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總是失敗?工作總沒恆心? 5段人氣TED演講鼓勵你做好自己!

撰文:經理人
出版:更新:

轉眼間,2021 年已經過了幾個月,農曆新年已過。還記得 2020 年的目標嗎?實現了可以嘉獎自己,沒實現也不必氣餒,新的一年又是「砍掉重練」的好時機。改變不會憑空發生,想要變得更好,只能靠自己。而第一步,可以從以下 5 部、點閱超過 300 萬人次的 Ted 演講開始。

為改變人生帶來靈感的5部TED演講(按圖了解更多!)

+17

1. 〈嘗試一件新事物 30 天〉

瀏覽量:1331 萬人次

在這部 3 分鐘的影片中,前 Google 工程師馬特.卡茨(Matt Cutts)說明了他如何進行「30 天挑戰」,也就是連續做一件事情 30 天,比如連續一個月每天拍一張照片、30 天不吃糖、30 天寫出一部小說。

這一連串冒險,不只強化了卡茨的自信心,把他從一位整天待在家的宅男,變成登上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探險家。他說,小小的改變容易執行也容易持續,像是每天寫 1667 個字,一個月真的可以寫出一部小說,雖然絕非「鉅作」,但讓他看見小改變的威力強大。所以,你還在等甚麼?

2. 〈為甚麼你不能成就偉大事業?〉

瀏覽量:697 萬人次

「如果你想成就偉大事業,你會失敗!」經濟學家拉利.史密斯(Larry Smith)解釋,人在找理由這件事上,總是能發揮不同尋常的創造力,像是成功都是因為運氣,不然就是少數人的成功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且,最常見的理由就是,「我又不是怪人」「我只是一般人」所以我只做一般人會做的事情,擁有一般好的職涯,那就夠了。

史密斯指出,想要成就偉大事業,你必須找到熱情。興趣不等於熱情,但可以在興趣中尋找。假設你有 20 個興趣,裏面最無法捨棄,最喜歡的,可能就是熱情。換句話說,熱情只能從「做」中體會,沒有做,就找不到,更無法追求、成就偉大。

當然,追尋熱情一樣可能失敗,但怕失敗而止步,就不要怨歎自平凡。停止給自己找藉口,想做就去做。就算無法成功,當兒女說自己想成為魔術師(或任何看起來高風險、低報酬的工作)時,你能大聲說:去做吧!而不是要他們等一等、想一想,然後複製父母的人生。

相關文章:特朗普每天只睡3小時! 即睇蓋茨、巴菲特15位成功人士睡眠時間

+44

3. 〈為甚麼成功的秘訣是設定正確的目標?〉

瀏覽量:616 萬人次

想要願望實現,最簡單的方式是設定「目標」(objective)和「關鍵指標」(key results)。矽谷創投教父約翰.杜爾(John Doerr)解釋,目標是方向「你要達成甚麼?」,關鍵指標則是衡量目標達成的標準,「你做到了,還是沒做到?」有,目標達成;沒有,該怎麼改進。

而在設定目標和關鍵指標之前,杜爾認為,你得先問自己「為甚麼」要設定這個目標,否則可能會設定錯誤或不正確的目標。比方說,健康照護資料公司 Nuna 創辦人曾受低收入戶醫療輔助計畫幫助,讓家庭能照顧有自閉症的弟弟,不至於破產,所以他創立這家公司,幫助所有像他弟弟一樣的人。

「目標」需要符合重要、具體、行動導向和激勵人心的標準。U2 主唱波諾(Bono)創辦了公司 One,目標就是「替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減除債務」以及「讓全球人都能取得抗愛滋病藥物」

「關鍵指標」則要明確、有時限、可被量測、驗證。Google 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為了建造出最好的瀏覽器,訂立了「使用者人數」的關鍵指標,因為使用者多,就代表產品夠好。

杜爾總結,這套方法不只能用在經營管理,也可以應用到個人生活,目標和標準明確的計劃,絕對能幫助你成就更好的人生。

4. 〈為甚麼減肥經常行不通?〉

瀏覽量:494 萬人次

為甚麼減肥總是失敗?腦神經科學家桑德拉.阿莫特(Sandra Aamodt)指出,因為大腦和人對體重的判斷標準不同。對大腦而言,體重有一個正常的區間值,大約在常數的上下幾公斤間浮動。一旦減輕超過 10% 的體重,大腦會判定環境缺乏食物,所以壓抑新陳代謝,幫助人度過飢荒。所以體重會停滯不前,只要一停止減肥,身體恢復原本的飲食習慣,新陳代謝也會恢服正常,體重就回到固定值。

而且,有減肥習慣的人,跟不刻意控制飲食的人相比,更容易變胖。因為刻意減肥的人,需要以意志力控制飲食,若是工作量變大,耗費了意志力,用於減肥的意志力就會減少,不由自主地開始吃東西。就像彈簧愈受力,反彈愈大,想吃的欲望一經釋放,容易變成暴飲暴食。

阿莫特說,固定值只會往上,不會下降。換句話說,出生是瘦就是瘦,是胖就是胖,但不論體重多寡,固定值都會因為不良飲食習慣、減肥而增加。然而,胖不代表不健康,健康與否跟習慣比較相關,像是每周運動 3 次、多吃蔬菜、少吸煙、適量飲酒。只要習慣良好,胖或瘦的人,死亡率沒有顯着差異。

阿莫特建議,如果想維持體重,多關心自己每天吃甚麼、吃飽了嗎? 他花了一年時間,培養對「吃東西」的敏感度,現在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的時候就不吃,不受食慾控制。不刻意控制體重的結果,體重反而變輕了。

5. 〈如何改變你的行為,讓你變得更好〉

瀏覽量:372 萬人次

想過得比前一年更好,其實很簡單,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指出,去做你認為很好,但沒有做的事,像是早睡早起、按時運動、一周看一本書。為甚麼做不到?艾瑞利表示,因為摩擦力太高、動機又太低。

想降低摩擦力,就要比較舊行為和新行為,哪一個更花力氣。 比方說,出門運動,要換裝,還要花時間;相較之下,待在家裏,不需要任何努力。難怪運動很難。艾瑞利建議,先讓兩件事的起點保持一致。舉例來說,出門運動,要花時間;但待在家,就必須給父母 1000 元,兩件事都得付出,儘管出門的摩擦力其實沒有下降,但在家的門檻提高,人就比較可能改變。

另一個方法是增加動機,根據艾瑞利的研究,如果你讓一些無形的付出被看見,它帶來的動機,會是金錢等物質獎勵的兩倍。比方說,每次運動完就上載張照片到社交網站,你的時間和努力等無形付出,會「被看見」(被閱讀、點讚、留言),維持運動習慣的動力,會高於每運動一次就拿多少獎金,或每天傳簡訊提醒你運動來得大。

相關文章:巴菲特怎樣定義成功的人生? 一個問題判斷你離「成功」有多遠

+10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