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推薦2025|NIKE Vaporfly 4三課實測 推進神器卻宜短不宜長

筆者並非NIKE「鐵粉」,但到了重要比賽,卻多以NIKE Vaporfly系列上陣,當中以Next % 2為筆者至愛,原因只有一個:快。
跑者們都知道,NIKE跑鞋未必最舒適、更不是最耐用,但比賽爭分奪秒,要上場搏殺還是會選擇NIKE跑鞋。Vaporfly來到第四代,無論相較第三代以及NIKE頂尖競賽鞋Alphafly 3,還是其他品牌競賽碳板鞋,鞋底厚度有點反其道而行,一穿上腳竟有返璞歸真的感覺。
至於測試結果,有驚喜亦有隱憂,要給跑鞋一個定位,筆者認為Vaporfly 4是5至10公里短途賽的利器。

跑鞋推薦|NIKE Vaporfly 4碳板鞋實測
跑鞋基本資料
跑鞋:NIKE Vaporfly 4
尺碼:US 7
跑鞋重量:約135克
測試員:Sub 3女跑手T
測試課表:
1.運動場6次1000米間歇跑(interval run),配速由約3分43秒至3分39秒(由第1隻3分43秒開始,之後逐隻加快,第2隻3分42秒、第3隻3分41秒、第4隻3分40秒、第5至6隻3分39秒)
2.運動場 7200米漸變加速跑(progressive tempo run),分三個階段維持配速(4分38秒/4分16秒/4分04秒)
3.兩組400米間歇跑5次對照測試,第1組穿Vaporfly 4,第2組穿平時練習用的無碳板跑鞋New Balance FuelCell rebel v4
跑鞋推薦|NIKE Vaporfly 4碳板鞋
足感篇:貼地感覺較強
各大品牌的碳板競賽鞋愈出愈厚,甚至達到世界田聯規限的40毫米,NIKE Vaporfly 4中底最厚位置(足跟)「僅」35毫米,有點反其道而行的味道。
上腳後,明顯感覺鞋底厚度不如其他比賽鞋(型號太多恕未能盡錄),站着時感覺相對穩陣。6毫米的前後掌落差在Super Shoes來說算低,接近沒有任何帶動重心滾動的感覺,反而有穿傳統跑鞋的踏實貼地感。
中底物料依然是招牌Zoom X,但腳底傳來那種感覺,帶點像直接踩到碳板的堅實感,如果喜歡柔軟中底的跑手,要有點心理準備。
鞋型偏向細長,與筆者的腳形很配合,選擇just fit的鞋碼便可。若是寬腳掌或有腳趾外翻問題的跑手,要特別留意腳趾位置可能稍窄,建議先到鞋店試鞋才購買。
跑鞋推薦|NIKE Vaporfly 4碳板鞋
實測篇:快跑訓練全數提速
穿NIKE Vaporfly 4首次開鞋熱身慢跑感覺平平,既沒有熱身已忍不住想跑快的感覺,也沒有具體感受到碳板的存在,只覺鞋底偏硬,猶幸路感不錯,穩定性亦好。心裏不禁疑惑:這真是再改良後的碳板鞋嗎?
但由熱身第二部份(數隻100米加速跑)開始,到之後的間歇跑與加速跑訓練,筆者感受到跑鞋威力。
跑鞋的力量回饋隨着跑者速度提升而增加,NIKE Vaporfly 4作為其中一款高階碳板鞋,表現絕對稱職,相信這是歸功於偏薄的中底(相對於Super Shoes而言),碳板位置亦較接近腳掌,而且碳板形狀弧度比上一代更大,槓桿力更有效,加上鞋身輕巧,難怪快跑起來感覺清脆利落,推地觸感更爽快。
間歇跑及漸變加速跑感覺利落
說回前文提及數隻100米加速跑的熱身,當筆者開始加速,每一步落掌發力都感受到NIKE Vaporfly 4幫助推進,反作用力令提速變得輕鬆,比平日穿普通訓練鞋(型號太多恕未能盡錄)熱身加速跑的速度快了1秒,須知道100米快1秒是個不小的幅度。
第一次測試的主課是6隻1000米間歇跑,每隻都比上一隻快上1秒,由第一隻跑3分43秒推進到後兩隻跑3分39秒。第二課的漸變加速跑亦然,配速比平時練習開快了一點,連續跑下去感覺很爽,不用怎麼發力便跑到目標速度。
至於第三課的兩組400間歇跑5次對照測試,第一組穿NIKE Vaporfly 4,第二組穿New Balance Fuelcell rebel v4,在差不多的體力分配下,第一組平均時間快大約2秒,足證NIKE Vaporfly 4對短途推進極有幫助。
注意疲勞容易累積
不過針無兩頭利,NIKE Vaporfly 4快跑推進極佳,訓練後卻嚐到代價。由於第一課間歇跑很爽,腎上腺素增加導致該晚未能安睡,肌肉亦比平時疲倦。
