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是藝術品? 還是吸錢神器?|陳仕娜

你喜歡這隻牙齒外露、眼神茫然的小怪獸嗎? Labubu的身價從發售價599元,狂飆至二手市場的數萬美元甚或更高,它帶挈泡泡瑪特(9992)市值爆漲到三千六百億港元;它不會說話,亦不懂跳舞取悅人,卻火速成為世人的寵兒、文化符號和資本工具。
到底Labubu是藝術?是商品?還是,一面反照時代的鏡子?

Labubu是年輕人情緒的鏡像?
Labubu 的模樣非傳統可愛型,有一種古靈精怪、甚至令人不安的陌生感,與傳統賣萌的Hello Kitty和Chikawa不同。這也許正中當下年輕人的情緒核心:可愛,但不快樂;童真,但也疲憊。
Labubu那雙無神的眼睛與誇張牙齒,某程度上與都市青年「社畜表情」同出一轍。它不像傳統IP那樣治癒,更像「情緒共鳴器」,讓人以幽默調解壓力。
在這個講求「圈層認同」的年代,年輕人不再購買商品本身,而是買下所代表的文化與價值觀:
* 我是誰?追哪個明星?融入哪個社群?有沒有限量版?
* 我的Labubu掛飾,與 Lisa 同款,還是阿根廷聯名?
借Labubu構建自我身份
這是消費社交的貨幣化,在資訊爆炸與選擇過剩的年代,消費者以Labubu來標記自我、構建身份,甚至進行無聲的階級排序。你有我沒的,我就落後;我有你無的,我就領先。
這種對「差異性」與「限量」的渴望,讓炒價與囤貨成為常態。炒作,成為IP暴漲的一大因素。
Labubu的原創者是本土藝術家 Kasing Lung,他筆下的怪獸系列原為藝術展品,而非商品。Pop Mart的介入,讓Labubu完成由藝術品、商品化 IP 、社群文化到投資工具的全面進化。
5大原因讓Labubu爆紅
Labubu 的走紅套路可用「潮流收割機」來總結:
1. 明星帶貨: Lisa 、泰國公主掛了,Dua Lipa的愛馬仕也有一隻 Labubu。大家都想跟上「掛獸時尚」的熱潮。
2. 限量發售:每批數量有限,還不定期補貨。顯然不是在抽盲盒,而是讓人心跳加速的抽新股。
3. 天價拍賣:有人真金白銀斥逾14萬美元買起131 厘米高的人型 Labubu。是炒家「新機遇」?還是理智派的「妖股」?
4. 跨界聯名:跟服飾品牌 Pronounce 推限定掛飾,與瑞幸出聯名咖啡,還有音樂、動畫、運動隊伍統统搭上,讓 Labubu 無所不在。
5. 社媒助攻:小紅書話題破 18 億瀏覽,全球搜尋量超 Hello Kitty。這不只是娃娃,是 IP,是潮流,是話題催生器!
一隻無實用功能的公仔,能賣出天價。因為Labubu讓大家相信,有些東西仍值得期待,有些情緒能夠被看見,有些價值超越價格。
當房子買不起、存款存不到、工作看不到未來,年輕人總要為自己找一種溫柔的寄託、一個可供上傳的「自己版本」。Labubu雖小,但承載集體情緒的出口與身份表達的權利。
資本借文化符號吸金
Labubu是泡沫嗎?很快變成過氣的IP嗎?答案只能隨著時間來證明,但至少我們看到:
* 社會用一隻小玩意構建文化記憶;
* 年青世代通過消費行為表達價值觀;
* 資本借助文化符號完美吸金。
簡介:由傳媒人到企業傳訊,遊走於媒體、地產、金融及醫療行業,飽覽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徹人心,嘻哈笑談中,亦望讀者有所得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