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意外|山藝教練記錄香港山難23年 公開資料庫盼山友以古為鑑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行山意外頻生,單單飛鵝山自殺崖近兩三個月已有3宗致命事故。山藝教練何偉明自1998年起記錄行山意外,今年初他整理多年來的資料,並將這份《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放上網,希望警惕山友,減少意外。
面對疫情下的全民行山熱潮,教授山藝超過20年的何偉明雖然喜見更多人投入這項運動,但他對意外頻生感到痛心,「意外一宗都嫌多,其實有些意外是否可以避免?」

上月中24歲少女石樂蕎懷疑到飛鵝山行山後失蹤,引起全港關注,不少山友自發上山搜索,最後救援人員在自殺崖鵝肚棧道發現她,但她送院後不治。飛鵝山自殺崖向來是行山意外的黑點,今年致命事故頻生,近兩個月已奪去3名行山人士的性命。

資深山藝教練何偉明在將軍澳小夏威夷徑接受訪問。(顏銘輝攝)

何偉明呼籲行山人士近期避免去飛鵝山:大搜救後危機四伏 近期行山不宜挑戰自殺崖

何偉明自1998年起教授山藝課程,並開始根據傳媒的報道記錄行山意外,保持更新意外資料庫至今。他說:「當時要教班,想用一些個案去跟學生討論意外處理。假如意外的主角是你,設身處地,你會怎樣做呢?後來,我每次見到有行山意外的個案,全部都記錄下來,漸漸成為事件簿。」

何偉明表示,他最初記錄行山意外,純粹是當作山藝班的教材。(受訪者提供)

更多與飛鵝山意外相關投稿:香港山藝協會|避免行山失蹤兩點建議 一個禮貌舉動大有深意

「希望事件簿有警惕作用」

以往這份《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只是何偉明的教材,但今年初他將這份資料放上網,與網民分享。何偉明表示,今年頭4個月的行山意外死亡人數,已比得上2019年全年的數字。《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暫時記錄了今年有12人魂斷山上,而據消防處的資料,2019年全年有13人在攀山拯救事故中身亡。他嘆:「今年初很多意外,希望事件簿有警惕作用,讓後來者知道原來發生過那麼多意外,學懂避免意外。」

何偉明記錄行山意外多年,發現今年的個案特別多。(顏銘輝攝)

何偉明發現行山意外隨時代變化,近年的事故有兩項特徵。他說:「以前行山遠足是群體活動,現在就比較多一個人去行山,很多意外都是獨自行山造成。例如在西貢黃石碼頭有人行山失蹤,到之後一日才被其他行山人士發現他暈倒在山上,送院後不治。如果這宗個案不是獨自行山,有人陪同,朋友可以立即報警求救,他可能有得救。」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何偉明認為獨行及挑戰難度的風氣,導致近年行山意外急增。(顏銘輝攝)

愈來愈多人行山尋求難度刺激

除了獨行風氣興起,何偉明表示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歡挑戰難度,追求刺激,「以前的意外,真的是意外,例如行出去影相失足墮下;而現在的意外,我會覺得有人盲目追求難度。例如有人說這條路難行、那條是考牌路線,就有很多人會為挑戰難度而去。以前很少人去羅漢塔、一樹洞這些地方,但現在這些地方周末人山人海,旺過彌敦道。追求難度的刺激的同時,很多人缺乏足夠裝備及知識,就很易發生事故。」

自從去年初疫情襲港,政府封關兼封閉多項娛樂場所,行山人潮隨之爆發,每個周末假期,多個郊遊熱點人山人海。何偉明感嘆:「感受很深,一方面希望多人行山,多去了解大自然,這是開心的。另一方面,見到意外發生,每次見到都覺得心痛,意外一宗都嫌多,其實有些意外是否可以避免?有沒有辦法減少意外發生?」

何偉明這天約了朋友由井欄樹行到小夏威夷徑,再上將軍澳的鴨仔山。(顏銘輝攝)

作為資深山藝教練,何偉明向學生講解行山安全、準備、裝備、避免意外等課題超過20年。他續說:「我們都沒有新的高見,全部都是老生常談。我們見到意外成因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我們要有足夠裝備,要有專門知識,要有計劃去行山,要有事先準備,例如緊急撤退的計劃……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遵守或者去學習?你去行難度高的地方,會不會帶多些裝備去保護自己?我見很多人沒有這樣做。」

雖然何偉明這天的行山路線難度不高,但他都有帶備哨子。(顏銘輝攝)

應避免獨個兒行山

飛鵝山自殺崖、蚺蛇尖、狗牙嶺等地常有意外發生,應否叫行山人士避免前往這些郊野險地?何偉明說:「我不會告訴你不准行某些山,但你要去學相關的知識,帶備足夠裝備,例如你知道山路崎嶇,你會帶繩索,並要學懂使用這些裝備。」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你看地圖時,見到等高線及資料,你可以從中看得到路線難度,會不會有懸崖峭壁。如果我們有足夠準備,認清自己的能力,有齊計劃,這樣去行山,意外自然減少。」他還補充,行山是一項眾樂樂的活動,應避免獨個兒行山。

連結:何偉明製作《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

何偉明由1998年起開辦山藝班,有豐富教授山藝的經驗。(受訪者提供)

【同場加映!了解更多行山冷知識】

與其問人難度幾多「星」,不如問以下問題更實際:

+3

決定原路折返的4個重要因素 回頭也是一種勇氣

5星難度路線有幾難行? 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了解中暑症狀與處理方法 從路線規劃起預防中暑

學做負責任登山者 4個方法避免行山留垃圾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9
山野零垃圾,由你我做起。(01美術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