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科大招募至少200名打針市民 冀研超級抗體助改良疫苗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疫苗接種計劃推出至今,不少市民因各種理由猶豫接種,亦對疫苗保護力有所顧慮。科大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栢恒稱,將與港大和中大合作,進行為期1.5年至2年的研究。團隊會招募至少200名參加者,比較於不同時期的抗體濃度水平,以及其抗體能對抗哪些變種病毒。
美國有一名男子感染新冠肺炎後,擁有「超級抗體」。張栢恒認為染疫和疫苗製造抗體的機制相似,相信或有接種者能擁有超級抗體。若能找出有關個案,或可運用超級抗體的基因排序,協助改良疫苗和治療方案。

團隊冀招募至少200名不同背景的參加者,市民可透過填網上問卷參與研究。(受訪者提供)

張栢恒指,團隊冀於未來半年招募至少200名不同背景的參加者,市民可透過填網上問卷參與研究。團隊會根據性別、年齡、健康狀況、接種疫苗款式等條件,將參加者分為不同組別。年齡層可分成18至29歲、30至64歲、65歲以上;健康狀況可分為是否有長期病患,譬如「三高」等。

另招募50名不打針市民作對照組

參加者將接受約5次抽血,包括打針前、打第一針後、打第二針後、完成接種後半年和一年。另外,團隊亦希望招募至少50名不接種疫苗的市民作為對照組,接受1至2次抽血。參加者將於研究完成後獲得報告,顯示抗體濃度水平,以及應付各種變種病毒的保護力。

研究將運用尖端科技進行血清陽性測試,以及抗體中和測試。張栢恒指,中和測試的原理是模擬新冠病毒入侵,以了解抗體的中和能力有多強。研究亦會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顯示抗體與病毒S蛋白結合的形狀,「好似插鎖匙咁,睇到個鎖匙有幾好。」他相信影像結果有助了解S蛋白結構,以改良新一代疫苗。

對溝針、打兩劑復必泰一劑科興市民感興趣

除此以外,團隊亦會為個別參加者進行深入研究,列出整個基因圖譜,以至逐個細胞作基因測序。張栢恒直言對一些特別個案感興趣,譬如早前「溝針」、先後接種兩劑復必泰和一劑科興的男子。

談到「超級抗體」,張立即眉飛色舞,稱美國有一名男子感染新冠肺炎後,擁有超級抗體。他認為染疫和疫苗製造抗體的機制相似,相信或有接種者擁有超級抗體。

他提出了三項超級抗體的條件,包括效能高、中和力強,稀釋10,000次仍然有效對抗病毒;另外是廣泛交叉,即能對付其他冠狀病毒,包括沙士和中東呼吸綜合症。若能找出有關個案,或可運用超級抗體的基因排序,協助改良疫苗和治療方案。

科大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栢恒認為,為本港市民進行研究有價值。(李恩慈攝)

外國不少類似研究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張栢恒堅持為本港市民進行研究有價值,「成日話參考外國,但人哋情況未必適合套用喺香港,始終基因唔同,同埋(香港)人口密集,戴口罩習慣又唔同。」而比起臨床測試,這次研究可包括較多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亦能找來兩劑接種時間相距不同的市民,結果更貼近現實,具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