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手機5大新技術盤點 屏幕/相機/快充有大變化 換機前必看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從過去的市場調查來看,2020年對於大多數廠商而言都不是太好。而對於用戶而言,除了錢之外,影響購買慾望的自然是產品本身。那麼2021年的手機市場將會有怎樣的變化,有什麼新的技術可能會大規模商用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

▼▼▼點擊率先睇2021年手機5大新技術,下文有更詳盡解說▼▼▼

+10

1.屏幕形態繼續演變 摺疊屏只是開始

摺疊屏是2020年的技術重點,但未來卻不一定僅限於摺疊。隨着摺疊技術的成熟,摺疊屏手機不再需要厚框架,這也為摺疊屏手機的形式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無論是三星的Galaxy Z Flip還是摩托車的Razr 2020,它們都是全新的嘗試。

儘管摺疊屏幕手機的未來仍然充滿未知數,並且未來手機是否會與屏幕交互,仍然存在變數。 但是,摺疊屏技術仍為手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iPhone 4發佈以來,手機市場似乎已初具規模。 一種「固定風格」:屏幕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薄。另外,目前華為已經官宣將要發佈新的Mate X系列,而之前的OPPO也展示了自己的新卷軸屏手機。雖然目前的摺疊屏手機仍然需要打磨,無論是華為的Mate X還是OPPO的滾動屏,其外觀為未來的手機提供了參考方向。

👇👇相關圖輯:2021年網民最期待的手機技術Top 8👇👇

+5

2.屏下鏡頭是大勢 誰先商用是關鍵

可以說令人興奮的黑科技莫過於屏幕鏡頭技術。 自201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全屏手機小米MIX以來,手機製造商從未停止過對「全面屏」的追求。 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案和技術層出不窮。

大家都知道全面屏的終點是屏幕鏡頭,但是技術還不成熟,所有廠商都在等待。 最終,中興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屏下攝像手機手機Axon 20 5G。

除此產品外,其他廠商的商用屏幕鏡頭產品都還沒有消息。 一來是目前的屏下鏡頭技術還有侷限,在顯示效果和拍照體驗上都還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則是2020年下半年市場相對較冷,無疑都在等着在2021年的新品搭載更多的新技術。

👇👇相關圖輯:網民票選6個2020年最不受歡迎的手機設計👇👇

+8

3.120W遠非終點 千元或標配

快速充電技術在2019年初迅速普及,所有Android旗艦都採用30W以上的快速充電。 過去兩年中,最高的快速充電記錄一直在不斷刷新。

在快速充電方面,小米、OPPO和vivo目前比較靠前。 目前,vivo的iQOO和小米都發布了旗艦手機,最高可充電120W。 在無線充電方面,小米旗艦手機的無線快速充電也達到了50W。

預計到2021年,越來越多的旗艦手機將升級到60W甚至120W快速充電,一開始將標準配置30W無線快速充電,並且每家都會推出自己的品牌無線充電底座以適合自己的旗艦。

千元手機有望普及20-30W的快充甚至更高。 目前,OPPO的領域已推出了支持65W快速充電的千元手機,那麼在2021年的中端手機上見到120W似乎也不會是什麼奇聞。

不過總體而言,快充依然是Android陣營的保留優勢。蘋果一直對快充技術猶豫不決,何況還在iPhone 12系列上推出了MagSafe技術,對於快充的熱情就更低了。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折疊屏手機點解叫好不叫座▼▼▼

+9

4.液態鏡頭來了 未來的競賽不止是大底

眾所周知,華為P系列機型一直專注於影像體驗。 回顧一下,無論是華為P30 Pro推廣潛望鏡變焦的普及,引領全焦距智能手機的發展,還是配備P40系列的超感光大底主攝都令人印象深刻,它們也在手機攝影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實際上,關於華為佈局液態鏡頭技術的消息的消息已經在兩三年前曝光。 據報道,華為自研的液態鏡頭技術相關專利已於去年四月獲得審批。 這些專利包括移動馬達,相機佔位器和用於移動液體鏡頭的電子硬件等技術。

據報道,液體透鏡不同於當前的大規模商業鏡頭技術。 其獨特的成像系統可以實現毫秒級的快速變焦,在多焦段影像創作時可輸出更為清晰的圖像。液態鏡頭的硬件部分包括一個定子和一個沿光軸方向移動的部件,運動部件從電機獲取動力後開始運作,繼而通過連接的彈簧擠壓或拉動液體透鏡。

此外,液體透鏡還具有更快的自動聚焦和深度檢測功能,可以在拍攝圖像時提供更好的穩定性,並且不需要TOF傳感器和其他圖像穩定硬件。 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液體鏡頭佔據了機身內部空間較小的區域,因此有助於使整機更薄。

延伸閲讀:除了lightning不換成USB-C,iPhone歷代仲有7個大設計慢半拍▼▼▼

+3

5.One More Thing永遠值得期待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有其他值得期待的技術。比如此前在OnePlus和OPPO實驗機型上的電致變色技術,在vivo NEX上看到的可變焦潛望式鏡頭,還有小米此前推吹的Mix α和後續的四曲面屏手機……我們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更有趣的手機技術能夠在21年正式商用,與我們見面。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