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開放無限創意 數碼時裝騷或成趨勢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所限,先有3月的上海時裝周移師虛擬世界,配合電商平台直播,再有本月中倫敦男裝周變成Netflix般串流播放。當第二波疫情爆發,各國關口解封時間表未明下,本年稍後分別於米蘭、巴黎和紐約舉行的其餘三大時裝周,也已宣布或很大可能跟隨採用新的模式。有設計師認為,是次疫情是絕佳改革機會,利用科技為傳統時裝周帶來新的可能。然而,實體時裝周的傳統價值又是否如此輕易被取代?

隨着新冠肺炎在內地爆發,原定3月舉行的上海時裝周無法如期舉行,主辦方先在2月初宣布延期,再於同月底宣布改為完全數碼化舉行。於是,上海時裝周就成為全球首個完全網上舉行的時裝周。115個參展品牌,從為期八天的實體展示和採購活動,變成為期七天的完全虛擬體驗「雲看騷」,經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平台天貓和淘寶直播。

受疫情所限,上海時裝周轉為網上舉行「雲看秀」。(Alizila)

上海時裝周與傳統時裝周唯一相同的,就只是按小時分配時間予設計師展示產品系列。新形式下,有些設計師嘗試用預先錄製的短片,在網上重現傳統時裝騷的感覺。例如在品牌SHUSHU/TONG的影片中,一系列模特兒穿上設計師的作品,坐在打字機前,打扮成上世紀六十年代秘書,固定好妝容,然後拿起手提袋一個一個地走出旋轉門。有些設計師利用他們的時段主持直播,向觀眾介紹品牌、展示秋冬系列,或以家庭購物網絡頻道形式兜售已上市的春季系列。

直播刺激收視銷情

根據天貓的統計,上海時裝周首三個小時內已錄得250萬觀看人次,一些品牌如Zuczug從視像轉化銷售的比率達13%。而在淘寶就吸引了逾1,100萬觀眾,並在直播期間售出了280萬美元商品。雖然這些觀看人次主要是由較大型的知名品牌帶動,但一些名氣較薄的設計師也得以受惠,聲稱吸引到20,000至40,000名觀眾不等。SHUSHU/TONG設計師蔣宇彤為此高興,因為其現場時裝騷觀眾通常僅350人。

天貓歐洲時尚與奢侈品業務負責人Christina Fontana表示,這次上海時裝周將受眾從業界轉為消費者,大大擴闊了觸及率。當中國的零售店面在疫情下緊急關閉,Fontana形容,這種時裝周對於品牌來說是「呼吸一啖新鮮空氣」。美國著名品牌Diane von Furstenberg亞太區業務發展主管Gabby Hirata坦承,參加是次上海時裝周主要是一次面向市場的試驗,將品牌介紹予新的受眾。該品牌食髓知味,計劃每周在中國舉行一次網上直播,嘗試不同格式和風格。

上海時裝騷在天貓及淘寶直播並向觀眾導購,帶動瀏覽量及銷售額。(Alizila)

有些隨後舉行的時裝周亦參考上海的做法,以網上取代現場活動,吸引大眾。4月初於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時裝周,共約30個品牌預先錄製影片,在電商平台Aizel.ru、俄羅斯版《Harper's Bazaar》、意大利版《Vogue》等時尚雜誌的網站播放,錄得83萬觀賞人次。斯德哥爾摩也計劃以類似莫斯科的做法,於8月底推出的數碼平台展示2021年春季系列。

四大時裝周之中,倫敦已率先改用全數碼形式。英國時裝協會(BFC)行政總裁Caroline Rush解釋:「取消倫敦時裝周不應是一個選項。問題是在社交隔離下要採用哪種形式(展開)。」結果,剛於本月中結束的活動變成了一個貌似Netflix的網頁,參展品牌和設計師在特定時段展示新服裝系列或現有產品,還附上型錄(catalog)、數碼陳列室(showroom)等;也有播客、業內人士對談等可供瀏覽。傳統的時裝騷、雞尾酒會,甚至飛吻,都不見了。

