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的200個秘密:隱藏的陪酒女 這技術比西方早500年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清明上河圖》是一個傳奇。這幅長5.29米、寬24.8厘米的絹畫,由張擇端創作於公元1111~1120年間。隨後,它七次進宮,又六次出宮,一度被有記錄的15位私人收藏者收藏,又在長達370年的時間裏不知去向。歷經千年,無數坎坷,它奇蹟般地被完美保存下來。《清明上河圖》局部畫中藏着684個人物、95匹畜牲、122座房屋、29艘船隻、15輛車、20多家店鋪、8頂轎子……真實還原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空前盛況,有人說它: 「不是照片,勝似照片。」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清明上河圖》真跡重見天日後,興起了一股研究之風,諸多爭議也隨之而來:這到底是不是一幅政治畫?是何人、何時而畫?專攻中國城市發展史的薛鳳旋教授,研究《清明上河圖》長達20年,另闢蹊徑從200多個細節入手,不但解決了以上兩個爭議,還解讀出汴京的城市佈局、政府管理、商業形態、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寫成《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一書。北宋就有菜籃子區、倉庫碼頭區和城市副中心?汴京的基礎設施如何?百姓都有怎樣的夜生活?創業被鼓勵嗎?政府都怎麼管理營業執照?當時的科技有多發達?

自述:薛鳳旋 編輯:倪楚嬌(一条)

我叫薛鳳旋,在香港大學教過30年書,現在退休了,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城市的發展史。從5000年前最早的初城(即文明前的大型非農業聚落)開始,怎麼經過夏商周,一直到我們現在。研究到宋代的時候,當然就免不了要注意《清明上河圖》。它最偉大的地方在於「真實」二字。畫家張擇端對其中684個人物、95匹畜牲、122座房屋、29艘船隻、15輛車、20多家店鋪及8頂轎子,都描繪得真實且縝密。為我研究北宋時的汴京,提供了很大的依據。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這本書,是我前後一共研究了20年之後的一個作品。主要的思路是用畫來講故事。畫本身太複雜了,所以我只挑出了最重要的200多個細節來闡釋。這些細節,表現了當時的政府管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市容的面貌、它的建築和城市經濟的方方面面。

圖中竟隱藏了陪酒女甚至妓女?皇帝去過哪間店也能看出 按圖看看薛鳳旋在《清明上河圖》裡找到的秘密▼▼▼

+41

我們建橋的專家同樣是花了幾十年,都不能夠解讀歷史記載的虹橋是怎麼造出來的。因為用石頭做不了,那個年代鐵的產量沒有這麼高,那怎麼用木頭做呢?想不通。後來《清明上河圖》的真本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後,他們才弄明白。

《清明上河圖》裏的內城角門 這是一幅政治畫嗎?

有關這幅圖,學術界裏有很多的爭議。首先,這是不是一幅政治畫?是不是張擇端想通過畫卷,來給徽宗表達一些意見,告訴他,當時社會存在很大的危機,你要小心?有人論證說,畫中的城牆沒有防禦措施,裏面既沒有駐士兵的地方,也沒有武器。在仇英和清院本裏,城牆裏面既有士兵,也有武器,甚至還有標語「警惕外患」。但是真本裏,沒有畫這個。因此,就有人認為,這是張擇端有意為之,是要告訴徽宗,現在我們疏於城防,很危險的,隨時會被人家攻擊。

但是實際上,《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內城角門。整個汴京的防守,主要的兵營都放在外層。外城的12個城門都是非常堅固的,有兩層、三層甕城。並且宋史講得很清楚,在甕城裏面,有幾道門,駐有多少士兵。那圖中所畫的是內城門,自從外城牆建成後,就主要是一個徵稅的地方,因為有很多從物流倉庫區進內城的商品。我認為這些爭議,其實圖中有諸多細節已經進行解答了,只是有些人裝作看不到。或者明明圖上沒有畫的,他就開始思考,為甚麼不畫?是不是故意不畫?

按圖了解更多《清明上河圖》具爭議性的細節▼▼▼

+5

這幅畫是甚麼時候畫的?

第二大爭議,是關於這幅畫的成畫時間,是北宋?南宋?還是金朝?我認為,這幅畫不可能是南宋、或者金朝的人,因為懷念當年的汴京,通過記憶畫出來的。這樣嚴謹的構圖,清楚的細節,一定是當時實物就在他的眼前,而且他對實物觀摩了不下幾十次,打了多少草稿,才將不同的船、不同的車,這麼詳細、具體地畫出來。但是,這幅畫是不是政和至宣和年間,特別是徽宗最後這5年畫的?我開始懷疑了。因為徽宗執政的後半段,黃河大水,還有宋江、方臘之亂。江蘇、浙江、江西、安徽,4個省都亂了,而汴京的米糧主要就是靠它們。這個時候,畫家有沒有心情這麼詳細地,這麼小心地畫畫?而且畫中的百姓都非常快樂,如果是戰亂期間,應該不會這個樣子吧。

我猜測,它可能是神宗年代,熙寧改革之後畫的,當時是太平盛世。我們目前對於張擇端是誰,畫作於何時,是否被宋徽宗收納和題字,都是基於金朝的張着、元朝的楊準和明朝李東陽的題跋。但現存的真本,並沒有宋徽宗的字和印,這是為甚麼?我認為,張擇端不是王室畫院中人,而是個翰林學士。作為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花了至少數年的心血,來完成此作。要知道。當時這種畫並不流行,流行的是寄意的文人畫或花鳥山水。就因為不從眾,所以他的畫自然不會被納入宣和畫譜。我猜測,這幅畫一直到明朝,可能都只在民間流轉。但為了提高它的身價,金人張着作出了向氏評語的假說,把《清明上河圖》說成是「神品」。

之後是元朝的楊準,我們從他的跋知道他自稱素士,是個平頭百姓,沒有官位,但他卻能花重金買此畫,應是個富商,並可能是從投資角度購買此畫,他是首位具體說畫前有徽宗的題名的人。這時已經是張着題跋後166年了,賣畫給他的那個不知身份的人可能加添了仿製的徽宗標題和印章,並且給了楊準一個「畫從元內府流出及其後流傳」的故事,以提高畫的賣點。至明代李東陽時更清楚說明,題的是五個字並有徽宗雙龍小印。

另外一個佐證是,後周至北宋初的郭忠恕,畫了以兩艘客船為主體的《雪霽江行圖》,宋徽宗看後十分興奮,他親自在畫上題字。張擇端畫的船,種類更多,社會內容更是非常豐富。徽宗如果看到定必大讚。因此估計他沒有看到,此畫也從未入內府。我覺得畫作是北宋中後期作品不假,它是驚世之作亦不假,它沒有錄入宣和畫譜亦不假。但我比較懷疑徽宗曾親自標題,它曾入宋,金,元內府,以及楊準和馮保所說的流轉的事。當然,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去證明我的猜測。這幅畫裏面的文章,真的越看越大。我寫這本書,就是向畫家張擇端致敬的,他一定是傾盡心力,才能把1000年前的中國城市文明,濃縮在了5米的畫卷裏。

延伸閱讀:唐朝開國君皇李淵是先天畸形?後竟覓得美人歸兼獲提拔任三州刺史(點擊放大瀏覽)▼▼▼

+8

延伸閱讀:召喚神龍、匈奴穿越到明朝 國家地理雜誌震驚14億人的「紀錄片」(點擊放大瀏覽)▼▼▼

+38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