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有道 內地民企大佬們的第二人生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放眼大勢,退休民營企業家以基金會形式投身公益,儼然已成潮流,形成中國當代的「後成功」故事模式:從個人利益出發,變成現在回報社會。馬雲是這個系列故事的最新一季主角,也是new money界別中最矚目的一位。他在離職演講中透露了自己未來動向:「阿里巴巴只是我個人夢想的一部份,教育、公益、環保,這些我一直在做,但覺得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江湖再見。」撰文:李照興

承接上文:商業戰場搏殺多年 內地互聯網創一代退下火線

他很早就把自己在社交網絡的頭銜換成了「鄉村教室代言人」,也成立了主要用於扶持教育的個人基金會。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新的身份:聯合國數碼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小組去年7月剛剛成立,旨在推動各國政府、民間社會以及國際組織在數碼空間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主席正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主席梅琳達.蓋茨。

這陣由明星企業家掀起的回饋社會風潮,既有深刻的國際化背景,也出於中國特色國策的考量。退休之後的微軟創辦人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兩人聯手,曾多次在中國組織慈善晚宴,邀請眾多中國商界名人參與,觥籌交錯之間像在向中國的同好輸出一種人生理想新模式。2014年,近60位中國企業家前往紐約了解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運作,堪稱更深度的取經之舉。對這夥企業家而言,以基金會形式參與公益事業這種國際潮流,不僅顯得公開、透明、積極正向、形象討好,而且從隱晦的角度來講,可能也有助於突破中國「個人財產對外轉移限令」政策。

2019福布斯(Forbes)全球CEO大會舉行,馬雲被授予福布斯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在全球範圍內堅持和倡導全球企業家精神,幫助一代人通過互聯網取得成功。(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轉換戰線:投入藝術市場

另一個現象是,中國商界一直對文化、藝術作品有濃厚興趣。一來是尋求跨界的共贏,以文化之名鋪盤生意;再者,這也是財富正在湧向的領域,呈現的是當前中國財富階層在完成「形而下」的資本積累後,正追求「形而上」境界及其附加價值的努力,而從理財角度上看,到目前為止,看來依然蓬勃的全球藝術市場,也成就了財富保值的一種方式。

創一代當然也是這股收藏熱的生力軍,相對於傳統行業的老前輩,他們更鍾愛現/當代藝術作品。2015年,就在騰訊掌門人馬化騰在某次慈善拍賣會上以高價拍得李可染、林風眠、傅抱石等大師的作品後,馬雲不甘示弱地玩了一個新花樣,邀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共同創作」了一幅油畫,名為《桃花源》,並在當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4,200萬港元的價格拍出。如果說其他退役大佬只是玩票,悄然隱退的盛大網絡總裁陳天橋則把這件事當成了主業,不僅個人收藏囊括國內外眾多名家,還在去年增持了蘇富比的股票,以百分之十的佔股比躍升為第二大股東,僅比最大股東對沖基金大佬Daniel Loeb少一個百分點。

盛大網絡創辦人陳天橋不僅個人收藏囊括國內外眾多名家,還在去年增持了蘇富比的股票,以百分之十的佔股比躍升為第二大股東。(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即便在退出商界舞台後擁有較多餘暇,大佬們也不可能在藏品前停駐太久。這些大腕級的新藏家,除在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調整收藏的清單,當然也關注藝術品是否能保值、升值的問題,並以此為標準,在全球展開大採購之旅。當代中國富豪對外釋放一個強力信號:不僅有錢,更有品味和眼光。法國投資機構Ateo在今年的報告中顯示了這一趨勢:來自中國的基金會和投資機構成為國際藝術市場最兇猛的軍團,投資規模和出手頻率都遠超歐美。

而在收藏到達一定階段之後,個人行為就轉向公共領域。搞投資起家的劉益謙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逐漸淡出資本界後,開始大量投資和收藏藝術品,成名事件發生在2016年,以2.4億的高價競得張大千晚年之作《桃源圖》——看起來,中國引退轉型的大佬們都有一個「桃花源」情結,而劉益謙將藝術桃花源的理想變成了現實,他在上海黃浦江畔創辦了個人美術館—龍美術館,對公眾開放。而近年中國各地開花的私人美術館潮流,和個人基金會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構成了大佬們「第二人生」的一體兩面。

劉益謙淡出資本界後,開始大量投資和收藏藝術品。(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連續創業:捕捉新風口

必須要提到的,還有中國新創富階層另一個觀念:源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勵志傳統,也順應了「連續創業」的新時代思路。這觀念指引下的「第二人生」,仍充滿燃燒奮鬥的激情,對他們而言,根本不是引退,而只是明目張膽地轉換戰場,再接再勵。

今年去世的褚時健是中國企業家圈層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的一生曲折而傳奇,幾經浮沉。2012年,他以85歲的高齡再次創業,以現代化農場的模式種植品質優良的「褚橙」,借助電商平台進行售賣,由此從「煙草大王」化身為「中國橙王」。不過,褚時健的再創業出於回歸傳統和民生的個人情懷,而他的繼承人則可能有着更當代化的想法,目前正急於推動迅速崛起的褚橙上市,進入資本市場。

