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從陳同佳案為起點回顧事件 看政府與民情如何轉變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修訂讓香港人渡過不一樣的暑假,市民一直要求撤回修例,但政府曾一度只願表示條例「壽終正寢」,到了8月27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更表示不是不回應示威者訴求,而是「不接受」。然而到了今天(9月4日),林鄭終於表明撤回修例。
事件由2018年2月香港男子陳同佳在台灣殺害香港女友潘曉穎的案件而起,繼因港台兩地並無司法移交協議,政府計劃修例,引起社會強烈反彈,為香港投下一個政治核彈。
《香港01》整理了事件的時序表,讓大家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過程中的轉折變化,重組林鄭的讓步之路是如何走過來的。

事件起因:陳同佳案

2018年2月17日

香港男子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同行女友、香港女子潘曉穎。

2018年3月13日

台灣警方尋獲潘曉穎遺體,陳同佳同日在香港以涉嫌盜用潘曉穎信用卡,而被警方拘捕及落案起訴。

2018年3月至7月

台灣士林地檢署三度向香港政府提出司法互肋請求,均未得到回應。

2018年12月3日

台灣士林地檢署正式通緝陳同佳。

陳同佳案是修例風波的起點。

2月政府推動修例,台灣表明不接受。

2019年2月12日

保安局在未有公眾諮詢之下,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建議採用「一次性個案方式」,處理中國內地和台灣等地區移交逃犯的要求。

2019年2月13日

政府正式宣布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刪除原文之中引渡法例不適用「中國人民共和國或其任何部份(包含澳門和台灣)」的內容。

2019年2月21日

台灣回應如果《逃犯條例》修訂是以「一個中國」為前提,台灣政府不會接受。

3月開始社會湧現反對聲音

2019年3月4日

香港大律師公會發聲明反對修法,指修法移除立法會審議的權力,同時沒有加強法庭的監察權力,令事件無人問責。

2019年3月26日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公布《逃犯條例》修訂,剔除破產和證券期貨交易等9項罪行。

2019年3月31日

泛民發起首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大會指有1.2萬人參加。

2019年4月1日

林鄭回應指修例由行政會議通過,已經刊憲,並送交立法會審議,港府不會收回有關的條例修訂。又形容遊行中所提出的言論和口號完全偏離修例的目的和內容,不會收回修例草案。

同日商人劉鑾雄提出司法覆核,質疑違反香港人權法案。

3月31日遊行有1.2萬人參加,可見當時仍未造成大規模民怨。(資料圖片)

4月首讀通過,反對聲音大增

2019年4月3日

《逃犯條例》修訂立法會首讀通過,並展開二讀。

2019年4月28日

民陣發起428「反送中,抗惡法」遊行,大會指有13萬人參加。

2019年5月7日

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表示,修訂《逃犯條例》有可能違反《香港政策法》,包括港美現行引渡條約。

2019年5月9日

台灣行政院陸委會表示,不會在《逃犯條例》修法的前提下與港府協商,如果修法通過,在赴港、在港台灣人被移送到中國內地的威脅排除之前,台灣政府不會同意港府移交陳同佳。

中聯辦及外國發表「撐修例」言論

2019年5月17日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與港區人大政協會面,表示中央堅決支持香港政府依法修例。

2019年5月21日

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與香港社團見面,表示「中央政完全支持港府修例工作」。

林鄭重申政府有決心修例。

本土民主前線前召集人黃台仰,表示自己與李東昇獲得德國政治庇護。

時任英國外交部亞太事務國務大臣田銘祺(Mark Field)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會面,建議在條例加入具法律約束力的人權保障措施,以及延長諮詢期。

2019年5月24日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去信港府,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

歐盟向港府發出外交照會(demarche)抗議修例,是歐盟首次向香港發出外交照會。

政府提出修訂,市民仍不滿

2019年5月29日

劉鑾雄撤回司法覆核申請。

《路透社》引述3位匿名資深法官報道,指修例會令法庭承受來自北京的壓力。

2019年5月30日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再提出6項修訂,將移交門檻刑期由3年提高至7年以上,以及加入多項限制。

