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權益】圈養不合時宜 海洋公園取消海豚表演的啟示

撰文:陳康麒
出版:更新:

海洋公園連續四年虧損,終提出「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向政府尋求106億元資金救亡。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將於本年度審理海洋公園逾百億元撥款,讓園方變身為歷險為賣點的主題樂園。新定位下的海洋公園聲稱不會改變其保育使命,並會取消「海洋劇場」表演,以符合國際保育標準。事實上,海洋公園除面臨財政危機外,其動物權益亦一直為人詬病,以海豚為例,困養情況下死亡風險較高,被逼受訓表演亦會影響牠們的精神健康。雖然海豚在海洋劇場落幕後能夠擺脫受訓之苦,但仍會在展覽館內與遊客互動,遭不少動保團體批評園方「假保育」。

動物園及水族館為市民提供娛樂,讓商業機構從中牟利外,還能推動當地經濟及旅遊業。然而,隨着關注動物權益的意識抬頭,愈來愈多人認同這些社會效益不應該建築於動物的痛苦之上。圈養環境對動物造成眾多負面影響,而本港的圈養機構,包括海洋公園、賽馬會及動植物公園從未公開動物健康報告,以致公眾難以監察園內動物的權益狀況。改善動物福利乃國際大勢所趨,以上機構尚可如何改善動物待遇,本港法例在保障圈養動物上有何改進空間,都是應該深思的地方。

新定位下的海洋公園聲稱不會改變其保育使命,並會取消「海洋劇場」表演,以符合國際保育標準。(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海豚高壓訓練娛賓代價大

海洋公園無疑是香港數代人的集體回憶,當中最標誌性的畫面莫過於深受一家大小歡迎的海洋劇場表演—海豚在水池中高速游走,根據訓練員指令矯捷地躍出水面,龐大身軀靈巧地做出翻騰動作或穿越呼拉圈,甚至在水面半身直立游走,觀眾隨着海豚種種嘆為觀止的表演而情不自禁爆出喝采聲,彷彿牠們天生的使命就是娛樂遊人。海洋公園形容,海洋劇場故事講述「探險家探索浩瀚海洋,與海豚和海獅發展出一段美麗邂逅,從此與大海結下不解緣」,然而,這場浩瀚之旅也不時受質疑到底是在保護海洋,還是假借保育之名,犧牲動物權益來牟利?

圈養動物,意指將野生動物帶至人工環境飼養。海洋公園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幕,是本港最大的圈養動物機構。園內的印度太平洋瓶鼻海豚最初由台灣、日本及印度海域進口,至九十年代,海洋公園增設人工繁殖設備,首條人工繁殖海豚於2001年誕生。雖然人工繁殖方式免卻海豚在野外被血腥殘忍捕捉、家庭被拆散之苦,然而,在魚缸長大的海豚母親缺乏野外承傳的養育技能,使初生海豚容易夭折。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報告,困養環境下的海豚10歲前的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五十,海洋公園內就曾有幼海豚於出生僅僅一兩天後夭折。除了欠缺適當養育外,魚缸內的消毒物質、遊人叫囂等嘈吵環境,以及被逼受訓表演皆是圈養海豚壽命短暫的原因。

海洋公園最標誌性的畫面莫過於深受一家大小歡迎的海洋劇場表演—海豚在水池中高速游走。(海洋公園提供)

無論人工圈養環境營造得如何接近大自然,始終並非天然,對被圈養動物構成相當壓力。國際鯨豚保育學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的《歐盟動物園調查2011》就指出,野生瓶鼻海豚的死亡率是3.9%,圈養海豚的死亡率則高達7.4%,死因多涉及壓力症狀,如肺炎、敗血症等。

有海洋公園前訓練員曾向傳媒透露,園方以「連坐法」訓練海豚,即一條海豚做錯動作或不聽指令,會連累其他海豚沒有食物。然而,這種懲罰式訓練極可能引致海豚互相攻擊,外國水族館就曾有案例,一條虎鯨疑因不滿同伴不聽訓練員指令,而將牠攻擊至死。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表示,海洋公園某些舊派訓練員甚至會以發泡膠鋪滿水面,使海豚難以上水呼吸,從而迫使牠們服從。事實上,海豚演出的翻身跳躍,甚或跳出水面等動作都是違反自然本性。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指出,海豚在野生環境跳躍純屬玩樂或捕魚,但困養海豚的花式表演只為博取遊客歡心,毫無教育意義。

