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曠世暴雨早有預警 為何仍讓人猝不及防?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7月20日,中部城市河南鄭州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短時間內的強降雨讓鄭州成為一片汪洋,地鐵洪水倒灌導致500多乘客陷入險境,街頭拋錨的汽車被洪水沖走,更有民眾在洪水中不幸喪生,網絡流傳的視頻記錄的一幕幕慘劇,觸目驚心。

截至發稿時,當地政府通告顯示,暴雨引發城市洪澇已經導致12人死亡、5人受傷,而這僅僅是地鐵洪水倒灌所致。據信,隨着統計數據的更新,傷亡人數可能不止17人,造成的經濟損失必然也數以億計。

面對突如其來的「曠世暴雨」所造成的災難和傷亡,有聲音開始聚焦鄭州的城市治理,以及政府應對危機存在的短板;有人開始質疑,為什麼鄭州面對預期的災害,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

暴雨之後,河南鄭州一片汪洋(點擊瀏覽大圖):

+5

對於此次暴雨,鄭州氣象局數據顯示,該市20日16時至17時一個小時的降雨量達到201.9毫米。19日20時至20日20時,單日降雨量達552.5毫米。17日20時至20日20時,三天的降雨量達617.1毫米。而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mm,相當於這3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有分析指,從氣候學的角度來看,鄭州暴雨小時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現期通過分佈曲線擬合來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氣象部門規定: 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毫米為暴雨,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為大暴雨,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250毫米為特大暴雨。世界上任何城市,24小時內降雨接近200毫米都會嚴重積水,而鄭州市內19日20時至20日20時24小時降水量超過550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現在鄭州尖崗,為696.9毫米。

而德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在自然災害預防方面經驗豐富,但在14日至15日,有氣象記載75年以來的最大暴雨中引發德國史上最大洪災,已造成至少171人死亡,近千人受傷,初步評估損失達20億歐元。鄭州單日降雨量比德國降水量最多的科隆——24小時降水量151毫米——的3倍還多。

事實上,一周前開始,從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到河南省市層面,就開始研判黃淮流域汛情和佈置抗洪搶險。7月13日,河南省早早宣佈防汛進入「戰時狀態」。諸多訊息顯示,從7月17日開始河南省從上到下都已經動員起來,準備迎接汛情的到來。

以省會鄭州為例,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此前下發緊急通知稱,當前防汛抗災形勢「十分嚴峻」,決定自即日17時起將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一級。根據官方訊息,洪澇災害事件按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可分為一般四個級別,一級最嚴重。啟動一級響應,意味着當地政府可依法宣佈該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

鄭州地鐵遭遇洪水倒灌,有12人因此喪生(點擊瀏覽大圖):

+8

但問題在於,此次鄭州暴雨是超千年一遇的,一個小時超過200毫米的降雨量更是突然而至,顯然不能夠苛責當地的應對舉措能夠做到萬無一失,因為這並不是人力所能完全應對的。

不可否認,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洪澇災害,如果在城市治理上有更長遠的防洪設計,以及更及時準確地預警,比如地鐵在暴雨來臨之前停運,或者全市放假一天以應對可能的暴雨,可能暴雨帶來的損失,特別是人員傷亡情況會好一點。

在暴雨預警這一點上,曾經在2012年經歷過「7·21」特大暴雨的北京,已經調低了暴雨預警的標準,北京不久前的一場暴雨之前,幾乎每個市民都接到了暴雨預警短信,雖然事後證明並非所有區域出現暴雨險情,但這種讓全民知曉的預警機制,但無疑能夠有效降低災害風險,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