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扭買玩具、搭車時吵鬧怎辦? 4大處理在街扭偈方法爸媽必學

撰文:媽媽寶寶
出版:更新:

家有幼兒的父母多少會經歷這番狀況:明明是高高興興帶孩子出門,沒想到孩子卻哭鬧不休,怎麼安撫也沒用,最後,出遊的好興致全沒了,只能敗興而歸。其實,外出前,父母可做好準備,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哭鬧不致慌了手腳。

幼兒鬧脾氣處理大法(點擊下圖了解更多!)

+36

每每看到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不休,旁人可能都等着看父母如何處理?處理得當,孩子破涕為笑,大家佩服父母的厲害;萬一孩子仍持續哭鬧,大概就能聽到「這父母怎麼當的啊?怎麼都不管一管」、「孩子真是不受教,有事嗎」、「不會教就不要生嘛」等話語,還有一陣陣投射而來的冷眼,往往讓父母承受更大的壓力,對於孩子哭鬧的處理更容易失了分寸,使場面更加尷尬…

孩子哭鬧有原因

跟着爸爸媽媽外出,本該是幼兒最感開心的事,可是為何玩着玩着卻突然哭哭鬧鬧?雖說小孩難免哭鬧,父母稍加安撫,孩子也不再使性子,或許問題不大,然而,若孩子在大庭廣眾前不斷哭鬧,讓父母失去耐心,相信是父母最感頭痛與尷尬的時候!真想讓隱身斗篷一蓋,立刻消失不見。

即使可暫時自人群中消失,但該解決的問題還是要面對,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為何哭鬧不休?健康吉美心理中心主任暨北市聯合醫院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駐診心理師陳恩誠指出,孩子在外哭鬧不休常見的理由有4個:

.突然想睡覺:當孩子的生理需求無法被滿足時,行為控制力較弱,的確容易有很「歡」的表現。

.玩遊戲時受了委屈:可能在遊戲中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大人或父母無法判定誰對誰錯而未能好好處理,使受委屈的孩子無法控制情緒。

.被社會規範侷限時出現原發性的衝動:常見於坐車、用餐時,應該要安靜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孩子畢竟不是大人,有時還無法做出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

.想要的東西要不到:最常發生的地方莫過於賣場的玩具區,看到別人有甚麼,自己也想要,卻又要不到時,就使出哭鬧的殺手鐧。

陳恩誠心理師表示,當前父母教養孩子被期待的氛圍是「不能打罵、好言相勸」,不過,孩子出門在外,懂得看環境而有不同於在家的表現,因此,不見得能被安撫,父母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反應,可能一時束手無策,「即使已盡力處理,但效果不如預期,旁觀的路人只憑自己所見而妄下斷語,對父母來說,的確造成很大的壓力」。

相關文章:親子教養|孩子總在抱怨發牢騷? 父母別妥協可用這5招溫柔應對

+23

4大狀況.處理建議

陳恩誠心理師說,「不同的父母有着不同的處理態度,尤其每位父母都想當好父母,只是未必能在當下真正了解造成孩子哭鬧的原因所在,為避免孩子因表達能力不佳而無法說清楚狀況,進而影響後續的處理,建議先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讓他的情緒被理解和包容後,再針對問題進行處理」。

狀況1.孩子想睡覺

很多父母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孩子想要睡覺又無法順利入睡時,那種「歡」勁往往讓人無法招架,怎麼哄都沒有效,正感到自己也快崩潰之際,卻又在不知覺間察覺孩子就像隻溫馴的貓,原來是睡着了。

陳恩誠心理師表示,「這種吵鬧不是管教問題,純粹是生理需求必須被滿足,因此,父母應先理解孩子的生理作息,外出時,先評估是否與日常作息有所不同?差不多是孩子平常想睡的時候,儘可能讓他先睡一下,建議父母,外出時可備好推車,當孩子想睡時,有個適合的睡覺環境稍加休息,而不要等孩子開始哭鬧,才在想是『不乖』或『累了』」。最怕是孩子明明想睡覺了,卻仍被父母要求做這做那,或是累了還想繼續玩,「這是最容易哭鬧的失控時刻」。

當然,父母也可不用等孩子開始「歡」時,才在想孩子怎麼了?陳恩誠心理師指出,「父母除了從平日互動了解孩子的作息狀況,不妨透過觀察,特別是孩子去公園玩耍,卻出現步伐不穩、摔倒機會增加的狀況,往往就是孩子身體累了所發出的訊號」,慢慢引導他停止玩耍,不妨找個地方或帶回家,讓孩子休息」。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哭鬧,「請父母抱着他,輕輕地拍拍背部,這是很有用的安撫方式」。

