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老無所「醫」 長者成疫情犧牲品?

撰文:羅乃智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逾一年,截至1月31日,全球染病數字超過一億,死亡人數逾220萬,死亡率為2.16%。執筆之際,作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沉重宣布,該國因新冠肺炎病故人數突破10萬。猶記得去年3月約翰遜在封城前曾說過「失去至親論」,舉國震驚,因為高齡人士致死率甚高,長者頓成焦點。
無獨有偶,去年3月底,疫情於歐美開始爆發之際,網絡瘋傳《人權歐美?讓老人去死吧》一文,文中引述意大利「放棄60歲以上老人治療,把生的希望留給年輕人」、法國「70歲以上感染老人不進行插管治療」等。不過,文中引用的內容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之後,指「該傳言為錯誤」。

只是,這個錯誤傳言得以瘋傳,其現象值得深思,但新冠肺炎或多或少帶有「年齡歧視」,因為世界衞生組織及各國醫學研究發現,長者感染後,死亡率遠高於年輕一輩。再者,一連串的問題如院舍照顧、護養院探訪權、治療先後次序等亦接踵而來,使得「老無所醫」、「老無所依」的情況,在疫情之下尤為嚴峻。

圖為1月25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倫敦一個疫苗接種中心內,手持牛津大學與藥廠阿斯利康合力研發的新冠疫苗。(資料圖片/路透社)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香港60歲以上患者群組死亡率達6.27%,為60歲以下的105倍(0.06%),第三波疫情中死亡個案,全部均為60歲以上患者。醫院管理局報告亦指出,由於長者的免疫系統和對藥物反應都較差,故形容「新型冠狀病毒在年輕和年長病人身上就像是兩種不同的病,對年輕人如傷風感冒,對長者如SARS和MERS」,加上長者可能患長期或慢性病,染上新冠肺炎後,死亡率甚至可高達一成。

在防疫政策下,香港的長者院舍基本上是完全封閉式管理,故此,長者不單被禁止外出、更不能被探訪,為的是「減少感染風險」。據港泰護老中心、東華三院何玉清翠柳頤庭的案例,再密不透風的管理,也敵不過院內照顧者的感染,而長者就成為無法參與防疫決策、同時又背負最高風險的群組。當然,若長者本身不是居於院舍、又或經濟條件較優渥,例如「跳舞群組」中的社會名流,他們同為長者,卻可以入住酒店自行隔離,甚或隱瞞疫情,幾乎可以「無視」防疫政策,這就是風險的「階級性」。

因應社會福利署政策,家居清潔不屬於緊急服務,疫情期間,所有慈善團體均不可安排非緊急服務。(歐嘉樂攝)

「好像在等死」 並不是孤例

曾伯今年約70歲,是一位獨居長者,住在葵青區的公共屋邨,在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下稱「關顧聯」)安排下接受《香港01》周報訪問。曾伯住在單人公屋,從家中的環境可見,不少地方都放滿個人物品及雜物,就算要晾曬衣服,也得掛在床邊,家中可以走動的地方,可謂一步起,兩步止。

「我家中的窗戶都滿佈灰塵,看到嗎?」原來,因為疫情關係,原本每一至兩個月一次的免費家居清潔服務被迫暫停。據他描述,這一年來,幾乎都沒有人來替他打掃。「我曾打(電話)去慈善團體查詢,他們說疫情關係不能安排服務,以前有很多機構幫助我,現在全都沒了。如果私下安排,是要被罰款的,所以我也沒辦法。」短短數句,道盡大流行之下的無奈。因應社會福利署政策,家居清潔不屬於緊急服務,疫情期間,所有慈善團體均不可安排非緊急服務。他甚至形容,「我真的不清楚怎麼搞,我覺得好像在等死,很多老人家都是如此。」

這種「好像在等死」的心態,曾伯不是孤例,而是普遍現象。他說,之前可以自己去社區飯堂用膳,吃飯時可以看到朋友,一張枱四、五人,中心也很近,現在就沒有(這種情景)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曾伯不但害怕染疫,更要面對失去社交生活的窘境,甚至起居生活也出現不少困難。

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長者不但害怕染疫,更要面對失去社交生活的窘境。(資料圖片)

處處見歧視 難免「不開心」

曾伯在訪談間,說了不下十次「不開心」,而這個心情,或許只有與他情況相似的長者才能深刻體會。他脫口而出一句最常見的問題,「喂,你是不是這個病呀(新冠肺炎),還出街?」之所以有此「問候」,就只是因為他上了年紀,氣管欠佳,時時有數下咳嗽,就遭到別人白眼。曾伯強調,因害怕染疫,外出時會戴好口罩,直至回家才脫下。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在《後疫情時代:大重構》寫道:「傳染病的特點之一就是會引發恐懼、焦慮和大規模歇斯底里的情緒,並挑戰社會凝聚力及人們共同管理危機的能力。傳染病會造成社會撕裂與個人創傷。我們對抗的是看不見的敵人;家人、朋友和鄰居都可能成為傳染源;我們珍視的日常行為(例如在公共場合與朋友見面)可能成為傳染途徑。」無可否認,當大流行長期持續,人們出於對死亡的原始恐懼,在疫情遲遲不散的過程中,容易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對社會傷害甚大。

這種「不開心」,無疑是長者抗疫至今積壓已久的情緒,如果無法好好疏導,問題或會變得更為嚴重。然而,長者的情緒支援不足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政府有沒有好好正視長者的窘境並施以援手?從兩位受訪者的語談之間可以發現,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於第251期《香港01》周報(2021年2月1日)《疫下長者 老無所「醫」》。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 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1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精英思維主導 傳統經濟箝制 香港人才戰略困局

北京治港政策正從「鬥爭」轉向「改革」

「協商論」為何會寫進《基本法》? 「選舉」未必比「協商」進步

GME大戰的反思 血洗華爾街後,誰來埋單?

「快手」上市 新舊經濟在港大對碰

疫下長者 老無所「醫」

【科技.未來】新變種將成常態 新冠肺炎最終或成風土病

不育者福音兼「另類金蛋」? 美國生育產業商機龐大

回購公交機構,降低通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