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禁映?|電影政治禁區非新事 學者:港產片有生命力未需悲觀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疫情逾年,重讀卡缪《瘟疫》份外應景。港產片本來也有同名電影,由導演龍剛執導,講述香港突變疫埠,浮華頓成亂世;群星拱照,但在七十年代的政治氣侯,仍阻不了禁映命運,兩小時片長刪剪至支離破碎,易名《昨天今天明天》始能上映。
半個世紀後,電檢員審視一部電影,亦須考慮《國安法》,電影學者吳國坤回顧光影「禁區」,坦言電影涉政治審查並非新鮮事,亦提醒大家未需悲觀,「電影創作唔係一板一眼,都有好多唔同形式,要識得因時制宜。」
【電檢條例修訂系列之二】

延伸閱讀:

不日禁映?|電影政治審查翻生紅線未明 港英高官:香港走回頭路

吳國坤指,世事甚是吊詭,愈是壓抑,愈是浮想聯翩,在電影世界中也如是。(張浩維攝)

港府修改電檢指引,加入審查涉危害國家安全內容,業界頓時烏雲密佈,擔心難再安心立命。浸大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跑到圖書館,翻閱舊文件,也再次梳理塵封的歷史脈絡。

吳國坤:時光倒流至50年代威權社會

1995、1999,再跳便已是2021,3個年份,《電檢條例》下供檢查員參考的修訂本,各自盛載時代意義。以「破壞本港與其他地區間的友好關係」為由禁映的政治審查條文,自95年起已報廢,但相隔26年後的今日,《國安法》成為政治審查電影內容的框架。吳國坤直言,新修訂形同「翻閹」,儼如時光倒流至50、60年代的威權社會,「依家重新拎返上檯面,正式登場。」

時代翻飛,電影審查則不斷與政治交纏。吳國坤教學生觀影外,也研究本港「禁映史」,辦公室案的參考書及電影光碟隨處散落。戰後香港因為地緣位置,身處大國政治狹縫,左右對峙,「大陸就用香港基地滲透,西方就用香港抗共。」

為免捲入漩禍,港英政府於1953年頒佈《電影檢查條例》,防範反社會、反資本及親中政治活動,左派電影尤甚,同年至1956年期間,親中立場的南方影業曾將59部劇情片及紀錄片、34部新聞片及短片送檢,結果獲准公映僅得5部劇情片、6部戲曲片、6部紀錄片。荷里活西片也不倖免,奧斯卡影帝馬龍·白蘭度的《碼頭風雲》,政府憂引發工潮曾將其禁映。

港英曾打壓左派紅片其後態度放軟封殺反共電影

不過,審查尺度也隨年累月游移,60年代始,左派紅片難有叫座力,港英政府態度放軟;60年代末幾近已無打壓,文革十年,左派政治片及革命樣板戲亦無受阻,能登大銀幕。

70年代後則大逆轉,政府轉而封殺反共電影,1981年,台灣導演白景瑞的《皇天后土》公映,描述留英科學家回流中國,卻遭遇文革迫害,家破人亡。香港邵氏購入放映權,並成功送審,距料上映一天卻被迫匆匆落畫,據報新華社當時暗中施壓,港府則以涉「政治宣傳」及「影響港府與鄰近地區關係」為由禁映,邵逸夫求見港督亦不得要領,「不過去到1989年就解禁咗,重新在港上映。」

立法局舊文件則披露,李柱銘引述當時的總電影檢查主任指,《皇天后土》及另一部電影《假如我是真的》,「是過去因中國因素而被禁的11部影片之中最差的兩部。」不僅華語片,荷里活製作亦然,但凡觸碰反共意識,亦要「去政治化」。

立法會資料顯示,由1965年至1974年底,共有357部電影於首次送檢時,不獲批公開放映,當中涉及「破壞本港與其他地區間的友好關係」電影則涉16部,經刪改後獲准放映僅有兩部。回歸前的立法局文件則指,73年至87年3月,9887部電影上映,同期有21部影片因政治考量遭禁,當中18部與「友好關係」條文有關。

龍剛執導的《昨天今天明天》,參照卡缪《瘟疫》創作,講述香港突變疫埠的眾生相。不過,有指電影涉及影射六七暴動,港英政府一度將其禁映,兩小時片長須刪剪至僅餘72分鐘。圖為1967年5月,左派示威工人焚燒雜物、垃圾桶抗議情況。(美聯社)

