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撤走後 北京不會掉入「阿富汗陷阱」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時,蘇聯在阿富汗的潰敗剛剛過去12年,再之前就是1919年大英帝國的失敗。所以,當時很多美國人自信能夠打贏這場戰爭,能夠避免蘇聯的錯誤。戰爭發起者之一、時任美國訪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當時也說,「蘇聯是一個擴張主義國家,想要吞併阿富汗,美國卻不是」,所以美國不會失敗。這就是所謂的「美國例外論」。但從18年戰爭的結果來看,美國人還是錯了。任何一個霸權強國,入侵阿富汗容易,但要想全身而退,則很難。阿富汗戰爭的失敗,意味着美國成為繼大英帝國、蘇聯之後的又一個失敗的佔領國,又一次證明了阿富汗「帝國墳墓」的地位。

無論美國承認與否,阿富汗戰爭就是一場敗仗。只不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好於面子,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拜登實際上也想喊出「美國第一」,但是他又不敢講出來。

2021年7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就美軍撤離阿富汗進行情況說明,強調美國使命已經完成。(AP)

18年來,美國投入近100萬億美元,犧牲美軍2,300多人,傷者超過2萬。阿富汗方面的傷亡人數至少達到50萬。但最終美國還是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雖然9·11恐怖襲擊頭目拉登(Osama bin Laden)已死,但美軍入侵所導致的傷亡仍在延續,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仍在阿富汗橫行,仍有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反美武裝依然在阿富汗活動,包括「伊斯蘭國」分支力量。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說,當前阿富汗極端主義處於極盛點,美軍留給阿富汗的是一場災難,也是十足的恥辱。

美軍撤離的不負責任,也能凸顯這場戰爭的失敗。尤其是塔利班捲土重來,最能凸顯這一點。而任何針對美軍的新傷亡,只會加速美國撤軍的步伐。離開之際,美軍無法在阿富汗促成一個聯合政府,也沒有一個可能的權力分享協議。塔利班也是坐等美軍離開後繼續收復失地,消極看待和阿富汗政府的談判。雖然塔利班尚未佔領主要城市,但已經以遊擊和卡脖子的方式控制半個阿富汗,武力奪取村鎮。可以說,當前的「勢」完全在塔利班一方。美國情報機構報告也預測,沒有了美軍的支持,阿富汗政府將無法正常運作,很有可能在1年內垮台。

失敗的真正原因

就美國為何會失敗,沒有統一的答案。有人說和小布殊(George W. Bush)時期的冒進有關,沒有制定統一有效的反恐戰爭戰略;也有人說奧巴馬(Barack Obama)的對話姿態給予塔利班喘息之機;而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戰略上的空白以及和塔利班的對話與妥協,基本上宣告戰爭的失敗;也有人說和巴基斯坦腳踏兩隻船、對塔利班的庇護有關;還有人說和美國同時打兩場戰爭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和美國軍事力量的局限性有關,凸顯了大國霸權干預很難成功的歷史宿命。

這種大國霸權問題主要體現在「內外」兩個方面,一是阿富汗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包括宗教信仰和基本國情;二是西方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干預阿富汗,試圖將自己的治理模式施加於阿富汗。

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下葉的蘇聯,他們入侵阿富汗所犯的共同錯誤就是疏遠了大部分阿富汗人民,加劇了和本土民眾及文化傳統的對立。大英帝國三次入侵,阿富汗人民都會奮力反抗,以人民戰爭的形勢趕走了入侵者;蘇聯也是想要將阿富汗打造為社會主義國家,開展一系列的民族建構工程,包括扶持親蘇的政權,但其中的信仰衝突導致阿富汗地方更加排外反蘇。

這裏要理解什麼是阿富汗人民。除了極端分子和恐怖分子以外,所有宗教信仰的民眾都屬於阿富汗人民一員。從這個意義上講,塔利班其實也屬於其中一員,也應該是對話的對象。而美軍和北約實際上是以反恐為名,打擊塔利班,扶持親美政權,並在這個過程中殺戮了大量阿富汗民眾。根據《經濟學人》的統計,2020年阿富汗平民的傷亡率比2001年高出近3成。

美軍撤離之際,塔利班和阿安全部隊的衝突加劇,開始捲土重來:

