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與Apple設計理念各走極端 10幅圖參透兩網絡巨頭如何稱霸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Apple同Google兩間科技巨頭在設計同用家體驗各有勝場。兩間出品固然有互相「參考」之處,但其實在產品開發取向同設計理念方面,兩間公司有頗大分別。

Medium社群UX Collective的作者Allen本身是設計師,亦係Apple和Google的忠實用家。他結合自己在設計領域的經驗,以「Apple vs Google in 10 honest graphics」為題製作了10張簡單對比圖,介紹兩間公司所採取不同產品設計方法:

👇👇👇Google vs. Apple產品開發設計理念十大不同之處(點圖放大觀看)👇👇👇

+38

記者對於此批圖所講的分別,部份都幾有保留。至少Apple是否「真正」保護用家私隱真的好有商榷餘地。點都好,Allen在以下分析給予了如此評價Google同Apple的理由:

作者Allen引用一段往事,說明Apple品牌個性。第一代iPhone面世後,有報導批評iPhone螢幕太細好難打字。對此Steve Jobs卻回應稱用家的手指會慢慢適應。可見Apple經常自命「比用家更了解用家」。他們通過大量用戶研究而走到了此一步,並專注提供友善而一致的互動體驗,還有長期穩定不變的方案。

Apple的集權式層級化架構,讓部份精英設計師掌控最終成品質量。然而Apple這種「我知你想要乜」的態度有時頗不討好,亦限制了用家基數的增長,甚至會招致部份用家厭惡。一些人就可能更傾向有實體鍵盤的手機(記者按:雖然實體鍵盤在iPhone以外其他智能手機中也所餘無幾。基本上2007年面世的iPhone奠定了智能手機必用觸屏的設計根底)。

Allen整理的Apple設計理念特性總結。(Allen@UX Collective)

Google比起Apple,更依賴從用家身上獲得的Feedback(意見回饋)。Google傾向發展開源(Open-source)項目,非常著重從開源社群獲得的Feedback,有助他們開發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並吸納龐大的用戶群體。所以不少Google功能可以在Android手機上實現,但在iPhone上無法兼容。只是用家並非總是清楚自己想要甚麼,Google不乏開發失敗、半途作廢的項目。

做產品設計,固然要參考用家Feedback,但不代表要完全由用家來主導設計。Allen認為最佳做法是觀察用家的體驗過程,從中了解用家的需要。他指出Google優勢在於敏捷開發,出錯時能及時調整產品方向。

Allen整理的Google設計理念特性總結。(Allen@UX Collective)

資料來源:Allen@UX CollectiveJens-Fabian Goetzmann@The StartupFast Company

同場加映:iOS 14自訂風格Widget

【iOS 14 Widget 自訂教學】Apple 在上個星期正式推出 iPhone 用的 iOS 14 系統更新,今個版本在外觀上帶來了不少改變,尤其於 Home 介面上可以加入新引入的 Widget 小工具,為用家帶來了更大的風格彈性。

(香港01美術部製圖)

然而 Apple 所提供的 Widget 種類尚少之餘,風格上仍然較為受限;如果想加入具有個人風格的 Widgets,可能就要借助第三方 Apps 的幫助,例如今次介紹給大家試用的《Widgetsmith》。

《Widgetsmith》提供多達 8 種類型的 Widget,而且全部 Widget 的大小、字體、顏色都有大量設定可以調校(圖 Widgetsmith)

《Widgetsmith》雖然只是簡單一個 App,但已經可以提供多達 8 種類型的 Widget,而且全部 Widget 的大小、字體、顏色都有大量設定可以調校,讓 iPhone 用戶終於可以調製出專屬於自己的 Home 介面。

3 大流程自訂 iOS 14 個人專屬 Widget

初初安裝《Widgetsmith》,可能會覺得它的功能太多太繁複,不知從何做起,但其實它的 Widget 設定操作可以歸納成簡單的 3 大流程:

+2

以上自訂Widget步驟完成一半都無!想睇埋剩餘流程?請瀏覽完整全文:iOS 14自訂風格Widget|3步教你用Widgetsmith 製個人化Home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