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農民進軍新德里 莫迪改革觸發第一波動盪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11月27日,印度首都新德里所在的德里直轄區各個方向被三十萬農民包圍。這也是北印度各邦「Dilli Chalo」(向德里進軍)示威活動的第二天。這也是印度政府自9月下旬通過三項農業法案後,該國遭遇的最新、最大的一場民變。

早有預料的風波

據悉,數十萬示威農民是在「聯合農民陣線」(Samyukt Kisan Morcha)、「全印度農民鬥爭協調委員會」(AIKSCC)等110多組織領導下展開統一行動的。雖然印度各地警方已「預防性逮捕」了至少一百多名農民活動家,新德里警方還拘捕了至少720名先行入城的示威者,但德里城外的農民仍在源源不斷地聚集。

在旁遮普邦,有二十餘萬人突破封鎖,集結到德里郊區。另有近十萬人從北阿坎德邦、哈里亞納邦和北方邦等地分頭出發,突破了當地印度人民黨(BJP)政府設置的封鎖線。示威農民計劃在28日配合拖拉機車隊衝進新德里。

對新德里的莫迪(Narendra Modi)當局來說,這場大規模的農民示威是早有預料的。

在6月下旬時,印度政府就計劃實施三項農業法案,到9月下旬,印度議會上院審議通過了《2020農產品貿易和商業法案》、《2020農民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和《2020基本商品修訂法案》三項農業法。這三項旨在「推動農業改革」的法案也成了此次風波的誘因。

北印度各個農業大邦面臨着新冠疫情等風波的衝擊,新德里的幫助卻是有限的:

+1

印度在野黨團、農民組織指出,這三項法令允許大企業操縱農產品價格,會削減農民的議價能力,亦可能會破壞「特定農產品最低保證價格」(MSP),影響農民生計,印度各地農會組織、黨派即從9月下旬開始以「國民示威」(Bharat Bandh)方式展開抗議,掀起民變。其波及地區包含旁遮普、哈里亞納、喀拉拉等七個邦,包括印度農民聯盟(BKU)、全國人民黨(RJD)以及印度革命馬克思主義黨(RMPI)在內的中左翼黨派領導了此次行動。

莫迪當局改革農業法案的方案有其現實意義。由於印度農業水平低下,農業佔經濟比例較高,因此新德里方面在大舉出口農產品創匯之餘,也必須出於經濟、政治等目的,對農民採取補貼救助。這其中最常見的手段莫過於使用以高於市場的固定價格收購糧食等農產品。這種補貼給不堪重負的印度財政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也是一種負擔。

對於視農民為基本盤的印度人民黨當局來說,補貼政策是一種不得不堅持的國策。可到2020年,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印度,受困於需求萎縮、資產負債持續惡化等諸多經濟難題,印度的財政壓力已不堪重負,莫迪當局為緩解財政壓力,就不得不走出這一步。

在新冠疫情下,印度農民的組織性得到了被動加強:

危機升級的時刻

雖然莫迪當局許諾,稱新法案不會破壞MSP制度,但新德里的許諾在兩個月後帶來了更大的問題。到11月中旬,在賈坎德、拉賈斯坦、馬哈拉施特拉、卡納塔克、比哈爾、安得拉、奧里薩等農業大邦,當地的國家指定春、秋季農產品收購價遠低於當地政府建議水平。

不可否認,莫迪當局的確履行了承諾,不僅維持了MSP,其設置的農產品MSP較之上一年度價格還有所上漲。譬如每百公斤小麥的收購價在2019年時還是1,925盧比(約為26.06美元),2020年時即上漲為1,975盧比(約合26.64美元)。

可是,這種提升幅度在各地看來實屬杯水車薪,幾個農業大邦指出,考慮到新冠疫情和自然災害下的勞動力成本、農民貸款利息、農戶租佃、農產品安全和運輸成本等因素,糧食實際收購價應超過這一數額。

譬如在受災嚴重的賈坎德邦,當地政府就認為每100公斤小麥收購價應包含補貼,應為4,254盧比(約合57.43美元)。遭受水災、蝗災的比哈爾邦等地也開出了每100公斤小麥收購價為2,583盧比(約合34.87美元)的建議價格。

在新德里與各地就農產品收購價持續相持之際,此前抗議農業法令的「國民示威」也由此升級。並最終成為一場全國性的示威活動。

對印度農民來說,高壓水龍和催淚彈不算什麼,因為他們遭遇過更可怕的事情:

+1

目前,印度當局已調集數萬軍警在哈里亞納邦等農業大邦設置封鎖線,設法拒止從北方南下的數萬農民進入德里邊界。印度軍警還使用高壓水槍和催淚彈,試圖驅散沿高速公路向德里進軍的農民大軍。

但隨着至少五萬農民在哈里亞納邦翻越了四道警方設置的封鎖線,並沿多條路線化整為零前往德里邊境,加之印度各大在野黨團也在聲援示威民眾,一場規模空前的風波還將持續,並將繼續給莫迪當局帶來可以想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