時任英國外相侯俊偉(Jeremy Hunt)和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發表聯有聲明,關注修例對兩國公民的潛在影響,並指出可能會影響香港國際聲譽和營商信心。

2019年6月6日

法律界3,000人黑衣遊行,靜默抗議修例。

黃台仰和李東昇得到德國政治庇護。(路透社)

6月9日100萬人遊行

2019年6月9日

民陣發起反對修例遊行,大會宣布人數約103萬人。港府晚上11時仍表示會按原訂計劃進行二讀。部份示威者凌晨計劃進入立法會,在附近與警察爆發衝突。

台灣總統蔡英文發文,認為港人心聲應被尊重,強調「一國兩制」不會是台灣人的選項。

2019年6月10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遊行已經明確顯示公眾反對修例,警告「一國兩制」框架持續侵蝕,將危害香港在國際事務中的特殊地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有80多萬市民參與支持修例的聯署,充份說明主流民意支持修例。

2019年6月11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重申,中央堅定支持港府修例,對於美方發表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市民行動升級,罷工、罷課、罷市

2019年6月12日

立法會原定恢復修例二讀,全港多間公司及學校罷市、罷工、罷課,示威者在金鐘聚集,包圍立法會要求撤回修例。下午警方以催淚彈、胡椒噴霧、布袋彈和橡膠子彈驅散示威者,警方以指事件是暴動。警方向中信大廈指定示威區發射催淚彈引起恐慌,全日有數十人受傷。

林鄭接受《無綫電視》專訪時落淚,表示自己也是母親,不能事事縱容小孩任性,重申不會撤回俢例。

2019年6月13日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國務卿每年檢討香港自治情況,確保《香港政策法》得到保障。

台灣總統蔡英文指《逃犯條例》有侵害人權的疑慮,亦侵犯中華民國主權,重申台灣不會接受,亦拒絕以修法為前提的個案移交。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BBC》專訪時,指中央從未指示或下令香港修例」,完全是由特區政府因應台灣謀殺案而主動提出。

2019年6月14日

多名行政會議成員表態,認為修例可以重新諮詢。

反修例事件首名死者,200萬人遊行

2019年6月15日

林鄭宣布暫緩《逃犯條例》修訂,並重新諮詢,又表示如何定性是警務處責任,自己贊成及同意暴動的說法。

35 歲黃衣男子在太古廣場墮地身亡,是首次有人因逃犯條例事件死亡。

2019年6月16日

民陣發起大遊行,大會指有200萬人參與,並提出五大訴求,包括撤回修例,不檢控示威者、反對暴動定性、追究開槍責任以及林鄭下台。

林鄭晚上發表聲明就處理方式向市民致歉,令社會出現很大的矛盾和紛爭,但沒有直接表示撤回修例。

首次表示停止修例,但無表示撤回

2019年6月17日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表示,政府在修例過程中的溝通和解釋上完全失敗,對林鄭來說是很大教訓。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強調中央充份肯定林鄭及港府工作,並指中央支持暫緩修例,聽取社會意見。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表示,至當日為止拘捕15人,當中有5人與暴動有關。

醫學界立法會議會陳沛然質疑,警方在急症室電腦取得病人資料,醫管局晚上強調,從來沒有醫管局員工列印病人資料交給警方。

2018年6月18日

林鄭表示自己在修例風波之中要負上很大責任,向全香港人真誠致歉,修例工作已經停止,未來不會有二讀時間表,但仍堅持不用「撤回」兩字。

時任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與中國副總理胡春華會面,強調必須尊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中英聯合聲明》。

前特首梁振英首次公開評論,表示事件重創香港在國外的聲譽,建議香港各大商會組團外訪解釋。

2019年6月19日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示,已向政府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提出意見,不建議今個立法會年度恢復國歌條例草案二讀。