第二課的漸變加速跑,由於前段開快了導致疲勞累積,肌肉增加了負擔,跑到末段要再提速便有點吃力,NIKE Vaporfly 4快跑時足踝位置和超窄身中足設計不夠穩定的缺點,亦會因而放大,跑者必須注意。
跑鞋推薦|NIKE Vaporfly 4碳板鞋
結構篇:比較Vaporfly 3、4及Alphafly 3
鳥瞰三對跑鞋,Vaporfly 3明顯外底較闊,着地時較為「腳踏實地」。
從側面看,Vaporfly 4捨棄上一代的外型,變得更像Alphafly 3,兩個型號的鞋底都由足跟起向足弓位置內收,側面看起來像輪船一樣,此設計相信是為了除去相對沒效的泡綿部份,以減輕鞋身重量。
再看鞋底,從Vaporfly 3開始,NIKE把中底和外底的泡綿挖空,露出一部份碳板,這個空心設計去到Alphafly 3更擴大至差不多整個足弓位置形成凹槽,大幅削減鞋身重量。Vaporfly 4沿用Alphafly 3的概念,甚至更進取,鞋底中足處的「收腰」設計令跑鞋重量降低至驚人程度(US 7約135克)。
鞋面方面,打開鞋盒見到NIKE Vaporfly 4純白的鞋身配搭上銀色鞋舌與鞋底,既簡約亦具科技感。
鞋面布料是嶄新的機能網眼設計,比起Vaporfly 3 的大網眼設計雖然透氣度稍遜,但更柔軟舒適,腳面包覆感不俗,而且感覺比Vaporfly 3更耐穿。不過,筆者仍然覺得Alphafly 3如針織襪套般的一體式鞋面設計最舒適。
Vaporfly 4 的鞋舌設計大小適中而且更柔軟,沒有Vaporfly 3稍嫌鞋舌過大的問題。最令筆者欣喜的是,Vaporfly 4的鞋舌與鞋帶終於回復傳統的置中設計,之前幾代Vaporfly都是從腳外側稍微彎曲往上切入中線,官方宣稱這種設計能令腳背頂部受壓較小,筆者卻覺得效果相反,跑長距離比賽時腳背頂部反而被勒得紅腫不適,新一代鞋帶設計回歸傳統實是喜訊。
至於鞋領,由於競速賽鞋追求輕巧,無論是Vaporfly還是相對稍為「巨型」的Alphafly 3,鞋領都沒有多餘承托,薄薄一片布料,非常考驗跑者的腳踝穩定性。
其實Alphafly 3還好,襪套般的彈性設計較能緊套腳腕,但Vaporfly不管是哪一代,即使足跟罩杯不算軟弱無力,鞋領亦有內置棉質填充物來保護腳跟,但鞋領貼服度略低,即使綁上最高一排的鞋帶作heel lock也無法彌補。
跑鞋推薦|NIKE Vaporfly 4碳板鞋
總結:5-10K比賽利器 須注意配速控制
筆者不是NIKE「鐵粉」,卻由Vaporfly NEXT% 2開始,不知不覺間穿了好幾個NIKE型號作為比賽鞋。如前文所言,第二代Vaporfly是筆者至愛;到了第三代,提高穩定性同時卻犧牲了重量,雖較Alphafly輕巧但回彈力略遜,變相落入尷尬局面。
來到第四代,Vaporfly 4的外型來了場改革,看起來更有Alphafly 3的影子。跑鞋反應靈敏,推蹬感覺紮實,適合5至10公里的比賽距離,久經訓練、身體輕盈的高階跑者,甚至可用這雙跑鞋一戰半馬。
極輕量的鞋身,隨之而來便是快跑時穩定性相對不足,在長距離比賽後段體力不繼,相信落腳時要特別留神,亦容易為體力帶來更大消耗,所以未必很適合新手或全馬拉松。如果跑長距離賽事又想穿NIKE,Alphafly 3仍是較佳選擇。
另外,由於Vaporfly 4鞋底中足處特別向內收,而且中間挑空成大凹槽,這對跑鞋只適合中前掌觸地的跑手,不建議後掌着地的跑手身著,因為後跟觸地跑姿無法有效踩中碳板「甜蜜點」幫助推進,加上鞋型設計並非滾動式類型有利重心轉移,足跟外底亦缺乏橡膠提升耐磨度,所以對後跟觸地跑手來說不是最好選擇。
NIKE Vaporfly 4重點
1. 中底35毫米厚,在Super Shoes來說算薄,6毫米前後掌落差接近沒有任何帶動重心滾動的感覺,具傳統跑鞋的踏實貼地感。
2. 碳板接近腳掌 + 碳板弧度大槓桿力強 + 鞋身輕巧 = 推地觸感爽快,三課速度訓練全數順利加速。
3. 訓練速度高導致更加疲勞,跑時要注意控制,跑後注意休息恢復。
4. 鞋舌與鞋帶回復置中設計,筆者認為較之前幾代舒適,腳背頂部受壓較小。
5. 鞋領貼服度略低,快跑時明顯不夠穩定。
6. 由於快跑時穩定性不夠,跑長距離較辛苦,故適合5至10公里賽事,高階跑者不妨以之一戰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