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原始昆蟲「玉門鞘蠊」竟是曱甴親戚 滅絕原因與此有關?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距今1.1億年前的原始昆蟲「玉門鞘蠊」,外形猶如蟑螂,卻擁有甲蟲一樣堅硬的翅膀。50年來,古生物學家對於其到底是甲蟲,抑或是一類特殊的蟑螂而眾說紛紜。
直至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甘肅玉門找到玉門鞘蠊的化石標本,破解其身世之謎,證實是蟑螂、螳螂和白蟻的遠古親戚。

玉門鞘蠊化石標本。(現代快報)

據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研究生羅慈航介紹,蟑螂屬於蜚蠊目,甲蟲屬於鞘翅目,玉門鞘蠊正是由這2個名字結合組成。

1973年,中國著名昆蟲學家陳世驤院士建立了玉門鞘蠊科,並認為它代表了一種獨特的原始甲蟲。不過,部分科學家認為玉門鞘蠊是一類特殊的蟑螂,因此多年來爭議不斷。

羅慈航透露,團隊自2016年起在甘肅玉門尋找化石,由於玉門鞘蠊的標本數量少,因此找化石一事並非易事。

幾年間,研究團隊只找到為數不多的玉門鞘蠊化石。羅慈航表示,化石大小均為1至2厘米,每塊化石上各有一隻玉門鞘蠊昆蟲標本。從形態上看,玉門鞘蠊頭部呈圓柱形,胸部近似方形,腿部粗壯,猶如迷你版的蟑螂。不過,其身體表面分布密密麻麻的小凹坑,凹坑大大加強了翅膀的硬度。因此,玉門鞘蠊雖然長得像蟑螂,卻擁有甲蟲一樣堅硬的翅膀。

研究團隊對3塊新的玉門鞘蠊化石標本進行了詳細的形態學研究,並重新研究了2塊保存於緬甸琥珀中與玉門鞘蠊關係密切的昆蟲化石。此外,研究團隊進一步選取玉門鞘蠊的72個典型特徵,與36個昆蟲類群進行分類學比對。結果顯示,玉門鞘蠊與當代的蟑螂、螳螂、白蟻等關係密切。

研究團隊認為,玉門鞘蠊可能生活在腐朽的木頭或者枯枝落葉中,身上的翅膀則是用來保護自己。雖然在1.1億年前廣泛分布在地球上,但在隨後的2000萬年內又迅速滅絕,銷聲匿跡。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推測,當時玉門鞘蠊食用的裸子植物大量減少,而金龜子、螢火蟲等甲蟲又逐漸繁盛。因此,玉門鞘蠊的消失或與全球的生物環境變化有關,其生存需要逐漸無法滿足,最終被進化所淘汰。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