包圍警總,眾籌全球登報

2019年6月20日

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不滿無回應訴求,宣布當日下午5時沒有回應,就會號召行動升級,包括6月21日包圍政府總部。

2019年6月21日

大專學界發動在政府外靜坐,有市民響應。

民間發起不合作運動,有市民包圍警察總部。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網誌道歉,承認政府修例工作有不足。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Sky News》專訪,強調中央對港府有信心。

2019年6月24日

數百人到灣仔稅務大樓「接放工」。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張軍表示,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G20峰會期間不會討論香港問題,中方亦不容許討論。

2019年6月25日

示威者發起「唔好意思」行動,就前一日在稅務大樓造成阻塞致歉。

港人發起眾籌,在G20峰會當日在9個國家多份報章頭版刊登廣告,6小時已籌得目標金額300萬元。

七一前再有人因修例自殺

2019年6月26日

有市民在G20峰會前向19個國家駐港總領事館遞交請願信。

民陣在愛丁堡廣場舉行「G20 Free Hong Kong」集會,集會結束後示威者再度包圍警察總部。

警察員佐級協會指,如果醫護人員認為警察阻礙醫護工作,醫管局應撤銷所有醫院警崗。伊利沙伯醫院收到警方通知,取消派員駐守,並在警崗貼出告示稱「如需緊急協助,請致電999」。

2019年6月29日

香港教育大學女學生墮樓身亡,梯間留下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字句。

2019年6月30日

女子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外天橋跳橋身亡,事前在網上留言「香港,加油。我希望可以看到你們的勝利。七一我去不了,其實真的絕望透了」。

七一衝擊立法會

2019年7月1日

民陣遊行在維園出發,由於立法會已被包圍,遊行終站改為遮打道,大會宣布遊行人數約55萬人。

包圍立法會的示威者下午約5時撞破立法會玻璃,晚上9時進入大樓,一度與警方對峙。示威者其後進入立法會塗黑國徽、畫像等,但未損圖書。

泛民下午8時要求與林鄭會面但被拒絕。立法會示威者在凌晨1時撤退,警方清場。

2019年7月2日

林鄭批評示威者衝擊立法會是違法暴力行為,強調警方會追究到底,仍然拒絕示威者任何訴求。

2019年7月3日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主席鄭綺雯表示,催淚彈及胡椒噴霧含有化學物質,不能隨便使用。

前特首董建華稱他任內推行通識教育及改革中史科,是導致年輕人問題的原因,言論被教育界批評。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修例風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香港一直未能落實雙普選,令社會怨氣積累。

2019年7月4日

林鄭約見科大學生會,對方拒絕出席閉門會議。

7月1日示威者衝擊立法會。(資料圖片)

示威活動遍地開花

2019年7月7日

九龍大遊行掀起地區遊行的序幕,大會宣布有23萬人參與。遊行完結後有人佔據彌敦道,警方晚上約11時清場。

2019年7月8日

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呼籲張人辭任行政會議成員,由指自由黨在6月9日遊行後表態支持修例是錯誤,因領導層未有一致意見。

何韻詩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演說,兩度被中國代表打斷發言。

逃犯條例「壽終正寢」

2019年7月9日

林鄭表示修例工作完全失敗,草案已經「壽終正寢」,但仍不使用「撤回」兩字。她又澄清6月12日集會沒有定性為暴動,但特赦有違香港法治精神。

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批評政府在修例事件犯下嚴重政治錯誤,低估香港人對內地法律制度的不信任,認為應該撤回草案,是罕有發表公開評論。

2019年7月13日

光復上水遊行,聚焦水貨客問題,主辦單位指有3萬人參加。

警方大放催淚彈,元朗白衣人襲擊

2019年7月14日

沙田舉行反修例遊行,大會宣布有11.5萬人參與。有示威者在遊行後堵路,警方清場時在新城市廣場爆發衝突,最少28人受傷。

新聞界舉行黑衣靜默遊行,抗議警方多次在示威活動中阻礙採訪。

2019年7月19日

35名前政府官員及知名人士以個人名義聯署,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2019年7月21日

