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80周年誕|由電影到武術 看為何複製李小龍總是失敗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李小龍誕辰80周年,我們寫了不少文章去紀念這一位巨星。除了懷念,很多人更想複製他:複製他的動作、複製他的外表、複製他的電影、複製他的成功,只不過大多數都失敗收場。究竟原因在哪?

李小龍。圖片來源:https://bit.ly/3mplvtj

李小龍的「開發利用」

網上有一名詞「Bruceploitation」,即是Bruce Lee 加 exploitation(開發利用)。簡單來說就是在不同的媒介中,如電影、遊戲中,重用李小龍的外表和動作。70年代有大量借鑑李小龍的電影,例如《一代猛龍》(1974,主演為黎小龍)、《龍拳精武指》(1976,主演為呂小龍)、《李三腳威震地獄門》(1977,主演為梁小龍)、《精武指譜》(1979,主演為巨龍)等等。這些電影的除了名字與李小龍過往的作品有某程度的相似外,擔任主角的演員名字中都有個「龍」字,在電影中的造型也酷似李小龍。有說成龍在主演《新精武門》(1976)的時候,本來也是想以「複製」的方式去成爲「下一位李小龍」,但失敗後才創新戲路,開啟了動作喜劇的熱潮。

大量遊戲角色也是Bruceploitation的體現,有的有版權,所以是「李小龍的電子角色」,例如1984年的《Bruce Lee》(Atari)、1989年的《Bruce Lee Lives》(MS-DOS)、1993年的《Dragon - The Bruce Lee Story》(超級任天堂)、2002年的《Bruce Lee Quest of the Dragon》(XBOX)等都是打正李小龍的名號出版。

+7

亦有些雖然沒說自己是李小龍,但怎樣看都是李小龍的「模仿」角色,如經典格鬥遊戲《街頭霸王》系列中的飛龍或《鐵拳》系列中的Marshall Law都是當中的表表者:

+6

在武術上,除了學習截拳道的人會模仿一些李小龍的動作,也有拳手會以模仿李小龍作為特色,例如曾出戰K-1的Tony Valente和綽號Bruce Leeroy的UFC拳手Alex Caceres都喜歡模仿李小龍,不過可惜戰績一般 。

為什麼複製總是失敗

首先要說明的是,「致敬」與「複製」是兩個概念。很多熱愛李小龍的影星、武術家,都會在外表上模仿一下偶像,這類模仿是一種「致敬」,即「刻意採用之前作品中的相同要素來表示對其貢獻的敬意」。「致敬」使人有熟悉感,想人再次記起模仿的對象,而不是單純希望複製或者代替他。

很多「Bruceploitation」的作品,在不加思考下重用李小龍的「一切」,而且是作商業用途。大量以「龍」作戲名的電影,只是想急於接住李小龍留下來的名氣,以及填補失去他之後的市場空隙:找個演員演員碰碰鼻子,出招時高聲呼叫,踢幾腳,耍耍雙截棍,然後就想大家覺得很「李小龍」。

《神威三猛龍》中的三位「李小龍複製人」。圖片來源:https://bit.ly/3o4otUr

當然,兩者的界線是含糊的,例如那些黑人主演的「李小龍電影」,究竟算是「致敬」還是「複製」?不過,就算分辨不了是「致敬」還是「複製」,相信大家都會認同一件事,就是大部份的「Bruceploitation」作品,都是失敗之作。

或是濫竽充數,或是粗製濫造,甚至希望魚目混珠,總之大多數「Bruceploitation」電影的質素都很低。大家可能會覺得是劇本問題,但1978年上演,原劇本由李小龍創作的《無聲簫》,在電視劇《功夫》的主角大衛卡烈顛飾演下,最後也是失敗收場。(有關《功夫》與李小龍的關係,可參考:【Warrior】李小龍生前未能完成 女兒重整當年手稿拍攝《戰士》)。

既然不是劇本,那可能是演員問題?70年代有大量以「X小龍」或「XX龍」為藝名的演員出現,很多的確在風潮過後就消失了,但仍有一些動作演員在及後可以打出名堂,例如梁小龍及上文提及的成龍。這些演員難以叫作是「差」的動作演員,但為何那些「Bruceploitation」作品依舊失敗收場?

原因很可能十分簡單,就是他們都不是李小龍。當時急於複製李小龍的成功,卻忘記了人類歷史中只有一個李小龍,然後大家都不是李小龍。沒有李小龍的李小龍電影,就是失敗之作。你能夠想像《龍爭虎鬥》不是李小龍作主角嗎?《猛龍過江》最後跟羅禮士對戰的不是李小龍,而是另一位武打演員,還會有一樣的影響力和票房嗎?

相比起電影,李小龍的「複製人」在遊戲中表現不錯,可能是媒介不同,使人不覺得突兀;也可能是電子世界始終不同現實世界,電子角色的還原度可以很高(就算畫質差時也是,例如《鐵拳3》雖然畫面在當今來看不算好,但當中的「李小龍」仍很「李小龍」),高到令人信以為真。

李小龍想不想我們複製他?

【李小龍】經過47年發展過後 再談李小龍在搏擊中的特殊意義一文中,我們討論了李小龍對於搏擊運動的意義。以下一段正是關於「模仿」他的動作:

「很多時候我們會想去模仿偶像,去學習他的動作和想法,李小龍自然在此一列。從來模仿都不是問題,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模仿,但模仿不代表要失去自我。

在模仿時,我們想像自己有模仿對象的威力,可惜卻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你根本不是你所模仿的對象。身體的不同是一個因素,經驗也是,在這個前提之下,你沒可能做到那位被模仿者打出那一個動作時的效果。

因此,在經過模仿學習後,就要靠實踐得知這個技術合不合用。一位好的教練,不會把自己的得意技,硬塞給自己的學生。學生用得到當然好,但當嘗試後也達不到效果,教練就要跟他一同尋找應該走的路。因此,教練、老師應是一「指南針」。」

一位清新、原創的、大師級的教練是罕有的。為了作「指南針式」迴響的需要。 
李小龍

不論是電影還是武術,單純模仿、複製,得出來的結果總是令人失望。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最終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式,正如李小龍所說,達到「守、破、離」

他代表的不是某一套技術,技術會進步,會更替;他代表的不是某一種衣著,某一種叫聲,某一套動作;這些我們都複製不了,也不應複製,因為我們不是他。

他代表的是一個精神,而精神在不同時代都會繼續存在。精神難以複製,卻能傳承,如何「如水」一樣應對事物變遷,卻又不失自我與本心,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事。

延伸閲讀:

精武英雄|李小龍李連杰形象合二為一 陳真大打截拳道向巨星致敬

【Ron Van Clief】曾演《龍爭虎鬥精武魂》 UFC史上最高齡參賽者

李小龍80周年誕|香港影圈龍迷處處 甄子丹周星馳歐錦棠也不例外

李小龍80周年誕│曾為最年輕龍哥模仿者 八十後受啟蒙踏演藝路

【標殺令】致敬李小龍和邵氏武術電影經典 集大成的暴力美學

【側踢分析】李小龍腳法風靡全球 踢技當中三大實用搏擊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