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示威勢升級 保皇派現裂縫致巴育一度按兵不動?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泰國示威者不顧總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頒布的緊急法命令堅持走到街頭,警察首次出動水炮車驅散示威者,標誌持續逾三個月的反政府示威升級。回看7月18日,學生發起2014年軍事政變以來最大規模示威,雖然政府從未有意回應訴求,但行動相對克制。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政府隱約感應到傳統建制陣營的分裂,因而舉棋不定。

一直以來,泰國兩極分化的情況嚴重。簡單而言,就是建制派的「黃衫軍」和支持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的「紅衫軍」之間對立。國內中產階級和上等階級大部份屬於建制派,靠攏前泰王普密蓬(Bhumibol Adulyadej)身邊的建制精英,淡化他信陣營的勢力。

自軍事政變以來,「紅衫軍」一直被邊緣化,但最近有參與示威。不過今次站於建制派對立面的卻是一群反對保皇和建制的年輕一代。他們於校園切身體會到自由收窄,例如被限制髮型,以及恢復國王朱拉隆功(King Chulalongkorn)逾150年前廢除奏國歌時要跪拜的規定。

圖為2020年10月16日,泰國總理巴育舉行特別內閣會議,會後會見記者。他表示,「不要衝動,因為人可能今日或明日就死亡」,「不要挑戰死神」。(AP)

1932年,泰國從君主專制步向君主立憲制。親建制人士認為普密蓬時代的君主立憲制有正當性,甚至很多人覺得軍事政變和獨裁統治拉倒有嚴重缺陷和腐敗的民選政府,實際有助改善國家的民主。不過即使如此,很少泰國人真的想重回君主專制時代,所以當暹羅立憲革命的紀念碑開始消失,部份保皇人士擔心泰國將走向專制,民主歷史將被抹走。

巴育軍政府時期,有傳普密蓬時代的著名建制人士雖然抗拒進步和民主改革,但有意撤走巴育,換文人出任總理。也有指泰王哇集拉隆功(King Vajiralongkorn)即位前的時候,有保皇人士想詩琳通公主(Princess Sirindhorn)攝政。兩項建議得到當時的中產階級和上等階級接受。2018年3月,新未來黨成立,除了爭取到年輕一代的支持,還促進前建制支持者擁抱進步改革。

+5

雖然仍然有親建制的保皇人士想保留現狀,堅決反對學生和政府的反對者。不過亞洲時報網站(Asia Times)引述一名政府內部人士指,普密蓬時代一個重要的保皇派系有意稀釋國王的權力,將權力移交王室。學生領袖帕努薩亞(Panusaya Sithijirawattanakul)和巴里(Parit Chiwarak)分別指,他們有保皇人士支持,但拒絕詳情。

外交官員和分析員認為,事情不像表面那麼簡單。亞洲時報網站引述一名分析學生支持來源的外交官員指,「那很有可能解釋到為什麼巴育沒有更加強硬打壓——他不肯定確實面對的事和人」。不過頒布緊急法命令可能意味政府態度改變。國家發展管理研究院政治科學家披猜(Phichai Ratnatilaka Na Bhuket)估計,政府或準備好使用武力,做法可能激起示威者的憤怒,導致情況惡化。巴育一句「不要挑戰死神」的警告和水炮車的出動,也許就標誌着升級的開端。

↓泰國警方在這一輪示威中,首次出動水炮驅散人群。想看10月16日的曼谷多處示威現場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