傳統民生情懷的新經濟代表,當非丁磊莫屬。與其說有些人覺醒得比較早,或者有大情懷,不如說他們更早了解個人興趣,及早就立下決心,踐行更多元的人生價值。丁磊早在2009年就已高調宣布進軍養豬業,後來更因遲遲沒有明顯成果而變成業界笑談。十年過去,他最近撰文交代了初衷:「主要是我自己比較關注食品問題,不僅事關個人生活質量,往大了說關乎國計民生。」

風聲響起的時間雖早,雨點落下得很晚。丁磊的養豬計劃在兩年前才進入正規,在江西高安、浙江安吉等地開設了農場,以大數據開啟「雲養豬」模式。在具體養飼環境,是大幅提升空間及設施質素,例如不在豬棚養,而是讓豬隻住進如公寓一般的單位,聽着音樂,食用供人類級別的飼料;在技術層面,是研發人工智能管理方法,用數據及記錄來決定豬隻每天的飲食及檢測健康狀態。在今年豬肉緊缺的環境下,他這聽起來貴得有理的高質黑豬肉,終於「大放異彩」,成為市場上的暢銷貨。而丁磊的另類之舉,也引起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的效仿,紛紛用懷孕診斷、圖像識別等高科技進軍養殖業。

教育也是一個最易說得過去的回饋形式。馬雲主導的阿里巴巴系統,開辦了湖畔大學,馬化騰的騰訊集團也設立了青騰學院,這些鋪排固然有擴大自己企業生態鏈的考量,客觀上也向新時代的創富階層輸出價值觀和良好形象。最近在湖畔大學課堂,鋒頭正勁也因移民新加坡而一度成輿論熱點的海底撈創辦人張勇(與阿里巴巴CEO同名)發表演講說:「我們的價值觀就是雙手改變命運。」引發了台下聽者顯而易見的共鳴。

商業領袖回饋社會的途徑有不少,而投資教育是最常見也最有意義的一項。馬雲主導的阿里巴巴系統,開辦了湖畔大學,馬化騰的騰訊集團也設立了青騰學院,這些鋪排固然有擴大自己企業生態鏈的考量,客觀上也向新時代的創富階層輸出價值觀和良好形象。(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退而有道:錯在你太老了

由政局陰謀逼退論,到抒發個人情懷的轉型論,再到連續創業的說法,這些引退動機猜想,都建基於一種外力影響或對外界的判斷,而這種世界觀又如何反過來,影響着當事人的決定。但還有一種主觀的限制逃不了,特別是在工作強度那麼駭人的互聯網企業,已成功者不得不面對的,就是自己的年齡,正確一點說,是因年紀而造成的判斷盲點。比起其他接近五十的創業同道,哪怕是多有前瞻力如馬雲,55歲的他似乎更能感應到這種殘酷。這或許才是這股引退潮最不受爭議的解釋。在草創初期,小型團隊甚至不是現在被詬病的「996」工作時間,而是大家都搬到離公司五分鐘的範圍,隨傳隨到,晚上累了就睡辦公室。

除了五十多歲的老人家可能再過不了這種生活,還有更重要的原因:互聯網業務畢竟是一個必須屬於年輕人的世界。只有更為直面生活、更為科技敏感的年輕人才了解當前最大用戶群體每天的應用需要。馬化騰曾直截了當地說:「即使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如果中國的科技創一代不想重複雅虎、英特爾、微軟等的經驗的話,這是場逃不掉的世代輪轉更替,只不過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更為明顯。

互聯網企業的工作強度駭人,迭代更新迅速,年紀太大或許便無法勝任。馬化騰曾直截了當地說:「即使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由互聯網創業到現在大數據移動端的生活潮流,這種來自世代的挑戰只會更明顯,尤其是當前中國已有了像王興(美團)、程維(滴滴)這批創二代,又或者當抖音、小紅書又完成了新走紅社交應用的更替,互聯網創業第一代人也不可能視而不見。

中國因為沒先例可循,所以,一直留意着國際企業在這方面的傳承動態,總結出適時放手的結論。不一定說成是完全給到年輕一代管理人,而是適時把伴隨創業期而來的光環及個人影響力,一步步健全地過渡到職業經理人及管理團隊之上。這大抵是為了企業長青的考慮,多於自己下半生目標的考慮。

而馬雲的挑戰是,不同於外國情況,沒有企業家擁有像他這樣的知名度、魅力、幹勁,引退之後,他能繼續發揮其還可控制的影響力,通過慈善、教育、環保來更有力持續推動社會改進?還是離開了單位之後,個體的影響已大為受制?而在這相對一元化的社會,他發揮影響的自由度又有多少?這是個相當有中國特色的問題,而且問的人將陸續有來。

相關文章:【觀察】馬雲風光卸任阿里巴巴董事長 官商關係遊刃有餘【有片】馬雲含淚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年會變身「搖滾巨星」高歌騰訊徵信公司大換血:馬化騰不再擔任法人,卸任執行董事

上文節錄自第18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0月14日)《內地創一代陸續華麗轉身 大佬們的第二人生》,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