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變黑【1】白人作家「換皮」做社會實驗﹕黑人已徹底不在乎生死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編按:《Black Like Me》(1960)出版逾半世紀,今年台灣出版中譯本《像我一樣黑》(2021.01)。本版獲授權預載首章部分內容,一連三日,讀者先睹為快。今天刊出作者John Howard Griffin(約翰‧格里芬)「換皮」調查當年種族問題的意念由來。

文:John Howard Griffin | 譯:林依瑩

這個想法已經困擾我很多年,而那天晚上,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縈繞在我心中。如果在深南方有個白人變成黑人,他會需要調整什麼?因為膚色而被歧視,遭遇到種種自身無法控制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感受? 在我的舊穀倉所改成的辦公室桌上有一份報告,它再次讓我深思。這份報告提到南方黑人的自殺傾向增加。這並不意味他們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們已經到了一個徹底不在乎自己生或死的境地。

+1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麼慘,儘管南方的白人議員堅稱他們與黑人有著「絕佳和諧的關係」。我窩在辦公室,就位於我爸媽在德州曼斯菲爾德的農場裡。在我八公里外的家中,我的妻子和孩子正睡得香甜。坐在這兒,秋天的氣味從窗戶透了進來,將我圍繞,我無法離開,也無法入睡。

【延伸閱讀:白變黑【2】失明美軍復明「換皮」揭種族問題

「換皮」初衷

除了成為黑人外,希望知道真相的白人還可以怎麼辦?雖然在南方大家比鄰而居,但兩個種族之間根本早已停止交流。誰都不知道另外一群人的情況。南方黑人不會告訴白人真相。因為在很久以前他就知道,如果說出讓白人不悅的事實,白人將會讓他的生活痛苦不堪。我看到唯一能彌補我們之間鴻溝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名黑人。我遂決定這麼做。

+6

我突然發現自己準備踏進一種如謎團般且令人恐懼的生活。當我決定成為黑人,我才意識到,雖然自己專研種族議題,我其實對黑人實際碰上的問題一無所知。(1959.10.28)

下午我開車到沃斯堡(Fort Worth)去找我的老友喬治.列維坦(George Levitan)討論這個計畫。他是《深褐》雜誌(Sepia)的老闆。《深褐》是一份跨國發行的黑人雜誌,風格類似於當時以豐富照片為特色的《形象》雜誌(Look)。

探訪《深褐》雜誌老闆

喬治是名身形龐大的中年男人,一直以來我都很敬仰他,因為他讓不同族裔的求職者有公平的就業機會,根據能力和未來潛力來選才。透過在職培訓計畫,他讓《深褐》雜誌成為業界模範,從編輯、印刷到發行,都是在這座造價數百萬美元的沃斯堡工廠進行。那天是一個美麗的秋日。我開車到他家,下午三點多抵達。他的門隨時都敞開著,我就走進去叫他。他人很熱情,給了我個擁抱,讓我坐下來,並請我喝咖啡。

【延伸閱讀:白變黑【3】不理會皮膚科醫生忠告結果......

從小房間的玻璃門望出去, 看到幾片枯葉漂浮在他家游泳池的水面上。他把臉頰埋在拳頭裡,聽我解釋我的計畫。「這是個很瘋狂的主意,」他說,「你到那邊胡鬧會害死自己的。」但他無法掩飾內心對此計畫的熱忱。我跟他說,南方的種族問題是整個國家的污點,對於我們的國際形象來說尤其不利。而要搞清楚我們國家是否有次等公民並了解他們的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種族問題是整個國家的污點

「但情況會很糟。」他說,「你會成為全國最無知暴民的眾矢之的。如果被他們抓到了,他們一定會扒了你的皮,以儆效尤。」他凝視著窗外,一臉專注。「不過你知道的,這是個好主意。我完全可以了解你現在的心情,那我能怎麼幫助你?」

「費用讓你付,我寫幾篇文章給《深褐》,或者讓你採用我書中的幾個章節。」 他同意了,但建議我在確認最後計畫前,先與《深褐》的編輯總監阿黛爾.傑克遜夫人(Adelle Jackson)討論。我們倆都非常重視這位出色女性的意見。她從秘書一路向上爬,最終晉升成為全國最傑出的一名編輯。

《像我一樣黑》

和列維坦先生道別之後,我就打電話給她。起初,她認為這個想法絕不可行。她說: 「約翰,你不知道你給自己挖了什麼坑。」她認為當我的書出版時,我會成為所有仇恨團體憎恨的對象,他們會竭盡所能地抹黑我,而許多善良的白人在眾目睽睽之下,也不會幫我說話。而且,即使是心存善念的南方人,他們私下也會認為,白人假裝成非白人是自甘墮落, 令人反感。此外人們還會說:「不要惹事生非,就盡量維持和諧。」 然後我回家把計畫告訴我的妻子。她從驚訝中回神後,立即毫不猶豫地同意,說如果我覺得真的必須做這件事,那就這麼做吧。作為她對這計畫的支持,她表示願意與三個孩子共同承擔起這個丈夫和父親皆缺席、不甚美滿的家庭生活。

