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是》:疫情防控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大考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中共理論陣地刊物《求是》今日(1日)發表文章,指出疫情防控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並從中共集中統一領導能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分析中國今次防疫的表現。

「封省」決策需巨大政治勇氣

文章稱,防控傳染病考驗着當今世界各國政府特別是執政黨的治國理念、決策機制、領導水平和組織能力。當疫情襲來,如何科學預見、斷然決策,迅速行動、爭分奪秒對疫情防控作出戰略判斷、戰役部署,為疫情防控爭取時間、贏得主動,是對領導體制機制、治國理政能力的考驗。

湖北省所有城鄉社區實行24小時最嚴格封閉管理。(資料圖片)

文章指出,中共中央決斷,依法將陌生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並及時制定實施一系列戰略策略。把武漢和湖北作為全國主戰場、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1月22日果斷要求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這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一招,也是最有效手段,作出這一決策談何容易,需要巨大政治勇氣。

同時,對其他省份按照地區特點和疫情形勢因應施策。「這樣的果敢與決斷,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在堅持中共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下,在堅強領導核心的統率下,才能夠實施,也才能夠獲得成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劣和效率高低,在應對重大危機關頭,更能得到明明白白的檢驗。」如果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處在一種互相掣肘、各懷心思,久拖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力的制度環境中,就難以想象如何能做到舉國上下聞令而動、動靜有序,一致抗疫。

文章進一步指出,大災大難是一塊試金石。疫情發生以來的鬥爭實踐證明,中共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抗擊疫情的主心骨,中共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證。

文章指出,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但這種衝擊是短期、總體上可控的。(資料圖片)

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經濟層面,文章指出,這是對中國經濟制度和經濟實力進行實戰考驗的時刻。一手抓確保戰勝疫情,一手抓確保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這更是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但這種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習近平堅定地指出,綜合起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文化層面,面對病毒瘟神,廣大中共黨員、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基層幹部群眾,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奮鬥在最前線的勇士們,不顧個人安危。家國一體,在關鍵時刻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是無數人的主動選擇、自覺行動,體現的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擔當。經受抗疫鬥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凝魂聚力方面中國的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甚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在社會層面,社會穩定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全國基層社區構建的網格化治理機制,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有力保證了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疫情爆發後,多地宣布禁食野生動物。(中新社)

談及生態層面,文章指出,疫情爆發的時候,如果環境問題千瘡百孔,就很有可能與公共衛生問題相互交織疊加,造成更大的災害,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治理江河湖海,大力度解決城鄉居民的安全飲用水問題、垃圾處理問題,發起「廁所革命」,建設文明城市、文明村鎮、衛生城市等成就,為有效化解疫情帶來的環境問題,阻遏疫情蔓延惡化,發揮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文章又提及,是次疫情的爆發與野生動物高度相關。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加強野生動物的市場管控。最高檢要求從嚴打擊各類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防疫既反映治理優勢亦暴露短板

文章最後強調,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是一面鏡子,既反映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亦暴露有待加強的某些弱項短板,促使全國上下更加自覺更加有效地完善制度、加強治理、提高治理能力。疫情防控鬥爭的實踐讓人們更加懂得,愈是短板弱項、重大風險的觸發點,愈要通過深化改革,逐步實現國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法治化,把中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中國人民還將繼續依靠強大制度和治理優勢戰勝任何新的重大風險挑戰,在各種大戰大考中,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