦算是收拾這場爛攤子。

古今中外,政府在大亂後要重建信心和秩序,都需要果斷地展示決心和誠意。例如香港半世紀前的六七暴動,便產生了檢視社會狀況的委員會,全面及徹底地檢討管治問題和社會結構矛盾;又如2011年英國倫敦騷亂後,下議院及副首相分別成立委員會,檢討警隊執法及社會問題。林鄭月娥必須認知今場風波暴露出的是社會千瘡百孔,亟需徹底改革。她需要的不是機關算盡的政治操作,更不可以蒙混過關,而是要有政治智慧,懂得把握氣氛,與社會主流的「和理非」互相配合,根治「香港病」及推動和解,全面進入社會改革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