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24節氣|氣溫攀升宜運動養生及調整飲食 附2款消暑祛濕食療

夏至,這個最早確立的節氣,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利用土圭測量日影,發現這一天的日影最短,於是將其命名為「夏至」。在這一天,陽光如火如荼,白晝的光輝達到了極致,夜晚則悄然縮短,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使北半球的日子格外漫長。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冷浩瀚中醫師
「夏日炎炎,長夏漫漫」,恰如其分地描繪出夏至之日陽光最為強烈,白晝最為悠長的景象。在清代以前,夏至曾是全國放假的日子,而在宋代,官員們更是享有三天的假期。《遼史·禮志》中提到:「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婦女們用彩扇來驅散酷暑,香囊則用以防蚊消臭,抵禦炎熱的夏季。儘管夏至是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直的日子,卻並非一年中最熱的時刻。隨著夏至的到來,氣溫將持續攀升,約在二三十天後,才會迎來真正的火熱。
心情調養:保持心境平和
夏至之時,需特別注意情志調攝,保持神清氣和,避免怒火。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日炎炎,易使人心火熾盛,心浮氣躁;這時我們應保持身心的愉悅,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促進氣機的通暢。
嵇康在《養生論》中指出:「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在炎熱的夏季,可以調整呼吸,運用氣功平靜心神,心中默念冰雪的清涼,便能抵抗外界的高溫。
預防中暑:切忌貪涼飲冷
夏季的炎熱容易損耗元氣,因此需特別注意避暑,避免因過度流汗而中暑。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在安排戶外活動及體育鍛煉時,應避開最烈的陽光,並加強防護。切忌貪圖涼快,過度依賴空調,以免損害人體的陽氣;腠理開泄,汗液外泄,亦容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
運動養生:宜選清晨或傍晚
夏季運動的最佳時機是清晨或傍晚,這時氣候較為涼爽。運動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通風良好的地方,讓身心都能舒適愉悅。如果條件允許,還可多到森林或海濱地區散步、氣功導引等。運動要適量為度,應多補充水分,建議飲用淡鹽水或綠豆湯,切忌過飲冰水或冷水沐浴,以免損傷陽氣,寒濕內生。
飲食調攝:苦咸清心,消暑解渴
在飲食方面,《金匱要略》中有「夏不食辛」的說法。辛味屬心,夏至之時心火當令,若過食辛辣,則易使心火過旺,導致口瘡、咽痛、煩躁、小便赤、失眠等問題;此時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丁茶等。苦能入心,但清降心火。此外,夏至時可多食用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等,以解渴消暑,清熱利濕。或可多食咸味以滋腎水,水能制火,預防心火過盛。
夏至食療推介 助消暑祛濕
蓮子百合冬瓜湯
材料:百合 10克、蓮子去心 10克、綠豆 10克、淮山 10克、薏米 10克、冬瓜 1枚、豬肉 200克
功效:清心消暑,健脾祛濕
做法:
1.百合、綠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待軟化後沖洗乾淨。
2.將冬瓜切成小塊備用。
3.豬肉在滾水焯水30秒,撈起備用。
4.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
5.煮沸後轉小火煮30分鐘,放鹽調味即可。
荷葉烏梅山楂茶
材料:鮮荷葉 5克、烏梅 1枚、山楂 1枚
功效:解暑消滯,生津止渴
做法:
1.將材料加入500毫升熱水。
2.浸泡10分鐘即可飲用。
各人體質不同,如對食療有任何疑問,可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