狀況2.玩遊戲時受了委屈

孩子在外與他人一起玩耍時,如果突然有哭鬧行為,請父母先不要急着責備管教孩子,因為在孩子的世界中,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與大人不同,有時可能只是兩個孩子間的小小肢體碰觸,卻被大人認為是嚴重的肢體衝突,再加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年紀較大,也很會說話,懂得把錯誤推給另外一方,相形之下,口拙的或年紀小的就註定要受委屈,陳恩誠心理師提醒,「管教前,一定要先確實了解發生甚麼事」,才不會錯怪孩子,讓他覺得更加委屈。甚至要注意,即使要管教,也不宜在公開場合責罰孩子,「即使年紀小小的孩子,也有羞恥心,一旦不慎傷害,可能就是一生的陰影」。

當孩子碰到這類狀況時,陳恩誠心理師建議,「先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心情被父母了解,再跟孩子解釋社會互動的模式,並說明會解決問題,不過,必須花時間了解狀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再試着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孩子情緒不穩的狀態下,一直對他叨叨念念,「此舉只會讓孩子的理性接受度更差」。

他提醒,當孩子間的爭執「提升」為雙方父母都加入爭吵誰是誰非時,「請父母務必分工,媽媽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由爸爸面對對方父母」。雙方父母免不了護子心切而指責對方的不是,「不過,務必請父母在批判前先了解所有狀況,而不要找好答案後,再找拼圖。如果先把不是答案的拼圖丟掉,很可能因此永遠找不到答案」。

相關文章:小孩在家吵鬧失控媽媽快崩潰 最後派「牠」出場子女立即靜下來!

+6

狀況3.被社會規範侷限時出現原發性的衝動

以當前社會氛圍而言,真的不算是友善幼兒的生活環境,無論在公共交通工具、餐廳等公共場合,只要孩子一時出現了調皮或失控行為,立刻可聽到旁人脫口而出的指責或投射來的冷峻目光,往往讓不少父母帶孩子出門備感壓力。更讓人困擾的是,孩子一哭,父母已經覺得壓力無比沉重,萬一又無法有效安撫孩子,倍增的壓力總讓父母不知所措,有時連父母也失控而讓狀況更加不可收拾。

陳恩誠心理師指出,「狀況出現時,父母要適時移轉孩子的注意力」,至於要用甚麼移轉呢?「父母必須了解孩子喜歡甚麼?引起他的興趣後,才能讓他不再執着於不好的行為,而採取合作的態度」。請父母務必準備「有用的」,才能有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外出時,帶着孩子喜歡的玩具,或事先把遊戲、故事下載於手機,「畢竟孩子的耐心有限,尤其搭乘長途車時,情緒不夠穩定而容易哭鬧本是必然之事,所以,出門前,父母務必做好周全準備,千萬不要兩手空空出門,建議把孩子有興趣的物品裝在袋子裏,一旦面臨孩子失去耐心而哭鬧時,有備而來的父母就可從百寶箱中取出可有效安撫情緒的物品」。

如果是在餐廳用餐,要求孩子好好坐在椅子上,是件不切實際的事,不如父母兩人分工,適時帶孩子到遊戲區或外面晃晃,轉移注意力,不讓孩子因失去耐性而哭鬧。

狀況4.想要的東西要不到

在賣場中,孩子要求買玩具不成而恣意哭鬧,父母好言相勸,孩子依然故我;眼見面子掛不住,想拉走孩子,不依的孩子乾脆躺在地上打滾耍賴,更令父母氣急敗壞而又打又罵,有的父母則無奈掏錢以平息孩子的哭鬧,相信這番場景是許多父母共有的經歷。

陳恩誠心理師指出,「父母碰到這種狀況時,不一定要馬上滿足孩子,但也未必馬上讓孩子從玩具專櫃前抽離,即使不買給孩子,但立刻走會讓孩子產生失落感,不妨讓他再玩一下玩具,讓他想要的需求可從『再玩一下或再看一下』中得到部分的滿足,以此做為得不到的心情緩衝」。

他解釋,因為孩子還小,看到就想擁有,十足的「享樂主義者」,父母的確不需要事事滿足孩子的欲望,不過,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玩玩,想像一下需求被滿足的感覺,可以有效降低哭鬧耍賴的機會」。

當然,父母也可視狀況給孩子承諾,例如:「現在我們有事要趕,過幾天再來買」,或「等你生日(過年)再買」,此舉可使孩子產生期待感,未來真的擁有玩具也較能珍惜。

暫離現場冷卻情緒

出門在外,面對孩子哭鬧不休,的確令父母感到無奈又無計可施,陳恩誠心理師指出,「多數時候,父母先冷靜把孩子帶離現場,可暫時停止孩子的哭鬧,待其情緒緩和後,再來後續的說理」,父母千萬不要讓自己也陷入不穩定的情緒中,而無意間做出傷害孩子心靈之事。

至於是否可用糖果零食安撫孩子,「這雖然是一個方法,卻是不得已才用,但不是優先的好方法。最好的方式還是回歸到平日有密切的親子互動,幫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內心充滿十足的安全感,情緒再怎麼不穩定,只要父母出手,相信多能有效安撫孩子而停止哭鬧」。

相關文章:孩子教養|父母總在稱讚小孩易感壓力 比較3種讚美方式了解高低

+15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幼兒鬧脾氣常見四大狀況,陪爸媽破解必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