巴黎和米蘭在7月也會跟隨數碼形式。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CNMI)將會在官網和社交媒體播放時裝周活動,並將設置虛擬陳列室和對談;品牌將獲分配時段,展示2021春夏季男裝;巴黎會維持展示男裝春夏系列;紐約就只宣布其男裝時裝周會延期。

近日結束的倫敦時裝周也轉用數碼形式,像Netflix般串流播放不同內容。(Getty Images)

疫情的「機會之窗」

受疫情所限,時裝騷設計師兼製作人Alexandre de Betak估計,最早也要到2021年才可舉辦有現場觀眾的大型演出。他預期大眾將會對大型聚集保持警覺,業界也未必會再花太多錢邀請編輯、買手和名人出席時裝周。

事實上,時裝業就跟很多行業一樣,最近因應疫情都在試驗新的習慣。根據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4月初發表的《2020年全球時尚業態報告:新冠疫情更新版》,整個時裝業內遙距工作增長了84%,視像會議增加了79%,採用靈活工時也增加了58%。一些專門服務時裝業的科技平台,從數碼批發陳列室Joor到串流初創公司Hero,都出現需求大增,後者在本年3月的前兩周,美國訂單平均增長了20%。報告引述了零售未來主義者Doug Stephens在本年3月的提醒:「不要停止創新,因為這可能是機會之窗。利用這段時間來重新調整你的工作方式,為消費者帶來新的替代品、新的價值,甚至在過程中重塑自己的品牌。」

就時裝周而言,一方面,有業者正反思實體還是否必須。de Betak呼籲,時裝展應更具可持續性。他委託的一項有關其展覽的可持續性研究發現,展覽的碳足迹有80%來自參與人士的交通。美國時裝品牌Rodarte設計師及共同創辦人Laura Mulleavy也有感,多年來,觀眾、編輯、買手等都愈來愈累。倫敦時裝店Browns買手Ida Peterson也向《金融時報》坦言,每年會花十個月在世界各地觀看各時裝騷,可以的話希望更多改為網上進行。她直言:「整個行業產生的碳足迹根本不切實際。」

有業者認為,應藉疫情反思實體時裝周是否符合環保效益。(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網上和虛擬技術,將是各業者需要思考和嘗試的。因為社交隔離,日本運動品牌Asics無法邀請國際媒體到其日本總部,就把新款運動鞋透過Oculus Qest虛擬實境(VR)眼罩發布。麥肯錫也指出,中國的時裝陳列室代理商DFO,在本年2月底至3月初的巴黎時裝周期間,利用串流直播接觸中國買手,互動人數比過往親身前往歐洲多了一倍;隨之而來的訂單有95%都來自網上,達到該公司銷售目標的80%。

時裝周的形式正正是另一可以改變之處,各主辦單位認為各品牌可更自由地展示。Rush解釋,倫敦時裝周的做法是「為了保持時裝周的文化活力。設計師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選擇任何方式講故事和建立品牌」。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主席Carlo Capasa也同意:「數碼世界的好處是完全自由。每個人要找出自己的表達方式。」

無限創意突破傳統

意大利西裝品牌Ermenegildo Zegna的藝術總監Alessandro Sartori形容,品牌將於7月中米蘭時裝周期間上演「實體數碼」(phygital)時裝騷,結合現場模特兒、數碼技術和攝影:「規例所限,我們不能有觀眾。我們將會有一場模特兒實時表演,另一部份則為預先錄製,再將兩者融合。」Ermenegildo Zegna正在為這時裝騷製作額外的視像內容,放到網站和社交媒體上。 Sartori聲稱、這些材料將含有互動元素,例如會以不同角度拍攝模特兒和衣服,以便觀眾放大細節。他希望,觀眾和買手能在演出結束後繼續留在網站上瀏覽他們的服裝。

有業者認為,轉用數碼形式可令品牌擺脫傳統時裝騷框架。(The Fabricant)

