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祭姪文稿》竟有錯字? 內地學者稱「刺」錯寫「刾」惹議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女學者孫鶴近日表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姪文稿》有錯字,認為顏真卿把「刺」錯寫成「刾」字,結果引發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認為顏真卿並沒有寫錯,孫鶴的說法才是「離奇錯誤」,而澎湃新聞周六(15日)報道,根據《說文解字》顯示,刾和刺在古代確實一同使用。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視覺中國)

孫鶴日前在一個媒體文史欄目的影片中指,《祭姪文稿》中的「刾」本身是一個錯字,但顏真卿不知道,「唐代所有的官稱當中沒有刾史的,只有刺史,對不對」。由於一千多年來竟然沒人發現,該話題隨即在知乎、微博、微信視頻號等多個平台上引發討論,也在書法圈傳播開來。

《祭姪文稿》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顏真卿為了祭姪文而寫下的草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視覺中國)

不過許多聲音並不認同孫鶴之說,如有書法自媒體就認為,「刾」是「刺」的異體字,古時候兩者用法一樣。在篆書時期,該字只有「朿」部分,是樹上「棘針」的象形文字,也表示這種刺直刺進去。隸書時文字符號化,原來的「朿」表示樹上的刺,至於「刺」則表示以尖銳之物扎進去。而「刾」則代表把刀夾在裡面,即刀深入進去,亦即後來「刺」的含義。兩者的用法相同得到《說文解字》所證實。

顏真卿的《祭姪文稿》。(澎湃新聞)

一名曾與孫鶴為同事的學者周六表示,孫鶴認為《祭姪文稿》中有錯字已有一段時間,其可視作一家之言,外界不應過多解讀。他又坦言孫鶴的說法確實未獲書法界主流認可。另有一名曾任南方某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的學者更直言,孫鶴在電視媒體上公開表達欠嚴謹。

公開資料顯示,1962年出生的孫鶴祖籍河南開封,她學士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於湖北大學中文系文字學專業,博士畢業於首都師大書法文化研究所,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個美術學書法方向博士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目前,她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藝術經紀研究中心主任。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