民陣再發起遊行,警方將終點定為灣仔盧押道,大會宣布有43萬人參與。

示威者其後向西環前進,噴黑中聯辦門外的國徽,警方發射大量催淚彈。

西環衝突未完,元朗出現大量白衣人,在街上及元朗西鐵站內襲擊市民,過程中有兩名警員進站但立即掉頭離開,經歷約兩小時仍不見警方到場處理。白衣人在稍後時間更重回元朗站,再一次襲擊市民。

警察到場之後,被人拍到與白衣人有對話,亦與持有武器的白衣人走得很近但沒有任何拘捕,其後更讓白衣人乘車離開。

事件令市民嘩然,更多市民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警察不滿張建宗代為道歉/機場「和你飛」

2019年7月23日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父母墳墓被破壞。

2019年7月24日

多個紀律部隊發表聯合聲明,嚴厲譴責連串暴力,但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並沒有參與聯署,內容亦沒有提及支持警方。

社會開始出現動用解放軍的傳言,特區政府表示有能力妥善處理,毋須解放軍協助。

2019年7月26日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多名高官見記者,張建宗表示元朗站襲擊事件完全不能接受,又承認警方處理手法與市民期望有落差,願意為此向市民道歉,言論引起部份警務人員不滿。

航空界發起「和你飛」機場集會,並向遊客展示新聞及影片。機場加強保安但未有警方驅散,集會最終和平結束。

728衝突,44人被控暴動罪

2019年7月27日

「光復元朗」遊行收反對通知書,是警方首次向近期遊行集會發出反對通知書,但大批市民仍到元朗,發起人表示有28.8萬人到元朗上街。

警方下午約5時向未離開的市民發射多枚催淚彈。

2019年7月28日

有人發起「毋忘上環,追究上環開槍大遊行」,警方僅批准遮打花園集會,下午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最終發射過百枚催淚彈,49人被捕。

2019年7月29日

國務院港澳辦首次回應事件,表示中央堅決支持月娥及香港政府嚴正執法,堅決支持司法機構審判違法人士,稱示威者暴力行為嚴重觸碰「一國兩制」的底線。

2019年7月30日

7月28日被捕的49名示威者之中,有44人被告暴動罪。

公務員史上首次集會

2019年8月2日

公務員史上首次發起集會,在遮打花園舉行,大會宣布有4萬人出席。

2019年8月3日

旺角再遊行,主辦單位指有12萬人參與,有人將海港城外「五支旗桿」拆下及丟下海,令內地發起「護旗手」活動。

黃大仙居民不滿警方進入港鐵站拘捕,包圍警察宿舍。

2019年8月4日

市民發起將軍澳、港島西「東西夾擊」集會,主辦單位指有15萬人參與,示威者再與警方爆發衝突。

7區罷工集會,800枚催淚彈

2019年8月5日

「全港三罷」罷工、罷課、罷市,以及發動不合作運動癱瘓交通,港鐵及機場服務受影響。

下午舉行7區集會,有人佔領馬路,警方在多區發射共約800枚催淚彈,拘捕148人。

林鄭表示部份人以暴力表達訴求,是妄顧他人自由權利,而揚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挑戰國家主權,又批評示威者要玉石俱焚。

2019年8月6日

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在深水埗購買10枝觀星用雷射筆時,被休班警員以「藏有攻擊性武器」拘捕,引起市民不滿。

2019年8月7日

國務院港澳辦及中聯辦舉行座談會,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形容,香港正面臨回歸以來最嚴峻局面。

法律界發第二次黑衣靜默行,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超過3,000人參與。

2019年8月8日

地建會17個員會發展商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暴力升級。

8月5日警察在黃大仙發射催淚彈。(資料圖片)