晚上我回到位於穀倉的辦公室。窗外的青蛙和蟋蟀讓無聲更加寂靜。一陣涼風拂過,樹林中的枯葉沙沙作響,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泥土味,讓我注意到外邊的田地,數小時前農人才剛用拖拉機犁完田。我在靜謐中感受到大地的生機盎然,感受到在田畦深處鑽洞的蚯蚓,感受到在森林裡尋找夜間發情的配偶或覓食的動物。我開始感受到寂寞,對我決定要做的事情感到畏懼。(1959.10.29)

(標題為編輯擬寫)

【延伸閱讀:白變黑【2】失明美軍復明「換皮」揭種族問題
【延伸閱讀:
白變黑【3】不理會皮膚科醫生忠告結果......
【延伸閱讀:
《像我一樣黑》|回顧約翰格里芬如何揭露美國種族偏見|富察

原圖為《黑豹》劇照(網上圖片)

出版資料——

書名|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
   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Black Like Me)
作者|John Howard Griffin(約翰‧格里芬)
譯者|林依瑩
出版|八旗文化(2021.01.06)

簡介|身為弱勢者,究竟會對你的一生造成多大的影響?為了理解他者,你願意付出多大代價?為了克服歧視,你願意冒多大的危險?1959年,美國民權運動前夕,一位白人作家,為了瞭解黑人的真實處境,做了一個至今都難以被超越的社會實驗……儘管美國南方的白人堅稱他們與黑人相處和諧,當時全美知名的小說家約翰‧格里芬讀著一份指出南方黑人自殺傾向飆高的報告思索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遭遇與條件,讓黑人對生命失去渴望? 格里芬為了尋求真相,與專門報導黑人議題的雜誌《深褐》合作,並在家人的支持與醫師的協助之下,透過藥物、日光燈曝曬及染色劑將皮膚染黑,剃了光頭,走入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喬治亞等種族隔離的南方州,展開為期七週的旅行......

作者簡介|約翰‧格里芬(John Howard Griffin,1920-1980),美國小說家及記者。1920年生於德州達拉斯。在音樂家母親的薰陶之下,於1936年前往法國學習音樂治療。二戰爆發時,人在法國的格里芬加入美國空軍,投入美軍在南太平洋的作戰。大戰期間,他曾兩次受傷,導致雙眼失明。他於是放棄學醫,潛心研究哲學與神學,並從事寫作,結婚、生子,直到1957年1月突然重見光明。1959年,視力恢復的格里芬與黑人雜誌《深褐》(Sepia)協議進行一項調查南方種族議題的計畫。他透過化學藥品與藥物將皮膚曬黑、染黑,隻身前往南部數州,換上黑人的外貌,親自感受白人的敵意與歧視,見證南方社會安穩和諧之下的黑暗。1959年底,格里芬回到他在德州的家,將其經歷整理成〈羞愧之旅〉(Journey into the Shame)一文發表。文章刊出後,格里芬獲得美國與國際媒體的矚目與讚賞,但在家鄉,象徵他的假人被公然吊在紅綠燈上,宛如公開絞刑,終使他不得不帶著家人前往墨西哥避難。旅程之後,格里芬雖然遭到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威脅,更在1975年遭三K黨圍毆,他仍然為人權運動孜孜不倦,跑遍全國各地,與重要民權運動領導人合作與對話,曾任教於哥斯大黎加的和平大學(University of Peace),並於海內外發表多達上千場演講。1980年9月,格里芬病逝於德州。格里芬著作無數。在失明期間,著有小說《牆外邪魔》(The Devil Rides Outside)、《裸夷》(Nuni)。非虛構作品另有《高空的土地》(Land of the High Sky)、《教堂與黑人》(The Church and the Black Man)、《隱藏的整體:湯瑪斯.梅頓眼中的世界》(A Hidden Wholeness: The Visual World of Thomas Merton)、《雅克‧馬里旦:以文字與圖像致敬》(Jacques Maritain: Homage in Words and Pictures)、《散落的暗影:關於失明與光明》(Scattered Shadows: A Memoir of Blindness and Vision)等。

譯者簡介|林依瑩,自由口筆譯工作者。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與美國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雙碩士。從事公共政策、科技、商業、藝文等類型之會議同步口譯,扮演跨語言文化實質溝通的橋樑。

尋書地圖——

樂文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