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市|克蘇魯邪神聖地? 小眾文化UP主拆解Bilibili市場優勢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內地影視平台Bilibili(嗶哩嗶哩,俗稱B站,新上市編號:9626)正式啟動回港IPO引發關注,作為依靠二次元起家的平台,其商業化模式及內容生態有何獨特之處,又如何反映內地年輕人的性格和文化現象?
《香港01》推出「Bilibili上市」系列專題報道,為讀者拆解Bilibili的發展及文化。

長期專注於「克蘇魯神話」的B站UP主(影片創作者)皮特接受了01記者訪問,大讚B站是「小眾文化的天堂」。據皮特介紹,「克蘇魯神話」講述一群以克蘇魯為代表、視人類為無物的「邪惡神明」,在祂們面前,人類像宇宙運行過程中的塵埃般毫無價值;這類神話通常是以人類的瘋癲和死亡作為結局。

+4

2019年,皮特在B站上發布「奈亞拉托提普」(Nyarlathotep,克蘇魯神話中的邪神)模型開箱影片,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反響,他隨之決定成為B站的UP主,推廣克蘇魯這類有趣的「邪典文化」,並因此收穫一批同好;他也在擔任UP主的過程中,積累了影片製作的經驗,繼而獲得了新的職業機會。

偶然接觸克蘇魯文化 着迷「不可名狀的恐怖」

皮特說,其在十多年前就讀高中時,看到一篇介紹克蘇魯的文章,被其中「不可名狀的恐怖」吸引,於是沉迷於相關作品:「因為克蘇魯的故事不會完整交代『前因後果』。當中的凡人會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始探究宇宙的秘密,最終卻都莫名其妙地發瘋——因為宇宙是不可窺探的」。

皮特從高中時期開始接觸克蘇魯神話,至十多年後仍念念不忘。(受訪者提供)

▼ 皮特首次在B站發布影片 開箱邪神「奈亞拉托提普」模型

他介紹,克蘇魯(Cthulhu)是美國作家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於上世紀20年代創造的深化角色,其頭部像章魚,身體覆蓋了溼黏的鱗片,背部有像蝙蝠的皮質膜翼。故事中,以克蘇魯為代表的這群神明,是曾統治地球的「偉大的古老存在」(Great Old Ones),對於人類不屑一顧,因為人類像「宇宙運行過程中的塵埃、寄生物」一樣毫無價值。如今祂們潛伏起來,等待重新崛起的一天。

沉迷於克蘇魯文化的皮特,也開始尋找一些致敬克蘇魯神話的作品:「例如電影《魔物獵人》(Monster Hunter)中的角色,以及遊戲《血源詛咒》(Bloodborne)的世界觀,都是借鑑了克蘇魯神話」。他說,克蘇魯愛好者喜愛這類致敬作品,原因在於「作者和觀眾之間就存在獨有的聯繫——你也是克蘇魯的簇擁」。

▼ 海外有克蘇魯追隨者組織教會 各種周邊產品面世

+8

無心插柳Po片爆紅 B站助找到同伴

目前,克蘇魯文化已在全球各地發展出「信徒」,但皮特認為,其仍屬小眾文化,自己過往都是在Pinterest、Instagram等海外社交網站上了解這類資訊,以為內地不會有太多人關注。

直到2019年,皮特於香港動漫展上購買克蘇魯主題的模型後,突發奇想拍了一部「開箱」短片,並上傳到B站上。他本以為最多只會有幾十人次瀏覽,但隔日卻發現影片獲得數萬次點閱和上百條評論,討論氛圍相當熱烈,「一些人評論稱看不懂,但隨即就有資深玩家為其耐心講解」。

皮特在B站的第一條影片,就吸引不少觀眾留言討論。(Bilibili截圖)

無心插柳引來一眾同好,讓皮特欣喜若狂,當時還沒有全職工作的他,決定成為一名UP主,並向粉絲承諾「週更」(每週發布一則影片)。他在至今的數十則影片中,詳細介紹了克蘇魯神話的起源、相關同人著作、影視作品中的借鑑、克蘇魯模型等題材,也連帶介紹了許多其他的「暗黑宇宙」,例如哥斯拉、伊藤潤二作品等。

談B站優勢:重視興趣導向 用戶群易接受新鮮事物

目前,皮特在B站擁有1.2萬名追蹤者,單影片最高點閱率逾30萬次,也成立了粉絲群組,與克蘇魯愛好者們交流。談到未來,皮特也不排除組織實體交流活動,甚至創作自己的「克蘇魯劇本」。

皮特後續推出了許多克蘇魯及其他暗黑主題的影片。(Bilibili截圖)

對於B站快速聚集一批同好的秘訣,皮特也不吝分享他從同業獲得的了解:B站的推薦算法以興趣為核心,會先將影片推給「可能會收看的用戶」,並根據在這些用戶中的受歡迎程度,來判斷是否會將影片推給這些用戶的「相似人群」,以此類推,將影片傳達給愛好者們。

「相較之下,內地其他網絡影音平台以購入版權內容為主,用戶生成內容(UGC)比例較低,也沒有用心培養圈層文化」,皮特表示,優酷、愛奇藝等平台也嘗試過引入彈幕等功能,但使用率不高,因為觀眾沒有將其視作一個「社區」,「這也就解答了為何只有B站被稱作『中國版YouTube』」。

系列報道:B站上市|非二次元平台咁簡單 內容多元化成年輕人最愛社區

+3

皮特認為,B站多年來積累的二次元、ACG(日本動畫、漫畫與電子遊戲)用戶基礎,也有利於小眾文化的推廣。「貼吧、微博等平台亦擁有這樣圍繞一個話題的討論空間,但它們缺少B站這樣的算法,不會將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東西推到你面前,對於小眾文化的推廣不具備優勢」。

根據皮特提供的頻道後台數據,其影片觀眾主要來自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省份,他認為,「這表明關注克蘇魯文化的人仍聚集在發達地區」;而在年齡方面,其觀眾則大都是「90後」、「00後」甚至「10後」,「以上這些特徵,都剛好屬於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

皮特改為「不定時更新」後,有粉絲向他「追片」。(Bilibili截圖/01製圖)

做UP主竟助搵工 粉絲「追片」是「甜蜜負擔」

從一開始成為UP主便是由興趣主導,皮特直言他並不會視之為賺錢手段:「目前為止,站方給我的分紅只有兩千多人民幣」。不過,他也會透過與其他UP主、品牌方的合作來賺取外快:「B站本身沒有貼片廣告,這一點尤其深受年輕網民歡迎;而UP主的植入廣告,觀眾也多會理解,認為這是支撐UP主繼續Po片的動力」,但這類外快「同樣是很小一筆錢」。

雖然並沒有做出生意經,但皮特卻因此獲得了職業發展的機會。他說,自己原本對於影片製作和使用Photoshop一竅不通,但在擔當UP主後,他被B站「一步步帶領着,慢慢學習和摸索」,獲得了熟練製作影像的能力,也增進了社交網站經營的知識和經驗。去年下半年,他在一次見工時獲得賞識,成為一名多媒體設計師。

如今,皮特因全職工作而需要降低出片頻率,改為「不定時更新」,結果在頻道評論區和群組中,時而有粉絲向他「追片」,令他笑稱是「甜蜜的負擔」,強調雖然減少出片,但會力求影片內容更精彩,「讓更多人認識克蘇魯的魔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