94年始廢除涉政治審查條文

壓抑有解禁時,港產片也曾經呼吸過短暫的自由空氣。1987年,《亞洲華爾街日報》記者秦家聰揭發政府的電影審查或無法律效力,引爆港英管治醜聞。政府翌年急「補鑊」,正式確立《電影檢查條例》,包括電影三級制。民主黨前立法局議員李柱銘期間曾動議刪除涉及政治審查相關條文,但不得要領。

立法局舊檔案顯示,李柱銘指電檢條例的存在,「是香港歷史上不光彩的一頁」,隨著九七臨近,應逐步取消惡法,「我們不再需要大家長來決定咩電影可以看,咩電影唔可以看。」1994年底終於闖關成功,三讀通過廢除港府政治審查權力。檢查員指引隨之修訂,銀幕裡自此卸去政治濾鏡。

港府月前修訂《電檢條例》檢查員指引,特首林鄭月娥回應時曾指,指創作自由非毫無限制,需在維護國家安全之間作出平衡,深信新指引不會扼殺本港創業產業。(資料圖片)

「政治審查其實一直都有,但唔明顯。」吳國坤解說道。每逢大時代,總有「禁片」,「喺大時代及大動盪特別敏感」。《國安法》生效後,有人預言香港電影將再陷沉寂。吳國坤認為此言差矣,「好視乎市場,唔一定完全關政治事。」他說起近期多齣港產片大表欣慰,「香港年輕導演仲好有火」,雖然政治氣候低壓,但本港電影工業仍然盛載生機,「仲不斷有人開戲,同有好多好有驚喜嘅故仔。」

吳國坤預視審查員「寧緊莫鬆」,因為未有清晰準則,「電檢會變成長官意志,有咩都禁咗先。」(張浩維攝)

料獨立電影難在港放映

但影響在所難免。他認為,新例下會對合拍片構成壓力,基於商業考量,內容上更受掣肘;至於獨立電影,吳國坤相信仍會有人開拍,雖未必可在港堂皇放映,又或面臨封殺,「難保幾十年後,唔會重新有得上畫。」」世事總是吊詭,愈禁愈好奇,戰後的東歐電影遍地開花,從未貼服順從蘇聯官方壓制,「政權愈封殺,愈走向地下化,亦不難預想走向好似東歐電影咁。」

翻查電影檢查員小組名單,現有41名電影檢查員,全屬通訊局娛樂事務管理主任職系,審查送檢電影外,也管理廣播牌照。電影報刊辦回覆查詢指,檢查員編制自2020年中至今沒有增減。吳國坤預視審查員「寧緊莫鬆」,因為未有清晰準則,「電檢會變成長官意志,有咩都禁咗先。」在今日的尺度,《十年》必成禁片,「咁《第一類危險》、《投奔怒海》、外國嘅《西藏七年》、《末代皇帝》又會點呢?」問到最壞地步時,吳國坤直言不敢想像,「最壞嘅就係劇本要送審,投資者卻步。」他搖搖頭回應有電影中人將劇本送審的提議,「唉,自找麻煩。」

他相信港產片不至於絕望,「仍有生命力」,在有限空間下,循規蹈矩以外,可探尋以隱晦的藝術表述,「電影創作唔係一板一眼,都有好多唔同形式,要識得因時制宜。」取巧與迂迴也可造就心領神會,邱禮濤的《拆彈專家2》充滿玩味,漫不經意;東歐電影描繪資本主義的聲色犬馬,一箭雙鵰,在體制以內實踐藝術博奕。

禁語年代,言不由衷,吳國坤有深切體會。他笑說電影審查課題冷門,不是本科生口味,「佢哋鍾意落手落腳拍」,課後他閉門埋頭研究,將心血結集成書。以影犯禁竟成忌諱,他將新書命名為《昨天今天明天:內地與香港電影的政治、藝術與傳統》,於平行時空回應反常時代。

吳國坤預視審查員「寧緊莫鬆」,因為未有清晰準則,「電檢會變成長官意志,有咩都禁咗先。」(張浩維攝)
+3

《電檢條例》修訂指引具體內容:(2021年6月11日生效)

在原有電檢制度下,未有涵蓋涉及國家安全的評審準則。新修訂添加相關指引,包括檢查員應小心留意電影中對「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行」,或「可能以其他方式損害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行為或活動所作的描繪、刻劃或表現,及可客觀和合理地被視作認同、支持、宣揚、美化、鼓勵或煽動該等行為或活動的內容」。

修訂亦列明,電檢員應顧及其防範和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或活動的職責,及香港居民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共同義務。電檢員若意識到整部影片及對觀眾的影響可能會危害國家安全,應得出電影「不宜上映」的結論,即變相禁映相關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