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科技園推創科領袖培訓 CEO黃克強寄語:學嘢是結果非目標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近年本港力追創科發展,其中要重點追趕的一項,便是人才不足、不匹配的困境。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早前曾表示,去年一次職業博覽中收到7萬份履歷,最終僅200人獲聘,反映業界所渴求的人才與大學培訓的學生,在技術要求有落差。
黃克強接受《香港01》專訪時,坦言培育人才需時,又言創科發展是一次文化上的改變。他又寄語有志在創科範疇發展的本地年輕人,面對全球競爭,「需要夠視野,夠叻先得」,又提醒初出茅蘆畢業生,進入職場「不是來學嘢,學嘢是結果不是目標。」

黃克強表示,計劃同時面向本地及全球專才,冀藉此機會,吸引外地人才,令本港成為一個創科大融爐。(歐嘉樂攝)

黃克強早前在傳媒訪問中提及,去年一次職業博覽有逾千個創科職位,收到7萬份履歷,但最終僅200人獲聘,反映業界所渴求的人才與大學培訓的學生,在技術要求有落差。這番言論引來業界討論。

相關新聞:專訪|用香港做橋樑作臨床認證 李氏大藥廠呻難聘本地醫生做科研

培育人才需時 發展創科是文化改變

黃克強坦言,培育人才需時,因過往本港專注金融、物流、服務等行業,而真正開始投入創科,也只是最近4、5年的事,需要時間讓人才發展一系列技能。他謂,整個創新科技發展,是一次由low tech變high tech的文化改變,「改變一件事情,可以是一兩個月或者一兩年,但是要改變一個文化是需要Generations(世代)的。」

「我不敢說是3年還是5年,但這會是一個慢慢的改變。」黃克強以自己為本港某傑出學生評選擔任評判時的觀察為例,說明以往不少參選學生都明言要做律師、做醫生,到近年多了優勝者說會跟隨夢想,成為工程師。

有發展機會 人才自然留低

他又說,本港對外來人才具吸引力,因生活方式接近外國,加上政府近年在創新科技方面放不少資源,讓大家看到機會,「香港其實有好的優勢去搞科技。」至於人才來了要如何留住?他直言,現時有不少支援政策,包括加快工作簽證、科學園亦提供住宿幫助,但最重要的還是發展前途,「好實際嘅,只要有機會佢就會留低。」

近年本港創科環境有無改變?黃克強就指,自己自2016年出任科技園公司CEO,當時園區內就業人數僅5,000至6,000人,現時增至1.4萬至1.5萬人,至於公司數量,則由當時約500間,增至現時約1,000間。他又謂,不少人會問疫情之下,是否有很多公司倒閉,他會這樣回答:「的確,好多公司係唔得嘅,但我們都有net gain(淨增長),增加百多間。」

推計劃助園區公司尋覓人才 未來推廣至園區外科企

為培育更多創科專才,科技園公司推出「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TLT)」,與夥伴企業合作,為人才提供持續培訓,以及園區公司的全職工作。計劃去年有6間園區內的企業參加,收到超過600份本地及海外申請,分別佔八成及兩成,最終有8人獲選,當中6人畢業自本地大學,亦有來自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的畢業生。今年為第二屆,現時正接受申請,今年參與計劃的園區企業大增逾4倍至29間。

黃克強表示,計劃同時面向本地及全球專才,冀藉此機會,吸引外地人才,令本港成為一個創科大融爐,未來亦會進一步強與非園區公司的合作,例如一些本來在工業邨有研發基地的企業。他寄語本地年青人,要明白今時今日講求全球競爭,「需要夠視野,夠叻先得」,而香港年青人並不「輸蝕」,但不要怕「蝕底」。

快言快語的他又直言,年輕人要先努力做出結果,才會得到賞識,繼而獲得更多學習機會,「你係諗住來做嘢,不是來學嘢;學到嘢是結果,不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