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俄疫苗奉行二律背反策略難成功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非常抱歉,您的問題現在已成為這裏的輿論雷區,高層明令禁止我們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邀約。目前來看,唯一可行的途徑是去聯繫我們(歐委會)的新聞發言人,他應該能夠提供較為完整的官方版解釋。」近日,《香港01》記者就中俄疫苗話題聯繫歐委會疫苗項目組成員及與之相關的歐盟智庫進行採訪邀約時,類似這樣不予置評式的回覆層出不窮。

與上述諱莫如深的態度形成有趣對比的是一些歐盟政要在不同場合對中俄疫苗旗幟鮮明的力挺姿態,自元1月下旬出現疫苗短缺現象以來,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以及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事務首席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等一眾歐盟重量級政治家均對在歐盟境內投放使用中俄疫苗一事做出了相當積極的表態。

事實上,這一看似出人意料的現象背後恰是歐盟當下的疫苗接種工作陷入內憂外患之困局的生動寫照。就內憂層面來說,布魯塞爾方面對「歐洲團結」原則的機械堅持使得疫苗接種工作始終難以擺脱相當被動的狀態。

在採購談判階段,布魯塞爾方面宂長拖沓的官僚程序大幅度推高了相關決策成本及最終採購價格。更為令人稱奇的是,即便是在疫苗短缺危機日益嚴峻及隨之而來的對歐盟疫苗計劃的異議批評之聲與日俱增的極端不利條件下,布魯塞爾的決策圈精英也絲毫沒有放鬆對他們視為歐盟國本的「歐洲團結」原則的持守。

比如,作為歐盟一把手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2月17日的最新表態中仍然堅稱歐盟的疫苗集體採購模式不可動搖,因為這事關「聯盟團結」的根本原則問題。

在這種決策層高度嚴守「政治正確」的氛圍下,全力壓制那些可能威脅乃至挑戰國本的「不同政見」就成了題中應有之義,而收緊對相關議題——尤其是內外皆敏感的中俄疫苗議題——的輿論管控恰是實現維繫國本的目標中性價比頗高的一種手段。

+6

不過,決策圈精英們持守歐盟國本是一回事,對迫在眉睫的疫苗短缺危機卻也無法視而不見。因此,熟稔精英政治傳統的歐盟枱面政治人物們使出了一套外緊內鬆的操作手法。

於是乎,一副頗為弔詭的畫面就出現了:一方面,歐盟的大牌政治家在危機解決方案上持續放風試探(比如引進中俄疫苗一事);另一方面,任何試圖在公眾輿論中引領相關議題討論的嘗試都遭到布魯塞爾方面的系統性壓制。

如果說內憂決定了雷區上限的話,外患則構成了雷區的下限。由於歐盟出現疫苗短缺危機之時恰逢白宮易主,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前途未卜的敏感時刻,中俄疫苗話題一經提出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政治化的烙印,進而有意無意地牽動了歐美中俄在這一議題上相當微妙的四角博弈。

+8

在華府與中俄結構性矛盾依然緊張的情形下,作為美國傳統盟友,同時又急欲成為全球新強權的歐盟目前尚未發展出系統性的應對戰略,時至今日仍然只能採取一些臨時性的舉措來調適自身在四角博弈中的相對位置。

目前看來,這種臨時性的舉措效果有限,而且時常會讓外界產生來自歐盟的反饋前後矛盾,頗為混亂之感。

以引進俄羅斯疫苗為例,前有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默克爾(Angela Merkel)等歐盟大佬為衛星系列疫苗站台發聲,甚至作為歐盟首席外交與安全事務代表的博雷利(Josep Borrell)都在本月初親赴莫斯科與普京當局洽談採購衛星疫苗以及在歐盟境內建設疫苗生產線等相關事宜。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將水到渠成之時,布魯塞爾方面的親美力量就開始適時地展現「魅力攻勢」了。就在博雷利即將結束莫斯科之行的當口,一份由70位歐洲議會議員聯署,要求罷免博雷利的請願信就出現在了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案頭。

2021年2月5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右)與到訪的歐盟首席外交與安全事務代表博雷利(左)共同出席聯合新聞發佈會,就疫苗合作等相關議題回答記者提問。(Getty Images)

信中歷數博雷利在莫斯科之行中向普京(Vladimir Putin)當局出賣歐盟戰略利益以及背叛歐盟核心價值觀的種種「罪行」,並公開宣稱博雷利的俄羅斯之行是趟無限屈辱的「獻媚之旅」。在如此緊繃的「政治正確」高壓之下,博雷利與馮德萊恩只得先後「反正」。

前者公開承諾將親自起草對俄製裁法案,以實質性地懲罰普京當局近來圍繞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事件所出現的種種公然踐踏歐盟人權價值觀的「狂悖之舉」。後者則對莫斯科方面在未完成國內疫苗接種的情況下急於向歐盟輸出疫苗的動機提出強烈質疑,並明裏暗裏地將普京當局此舉界定為俄羅斯針對歐盟的地緣戰略武器。

與俄羅斯疫苗引發的政治震盪相比,中國疫苗因為北京方面的相對低調似乎暫未成為歐盟親美力量的標靶。但華府新主的施壓痕迹仍然依稀可見,中國農曆新年前夕召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峰會未就疫苗援助事宜達成一致提案即是例證。

與被「政治正確」高壓籠罩的布魯塞爾「清談館」相比,以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代表的成員國政治大佬依然秉持了一貫的務實做風,在中俄疫苗問題上保持着開放積極姿態。

在博雷利與馮德萊恩「反正」同時,馬克龍公開表示世界需要中俄疫苗以贏得抗疫戰爭的勝利,而在德國,默克爾的親密盟友,基社盟議會黨團主席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甚至直接敦促默克爾稱「德國應繞開歐盟,直接從聯邦層面批准採購中俄疫苗」。

上述與內憂層面「二律背反」圖景極其類似的外患「對台戲」使得布魯塞爾決策圈精英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只得沿用相似套路:即在允許歐盟頭面政壇大佬充分施展「言論自由」的同時,盡全力限制相關議題在公眾輿論中任何可能出現的發酵。

就當下的最新動態來看,歐盟採取的「二律背反」策略並未取得預期成效:中俄疫苗引進工作已經陷入實質性停頓,輿論發酵雖然被有效控制在最低限度,但公眾的相關疑慮遠未消除。由此可見,如此行事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布魯塞爾方面亟待一場必要的「思維變革」來擺脱已然僵化的意識形態體系之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