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紅》電影發行人蔡登山 回憶法國之旅尋巴金足迹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這是1994年冬天我在法國巴黎的一家電影院門口拍攝的照片。當時正在上映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的經典名片《藍》、《白》、《紅》三色電影(台灣譯名為《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中的《白》。

文:蔡登山

+1

我是路過電影院而非專程來看電影,因為這三部電影在台灣的版權早已被我們公司(春暉)所買下,而且《藍色情挑》早在台灣已經放映過,茱麗葉畢諾許主演,票房蠻好的。

蔡登山:這是1994年冬天我在法國巴黎的一家電影院門口拍攝的照片。(轉載自作者臉書)

而我出國門時《白色情迷》(茱莉蝶兒主演)的拷貝已經到台灣了,正在做字幕翻譯。

我不懂法語,因此不會選擇在法國看法語片。

為拍攝巴金紀錄片遠赴法國

其時我此行去法國是和導演雷驤去勘景的,為《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中「巴金」這一集而去的,要尋找他在巴黎如何受到無政府主義(安那其主義)的影響,及他在國葬院前盧梭的石像前的絕望,在巴黎郊外沙多吉里的拉封丹中學寫下《滅亡》的小說,一下子從革命家轉為文學家。

巴金在晚年說:「五十年來我做過不少沙多吉里的夢,在事繁心亂的時候,我常常想起那個小小古城裡度過的十分寧靜的日子。」

而此時的我也正從電影的發行向文史紀錄片的過渡,這是一個契機。

(作者授權轉載,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蔡登山,早年在年代、春暉等電影公司從事西片發行,後來製作《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榮獲金鐘獎。現為兩岸著名文史作家 ,著作及主編作品近20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