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駕馭者」24歲曹原已7度登《自然》 再於《科學》發文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來自四川成都的24歲「天才少年」曹原早前已7度在《自然》(Nature)刊登學術論文。他16日又以第一作者兼通訊的身份在另一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有關石墨烯的論文,引發內地廣泛關注。
2018年,曹原憑對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自然》還將他譽為「石墨烯駕馭者」(Graphene Wrangler)。

曹原16日以第一作者兼通訊的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有關石墨烯的論文,引發內地廣泛關注。(網絡圖片)

199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的曹原,於201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14年獲中國科大畢業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之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讀博士學位。2020年博士畢業後,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來自四川成都的24歲「天才少年」曹原早前已7度在《自然》(Nature)刊登學術論文。(自然)

2018年,時年22歲的曹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賦予石墨烯超導能力的「魔角」,從而引發奇特的超導效應,在《自然》連續發表兩篇論文。成為《自然》雜誌創刊以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當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2020年5月,曹原再次發出兩篇背靠背文章,完善了「魔角石墨烯」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2021年2月1日,他在《自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在魔角扭曲「三層石墨烯」發現了moiré超導體,且該體系在電子結構和超導性能方面的可調性,優於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

對於曹原的成就,他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時的導師曾長淦教授表示,「曹原的確開創了一個領域,尤其2018年的兩篇論文是『從零到一』的創新,後面的工作是在此之上的推進。他現在在國外的導師應該也給到他很多的幫助,但我相信他的能力」。曾長淦教授還說,曹原很低調,專心在自己的工作上面。

據了解,石墨烯作為碳納米材料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薄的二維材料,被認為是構建石墨、富勒烯和碳納米管和石墨的基本結構單元,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能,力學性能,較高的電子遷移率,較高的比表面積和量子霍爾效應等性質。在傳感器、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光電功能材料、藥物控制釋放等領域表現出眾多潛在的石墨烯應用前景。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