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心理較穩定?研究分析近2萬人:兄弟姊妹越多資源越分散

有不少家長都以為,孩子在有較大手足的家庭中長大,有手足的支持、一起成長,就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幫助。不過早前一項對美國、中國家庭進行大規模分析的研究指出,原來來自大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比獨生子女差。
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Doug Downey與博士研究生Rui Cao在《Journal of Family Issues》(家庭問題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分別使用了「中國教育追蹤調查」中逾9,400名中國初中二年級學生的數據,以及美國「1988年幼兒成長追蹤研究」中超過9,100名同齡學生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較好
研究結果發現,中國青少年平均比美國青少年少近0.7個兄弟姊妹,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中國青少年是獨生子女(34%),而美國青少年是獨生子女的比例則為(12.6%)。
兩國都以大約14歲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詢問各種關於心理健康的問題。在中國,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好。同樣地,在美國的獨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位兄弟姊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都較好。
美國的研究結果顯示,有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手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尤其是有年齡相近的手足(出生時間相隔一年內),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最為明顯。
為何越多手足,心理健康會越差?
Doug Downey指出,這個現象與「資源稀釋理論」有關,父母的時間、關注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家庭越多名子女,每人可分到的資源就越少。
「父母的注意力與資源就像一塊餅,只有一個孩子時,這個孩子就可以獨占整塊餅;但當有多名手足,每人分到的資源和關注就會減少,這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而那些年齡相近的兄弟姊妹會受到更大影響,因為他們的發展階段相似,會爭奪相同的資源,彼此的競爭會更激烈。美國的研究更發現,不論是親生、還是異父母背景,只要兄弟姊妹越多,心理健康狀況就普遍愈差,尤其是年齡相差不足一年的兄弟姊妹,負面影響最為明顯。
家庭經濟背景或有影響
不過,研究人員亦提到另一種可能性,研究結果可能與家庭本身的條件有關。例如有些家庭選擇多生孩子,他們本身可能在經濟、教育資源方面,與只生一胎的家庭不同。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差異可能是由這些背景因素造成,而非單純來自手足關係的影響。
在中國,只有一名子女的家庭,往往社經條件較好;而在美國,沒有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的家庭,社經條件也相對穩定。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將所有數據綜合分析後,發現有兄弟姊妹仍然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研究未有探討手足關係的質素
Doug Downey表示,這些數據沒有深入探討「手足關係的質素」。如果孩子有好的手足關係,可能會對心理健康有益。事實上,有其他研究指出,在幼兒階段,擁有兄弟姊妹有助提升社交能力;而在成年後離婚率也較低。因此,兄弟姊妹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並非簡單的正與負可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