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藥廠八間落戶新加坡 港府消極態度難有「土產」疫苗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苗成為各地抗疫的最後希望。港府購入其中一款是內地疫苗,引起社會爭議,香港大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在11月已進入最後臨床測試。然而,港大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早前向《香港01》透露,主動與政府洽談合作卻未獲正面回覆,批評政府遲遲未開始踏出第一步。
反觀鄰近的新加坡,由2000年開始發展生物醫藥至今,全球十大藥廠中,共有八間在當地落戶設藥物、疫苗生產線,更是全東南唯一出口藥物價值大於入口的國家。同時,當地政府投資新冠肺炎的藥物,以減少對外需要。
《香港01》比較兩地政府的政策及配套,無論是起步、資金或人才配套都明顯落後新加坡,不單未有提供稅務優惠等,連醫療到底是否產業也至今未有定調。

港大專家袁國勇帶領的團隊9月研發出鼻噴式新冠肺炎疫苗。(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

星洲直接參與藥廠研發疫苗 港府半年仍未回覆

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各國都在競爭疫苗及藥物。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Tychan在6月時開始人體測試新冠病毒(SARS-CoV-2)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mAb)藥物,計劃由當地國防部、衛生部及經濟發展委員會支持下研發。

由於擁有藥廠的優勢,新加坡政府早已預料在疫情下可以受惠大量新藥上市的商機,直接參與藥廠研發疫苗的計劃,與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等簽署預購協議,願意為不同藥廠在當地提供臨床試驗。

相反,港大9月研發的新冠肺炎噴鼻式疫苗,獲得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提供62萬美元種子基金資助,但主動接洽港府卻被冷對待,半年未獲回覆,導致港產疫苗面世日子遙遙無期。

相關新聞:港大獲私人投資10億元設本地首間疫苗廠 孔繁毅料數年後才能投產

香港大學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今年4月5月曾主動向政府接洽討論興建疫苗廠。(資料圖片)

星洲免稅加住房、入學津貼吸引人才

事實上,新加坡政府早於2000年將生物醫藥列入國內的四大經濟產業,不單會向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直接的稅務減免,企業稅低至15%,同年設立「生命科學人力開發計劃」培養及輸入生物科技人士,向人才提供住房補貼、子女入學津貼等。

當地在2000年6月起於經濟發展局(EDB)下成立「生物醫學科學組」及「生物投資有限公司」,每年會撥款至少15億新加坡元(約87億港元),至今的從事生物醫藥的人士多達24,000人。

前特首曾蔭權提倡將醫療創科列「六大優勢產業」,但下任特首梁振英則認為醫療不是產業。(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曾蔭權提醫療創科列「六大優勢產業」 梁振英上台即改政策

本港同在2000年開始提出生物醫藥,9年後時任特首曾蔭權才將醫療和創科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但下任特首梁振英在首份《施政報告》便廢除醫療作為產業的決定,認為要着手解決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

政策不穩定下,特首林鄭月娥在粵港澳大灣區才再提銳意發展生物醫藥,政府延至2018年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惟計劃沒有提供任何實際經濟,或者稅務的優惠給申請者,創科局僅稱計劃用來快速處理安排。

而香港的生物醫藥事務由創科局處理,但旗下並沒有生物藥醫的專屬小組,僅透過科技園的「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為生物醫藥培育公司提供最多400萬元資助等,對外資及人才均吸引力極低。

科技園的「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為生物醫藥培育公司提供最多400萬元資助。(資料圖片 / 吳鍾坤攝)

輝瑞落戶新加坡16年  港仍盼向外買藥

為了吸引藥廠,新加坡政府不惜將整個大士區(Tuas)重建成為製藥園區。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輝瑞(Pfizer)是首間落戶新加坡的藥廠,藥廠於2000年投資34億美元在當地設廠,廠房2004年落成,至2010年再擴建廠房,現時廠房有91,963平方米(相當於17個足球場),藥物供應可出口台灣,香港等地。

根據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局資料顯示,全球十大藥廠中,除輝瑞外,另有七間,包括研發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的羅氏(Roche),葛蘭素史克(GSK)等在當地開設疫苗廠及藥廠。再有50間藥物製造工廠,50間生物科技公司在當地成立生物醫藥研發中心,30多個藥廠地區總部。

全球十大藥廠,共有八間在新加坡設立廠房,去年當地出口藥物的總值為81億美元。(網上圖片)

星州自設供應鏈 不怕外國競爭

在疫情下,今年4月新加坡的製藥產量便增長了86%,當中以出口活性藥物成份,及抗生素、麻醉藥到美國、歐洲及日本最多。去年當地出口藥物的總值為81億美元,進口僅為31億美元,是全東南亞唯一出口藥物價值大於入口的國家。新加坡製藥產業協會早前更向市民打大派定心丸,指即使持續出口藥物,國內仍然會有穩定的存量。

新加坡政府態度積極,至於港府的態度則非常保守。何亦武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已透露,他代表港大團隊和政府商討過建疫苗廠時,政府仍然期望對外採購,對此感失望,狠批「如果不開始,就永遠不會開始」,而且疫苗廠只佔科學園不足十分一的土地,即約1.6公頃,故興建與否絕非土地問題。

科學園僅有一間藥廠 疫情下改做口罩

20年過去,到底香港有多少生物醫藥公司呢?衞生署在12月於立法會指,沒有備存涉及生物醫藥領域的香港企業的數目;創科局則指科學園及工業邨去年共有161間生物醫藥企業,當中57間從事醫療儀器或體外診斷。

翻查衛生署的藥劑製品製造商名單,只有一間名為來自深圳坤普樂藥業位於在科學園中,但因應新冠疫情藥廠未有研發新藥,反而是利用無塵車間生產口罩。

20年來的發展,香港人僅得港產口罩,政府在抗疫上的反應令人諦笑皆非。

▼港府公布收緊防疫措施(12月8日公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