有業者預期,科技可令時裝騷的體驗更加沉浸式。數碼時裝公司The Fabricant創辦人Kerry Murphy想像,可由3D化身「avatar」穿上用數碼設計的服裝,或將真人模特兒的面孔投射到3D身體上,又或以真人模特兒穿着實體或虛擬的服飾:「答案沒有對錯。品牌不需要特別使用貓步的形式,他們被迫要發揮創意。」時裝騷製作人Gayle Dizon也看好,科技可以突破實體空間中面臨的麻煩和局限,包括場地和布景搭建,以及張羅時裝周的日程編排、時間管理和座位等:「讓我們開始思考最理想的情況,如果不受時間、空間或地點限制,你會在哪裏演出?」

近月來,已經有些設計師利用科技展示了數碼時裝騷的不同可能性,並表示既能從中逼出他們的創意,也能以新的方式接觸不同受眾。中國設計師陳安琪(Angel Chen)的團隊在社交隔離期間,以視像通話指導拍攝了一條六分鐘的時裝騷影片,展示她聲稱受經典動畫《阿基拉》(Akira)啟發的2020年秋季系列。團隊用綠幕配合模特兒拍攝,再在城市街道上拍攝了電單車的場景。然後再用蒙太奇剪接將虛擬背景與模特兒疊加。成品在中國年輕設計師孵化社區Labelhood的天貓店、她自己的淘寶店、Instagram、微博和抖音上播放。

雖然陳安琪強調虛擬並不能取代現場體驗,兩者結合可能是最佳選擇,但也坦言:「虛擬時裝騷的確令我發揮創意到極限。當未來有更多時間準備,可能性是無限的。實體時裝騷有太多限制:地點、天氣、預算……時裝騷也非常排外,所以,我樂見這次令所有人都可以觀看,這絕對是我將來想要保留的一點。」

設計師陳安琪認為,時裝騷的現場體驗無法取代,而虛擬又可開放創意,虛實結合將是未來時裝騷趨勢。(Getty Images)

上海時尚實驗平台諸色會(Xcommons)在4月與集合電商平台ICY合作,發表了所謂「平行現實」的2020年秋季系列虛擬時裝展。製作的北京數碼互動創意代理商IC-U,分別為時裝設計師陳序之、李佳佩和王量製作了虛擬場景發表新作。陳序之反應正面:「這種情況其實驅使我們在展現作品時,要更有創意和更多協作。」Xcommons創辦人張櫻也說,疫情迫使他們在內容創作上創新:「數碼體驗是一種接觸觀眾的互動方式,因為它向觀眾提供更多機會融入場景,並擴闊品牌的表達形式。當數碼遇上時尚,將更有現代感。」

剛果裔美國時裝設計師Anifa Mvuemba在5月中作了新嘗試,提供了另一種想像。她的品牌Hanifa利用3D模特兒在Instagram以直播形式發布最新系列,衣服優雅地在一個虛擬空間中「行走」,同時展現出人體曲線,就像有一個個透明人模特兒穿上這些衣服在伸展台上行貓步一樣。她解釋,之所以選擇Instagram,是希望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這「時裝騷」的「前排觀眾」,了解其服飾的細節和精緻。影片結束後不久就經Twitter廣傳。

而在倫敦時裝周,由於生產進度受疫情阻礙,有些設計師甚至展出衣服以外的創作。例如素來喜歡把音樂融入其時裝概念的英國男裝設計師Nicholas Daley,除了發布一條有關其2020秋冬系列及1月時裝騷時幕後花絮的短片之外,還發表了一個音樂播放列表,反映他在2021年春夏系列中的設計靈感,並附上設計草圖和布料照片,或他所謂的「互動情緒板」(mood board)。另一設計師Priya Ahluwalia就舉辦了一個VR照片展覽,介紹她新出的攝影集。

繼續閱讀︰【科技.未來】時裝周轉型數碼 如何取代現場體驗?

上文節錄自第21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2日)《情感體驗VS創意共享 數碼時裝騷或成趨勢》。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