+12

對塔利班的態度,美國三位總統處理手法也不一樣。小布殊重視軍事手段,注重徹底擊垮塔利班。奧巴馬上台時設定的目標是「阿富汗穩定」,為此曾嘗試和塔利班對話,並在增兵後又逐步撤軍。但囿於國內連任選舉,這種談判被共和黨視為國安立場的軟弱,所以奧巴馬後期開始退卻,比較消極。特朗普上台後出於選舉利益和塔利班談判,在選舉年達成了和平協議,但總體上缺乏戰略指引,完全是為了撤軍而撤軍。所以說,美國發動戰爭以來,和塔利班的對立與對話,均未起到美國所預期的效果。

另一個問題是西方預想將自己的治理模式施加於阿富汗。事實上,阿富汗需要的是一個符合自己歷史文化傳統及國情的有效政府,而不是西方想要看到的「民主政權」。西方政客將「政府」(state)和「民族」(nation)等同起來,忽略了阿富汗等中亞國家特殊的宗教習慣和部落封地傳統。美軍和西方政客原以為只要控制了首都喀布爾,出台新的憲法、有了所謂的選舉政府,就可以控制整個阿富汗。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美國政客曾設想過美軍能夠給阿富汗帶來一個強大、合法的中央政府,有效的管理體系。但是,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政權,腐敗和濫權依然存在。加上阿富汗經濟水平和教育程度低,部族利益複雜,宗教勢力強大,美國根本無法將西方模式施加於阿富汗。西方以自己的價值觀處理阿富汗事務反而加大了社會撕裂和宗派對立。最終結果就是現在這個親美的政府雖然由選舉產生,但只是形式上體現民主,實際上政令不出中央,很難影響地方和農村大片地區,進而導致塔利班捲土重來。

而且,18年的戰爭,美軍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對阿富汗提供軍事培訓和財政支持,但換來的也只是對中心城市的控制。而即便在中心城市,也經常有爆炸襲擊發生。所以,特朗普2017年上台後便宣佈美國不在阿富汗搞「國家重建」(nation building)。

對中俄等大國的警示

除了以上兩個內外層面的因素外,阿富汗戰爭外部也有一定的大國博弈角色。英帝國和蘇聯入侵阿富汗,背後也是大國博弈遊戲。阿富汗反抗英帝國的人民戰爭中,沙俄曾背後支持阿富汗;阿富汗被蘇聯入侵時,背後則有美國和巴基斯坦;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初,國際上大多國家站在美國一邊,支持針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武裝行動。但是,戰爭後期,中俄以及印度等國轉變姿態,支持和塔利班的對話以及阿富汗重建工作,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支援。所以,美國的阿富汗戰爭背後則有多個國家的多方博弈。

021年3月18日,塔利班談判代表前往莫斯科會場。作為阿富汗和平進程的一部分,此次和談由中美俄巴共同牽頭主持。(AP)

考慮到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所在的能源交通要道等因素,其他國家仍有可能以不同形式進入阿富汗,比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填補美軍離開後留下的真空。有的提供資金、技術,有的提供武器,有的提供基建等等。但是,中俄等國要想避免走美國的老路,就要從美國的失敗中汲取經驗與教訓。

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並不是孤立的。包括它在伊拉克、越南和朝鮮戰爭中的退走,都已凸顯霸權軍事幹預的失敗。這也說明,一個強權和霸權國家,或者一個新興崛起大國,無論它有多麼龐大的財富和多麼強大的軍力,都無法通過武力干涉和佔領的方式在其他國家按照自己的意願打造一個統一且有效的政權。通過武力的方式改變別國,最終也佔不到便宜,不但利益受損,而且自己的信譽和威望也會遭受打擊。

美國的失敗說明,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和阿富汗打交道,或者進入阿富汗市場,就不能忽視了當地的政治現實、文化和歷史傳統。北約美軍在阿富汗除了炮火空襲造成的人權災難以外,他們背後的西方政客還對阿富汗伊斯蘭宗教帶有偏見,常常將其與極端主義聯繫起來,忽視了伊斯蘭主義當中積極、進步和包容的一面或理念。所以,阿富汗政府合法性及國家的重建、各民族及宗派的整合,都需要尊重阿富汗自己的國情。

所以,美軍離開後,中俄等國參與阿富汗重建或者經濟發展的方式和手段必然和美國不同。對內,大國參與阿富汗重建需要尊重阿富汗自己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經濟水平和文化習慣;在外,大國出於地緣政治博弈的需要,也不應該想着佔領、主導或控制阿富汗。任何想佔領或控制阿富汗的國家都有可能像蘇聯和美國一樣,最終都會得不償失,甚至要承受巨大的戰略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