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3年前失手未放棄 印裔女生發奮升大學 勉同鄉改變命運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DSE放榜在即,成績未盡如人意,也不代表無路可進。來自印度的年輕女生Gayathry Manoharan,3年前放榜成績「觸礁」,當時未有繼績升學,反選擇揀選一年「gap year」,探索未來志向,隨後下定決心,入讀港大附屬學院的工程系副學士。
發奮讀書後、今年畢業的Gayathry,終手握多張大學入場券,並決定升讀科大生物工程學系,期望可發揮所長,將所學貢獻家鄉。印度女性教育比率偏低,她亦渴望以自身經歷勉勵他人,說明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結婚不是唯一出路,未來的人生永遠掌握在我們手中。」

Gayathry期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印度同鄉。(羅君豪攝)

20歲的Gayathry Manoharan是港大附屬學院工程系副學士畢業生,她同時獲科大生物工程學、中大醫學工程及城大環境科學及工程學取錄。她本身來自印度,由於爸爸的工作需要,全家遂跟隨移居本港生活。她憶述,來港時僅得10歲,只懂印度語,當時個性亦較為內向,一度感到「水土不服」,幸漸漸融入本港,受訪時落落大方,亦說得一口流利英語。她分享指,3年前於英國A-level失手,放榜成績未如理想,但當時未有跟從主流,入讀本地大專院校,反而以一年時間探索前路,「Gap Year的這年,令我想清楚自己想要甚麼。」

她最終決定循副學士「拾級而上」,但工程學系女多男少,Gayathry坦言最初曾因而背負壓力,亦擔心成績比不上身邊同學,「後來發現原來只是我杞人憂天。」公開試的經歷亦令她耿耿於懷,她曾憂慮會重蹈覆徹,但學系老師循循善誘,亦就其升學路向給予不少意見,Gayathry 終成功涵接心儀大學,「我曾經很擔心自己會被拒諸門外,如果不是有他們鼓勵,我大概也不會嘗試報名。」

她也感恩爸爸的無盡支持,雖然印度重男輕女,但Gayathry 的爸爸則相當開明,「他經常跟我說求學不是求分數」,成為其強大後盾。

Gayathry來港多年,她慶幸未曾遭遇種族歧視,但感恩身邊同學及老師相當友善,經常伸出援手。(羅君豪攝)

來港讀書的決定,亦逆轉其命運。Gayathry自小於印度的小村落成長,她指當地女性教育程度仍然偏低,亦眼見不少同鄉年少時便已結婚,往後人生便猶如止步,「我覺得這樣是很不公平」,她期望以自身經歷鼓勵他人,「希望可以改變現狀,女孩子可以多讀書,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冀為印度醫療體系出力

她又提到,印度人普遍思想較保守,亦諱疾忌醫,即使身體抱恙,「都不會向醫生求診。」她期望,向公共衛生領域進發,並期望學有所成後,可將知識回饋家鄉,「改變他們的想法」,並為貢獻印度醫療體系出一分力。

受疫情所限,部分同學選擇網課,回校上實體課的同學則寥寥可數,校園生活不似預期,她憧憬全球疫情盡快受控,亦期待開學,迎接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