國泰受壓,少女被射中右眼

2019年8月9日

中國民航總局以飛行安全為理由,要求國泰航空參與示威活動的人員停飛。

林鄭召開跨界別會議後呼籲停止暴力行為,又指香港經濟下行速度比沙士時期更嚴峻。

2019年8月11日

深水埗及港島再有遊行,晚上多區爆發衝突。尖沙咀有女子被布袋彈打中右眼。

葵芳站警方向站內發射催淚彈。

太古站警方在扶手電梯追打示威者,以及極近距離向市民發射胡椒彈。

此外,首次有傳媒拍到有警察假扮示威者協助拘捕。

2019年8月12日

國務院港澳辦稱香港開始出現恐怖主義苗頭,認為打擊必須毫不手軟、毫不留情。

市民在機場發起「黑警還眼」集會,機管局下午4時取消晚上所有航班。

《環時》記者被圍:支持香港警察,你可以打我了

2019年8月13日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發表聲明,表示有證據顯示方違反指引,表示執法人員以國際規範禁止的方式使用致命武器,呼籲政府調查。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反駁稱巴切萊特岡顧事實。

示威者在機場集會,包圍內地男子,該男子稱「我就是支持香港警察,現在你們可以打我了」,其後證實為《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

2019年8月15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一系列支援中小企及市民措施,並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的2至3%降至0至1%。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發文,指中國應該首先人道處理香港問題,是首次將香港事件與中美談判掛勾。

維園流水式集會,女記者將軍澳被斬

2019年8月17日

大團學界發動遮打花園「英美港盟,主權在民」集會,要求英國宣布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以及促請英美國會通過《香港民主及人權法案》,制裁損害香港自治權的中港官員。

2019年8月18日

民陣在維園舉行「煞停警黑亂港」流水式集會,由於市民太多,令港島不少路面癱瘓,全日並沒有衝突。由於是6月連場示威以來首個星期沒有衝突,各界關注政府會否讓步或表態。

2019年8月20日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任職的男子鄭文傑(Simon Cheng),在8月8日從內地反港途中失去聯絡,其後證實被深圳公安拘留。

林鄭見傳媒時指,8月18日集會大致和平,並透露將會建立對話平台。

將軍澳厚德邨往景林邨行人隧道內的「連儂牆」發生斬人案,女記者危殆。

2019年8月22日

10間大專院校學生會宣布,由9月2日起發動兩星期罷課不罷學行動。

8月18日市民在大雨下參與維園集會。(資料圖片)

香港之路

2019年8月23日

「波羅的海之路」30周年,市民發起在沿港鐵港島線、荃灣線及觀塘線築起「香港之路」,組成長達60公里的人鏈,組織者指共有13.5萬人參與。

Google關閉210條YouTube頻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指,中國試圖以假新聞操縱輿論。

國泰港龍空勤人員協會主席施安娜被解僱。

2019年8月25日

荃葵青反修例遊行未完即爆警民衝突,警方在楊屋道發射催淚彈,並出動水砲車。而晚上有警員在荃灣開槍,是兩個多月來首次發射實彈。

2019年8月29日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與反對民陣人士見面之後,在佐敦一間餐廳遇襲,同行友人受傷。

831遊行前多人同日被捕

2019年8月30日

警方同日拘捕立法會議員譚文豪等7人,各人罪名不同,部份案件案發時間在6至7月。

民聞8月31日遊行上訴失敗。

2019年8月31日

大批市民到港島遊行或集會,範圍由銅鑼灣至中環,其後於灣仔爆發激烈動突。

2019年9月1日

有人發起「機場交通壓力測試」,有示威者破壞港鐵站設施,警方在多區搜捕。

動議撤回逃修例

2019年9月2日

《路透社》爆出林鄭與商界會面的錄音,稱如果可以的話自己第一時間辭職。

2019年9月3日

林鄭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自己從未向中央提出辭職。

2019年9月4日

林鄭宣布立法會復會後動議撤回修例,但仍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