有海洋公園前訓練員曾透露,園方以「連坐法」訓練海豚,即一條海豚做錯動作或不聽指令,會連累其他海豚沒有食物。(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海豚為了表演被人類嚴苛訓練,承受巨大精神壓力。2013年,海洋公園海豚Pinky以鰭尾猛力衝向池邊再翻身直插池底,令外界懷疑牠是因不滿被囚禁,精神受壓下而自殘。水族館海豚自殘事件並不罕見,日本沖繩及美國佛羅里達州水族館甚至曾發生海豚躍過圍欄倒地或撞牆自殺的悲劇,引起國際迴響。除此之外,海豚受壓而攻擊訓練員同樣時有發生,2013年紀錄片《殺人鯨奪命控訴》(Blackfish)就記錄了美國海洋世界(SeaWorld)虎鯨Tilikum因長期受囚禁及表演,不堪精神壓力而將訓練員拖入水中殺死的事件;加州大學學者亦曾針對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委員會作調查,結果發現美國過半數海洋動物工作人員曾被動物傷害過,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受重傷,即骨折或傷口需要縫合。麥希汶指出,海洋公園有不少海豚曾攻擊訓練員,惟園方從不公布訓練員受襲事故,公眾因而不知情。

海洋公園一直聲稱海豚是提升遊客保育意識的「保育大使」,但遊客觀看「海洋劇場」多為娛樂,海豚表演時的誇張動作亦非自然行為。事實上,海豚長時間被囚已使牠們失去本性,生命亦因圈養而與大自然再無關係,遊客看到的只是園方精心營造的假象。海洋公園為了牟利,不惜以海豚的健康及自由為代價,與其宣稱的保育使命充滿矛盾。

海豚為了表演被人類嚴苛訓練,承受巨大精神壓力。(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海豚遷展館或仍需「接客」

雖然海洋公園停辦「海洋劇場」,但海豚仍未可退役。園方在「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中指出,主題區「探險家海岸」將設置展館,展示海豚等海洋動物。海洋公園主席孔令成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海豚將會繼續擔當「保育大使」,透過與遊客近距離互動,傳達保護海洋生態的訊息;意即海豚將繼續被養於水池。

為引起公眾關注困養動物權益,動保人士自2013年發起全球示威活動「Empty the Tanks」,反對海洋哺乳類動物表演,希望動物園及水族館停止利用動物牟利。本港動保團體「豚聚一家」每年都有響應相關行動到海洋公園外示威,爭取園方停止動物表演、還海豚自由。組織召集人黃豪賢批評,雖然「海洋劇場」關閉,但海豚於新展館仍要「接客」,估計屆時將有遊客餵食等互動環節,甚至要海豚做轉圈等動作。麥希汶則指出,新展館的互動環節影響可能較「海洋劇場」更差,因為海豚被迫與遊客近距離接觸,除有病毒感染風險外,遊人噪音亦會使海豚承受壓力。

海洋公園主席孔令成向傳媒透露,海豚將繼續擔當「保育大使」,透過與遊客近距離互動,傳達保護海洋生態的訊息。(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再者,海豚在魚缸裏亦難以健康生活。因為在圈養環境,海豚食物來源單一,僅有冰鮮魚,外國多份動物保育研究指冰鮮魚營養價值比活魚低得多,受困養的海豚一般要靠營養補充劑維持生命。某些海豚因困養空間狹小而精神受壓,致消化系統發炎需服胃藥。此外,水池以氯氣消毒亦會使海豚皮膚敏感,嚴重可致皮膚潰爛。麥希汶補充,野外海豚一天可游一百海里,然而困養的水池只有20乘20米,活動範圍嚴重不足。不少圈養海豚由於缺乏野外群體的社交生活,一般會於非表演時間在魚缸內不停轉圈或只浮不動,這些異常行為反映動物處於心理痛苦或精神受壓抑狀態,可見圈養環境令動物難有健康的身心發展。

相關文章︰

海洋公園申109億元撥款 動保團體斥未停圈養與保育宗旨自相矛盾

海洋公園百億翻新 拆「瘋狂過山車」及「蛙蛙跳」 取消海豚表演

一日至少表演4次! 出生9天小海豚當眾過勞猝死 網民要求閉館

全新的海洋公園 應真正保育動物

上文刊登於第19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3日)《保育觀念變 圈養動物不合時宜 海洋公園取消海豚表演的啟示》。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