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衣】穿不穿道服 不止是傳統與美感問題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昨天報道有跆拳比賽開始測試更改比賽服裝,把道服改為特別設計的緊身衣及緊身褲。現時未知會否全面使用,但引起的回響不少,例如有不少人就認為跆拳道的道服有其傳統意義,並不應該隨改動。
關於跆拳道的「緊身衣」,以及不同門派道服的傳統價值,及後或再撰文闡述。這次就以實用角度,說一下穿道服與否在纏抱類、打擊類、MMA及自衛情況下的差異。

纏抱類比賽

對於纏抱類比賽中道服與非道服的差別,單是巴西柔術中「Gi vs No Gi」已經能寫篇完整文章,此處只能簡略說一下。

有道服的情況下有更多的把手可以握住,讓掃技更有效,但也讓維持位置變得容易。而且,降服技的數量和連續性都比「No Gi」更多更大,因為可以用在「No Gi」的技術大多都可以在有道服的情況下做到,但相反卻不是(如果規則一樣)。但問題是有道服的比賽,因為把手很多,所以很多時候節奏都較慢,而技術之複雜也影響到觀賞性。

(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而「No Gi」相反節奏就很快,亦因為沒有道服「卡住」,降服技的出現也較多。同時,「No Gi」中需要用到很多摔跤技術,或者反過來說很多摔跤技術可以在「No Gi」比賽中使用,而現代MMA中也沒有穿衣的,這對選手而言由「No Gi」轉到現代MMA比賽比有道服更為容易。

(圖片來源: GettyImages)

相比起來,不能抓衣的摔跤比賽,例如奧運的自由式摔跤,就較易在不同的比賽中使用,例如散打和MMA比賽;相反抓衣的技術轉到去無道服時就要改變手法才能做到。另一方面,古典式摔跤不能抓腳,以雙手緊扣的鎖去控制對方就成為了重點,但因為二人都會近距離僵持,所以摔技很少會來得很快。


打擊技比賽

打擊技比賽中還有穿道服比賽有很多,只是可以抓衣打擊則不多。例如跆拳有穿道服但不可以抓衣,運動空手道單手抓衣後也要立即攻擊而不能延遲。

可以抓衣又有打擊技的比賽,例如Sambo和士道館的比賽,那麼不論是先移動對方重心再進行打擊,還是反過來在對方攻擊時破壞對方重心作防禦,都是會學到的技術。又因為這些比賽通常都容許摔技,所以抓衣打擊再接摔技十分重要。

而當然除卻運動競技規則,很多傳統的武術,抓衣打擊都一直存在:

MMA

現時絕大多數MMA比賽都不會穿道服,但在MMA初期則有五花百門的衣著。有只穿道褲、有穿整套道服,也有像Sambo那樣穿道服不穿道褲。

因此也會有穿道服vs不穿道服的情況出現,其中一個例子是柔道金牌吉田秀彦轉打MMA後,也有繼續著柔道道服打比賽。而他也因為有穿道服,他就可以MMA使出了一些需要使用道服的絞技,例如在2003年的PRIDE中他就以袖車絞擊敗田村潔司。

(網上截圖)

另一個優勢是,對方會很想抓他的道服,但如果抓錯位置,吉田秀彦就能以此作反擊。因此著名拳手Josh Barnett 跟他比賽前,有說過那件道服更像是陷阱,盡量不會在比賽中抓住。

另外一個重點,是穿道服可以把商標都放在身上。道服相比之下位置比短褲多很多,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巴西柔術轉戰MMA的選手,在賽前還是會著巴西柔術道服來show一下商標。當然其他選手都會穿外套,但比賽時都要脫下來,而如果比賽時都像吉田秀彦繼續穿道服,贊助費應該能賺更多(拳手賺錢從來都是重要事情)。


街頭自衛

我們對於街頭自衛的看法已多次提及,在此不贅,但還是要清楚再說兩點:一是我們不贊成街頭打鬥,除了人身安全以外,當中或會構成法律責任亦是原因;二是我們也明白現實中並非「你不想衝突,衝突就不會找上你」,因此學懂保護自己很重要。

因為在街上絕大多數都有穿衣,當對方並不是什麼武術研習者,而可能只是一名躁漢或醉漢時,「衝過來抓衣揮拳」是很常見的「招式」,而在二人糾纏時跌倒在地亦是常見之事。因為如此,很多的自衛術班都會有反抓衣以及被抓在地後站起來的技術。

有很多武術研習者,因為沒有抓衣/被抓的練習,所以被抓衣時會顯得不知所惜。芳一方面,就算是有練習被抓道服的武術,因為自己行街穿的服裝材質不如道服,所以亦要留意衣服會否在拉扯時撕裂。有時施襲者可能也有學過,緊記有些動作(例如一些絞技)除了衣服,頸鏈、領帶、兜帽、衣袖也可以被利用,在迫不得已下要保護自己時要小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