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任你開價?1980s廣告界都市傳說由來|專訪吳文芳、紀文鳳

撰文:袁兆昌
出版:更新:
要多少人工?任填——填、填、填。
吳文芳
吳文芳(圖左):「如果我做這個創意總監做得好,要走;做得不好,更加要走。在這個情況下,我在我的人生裏,爭取到在不同階段做的不同事情。」

終於找到這家Boffi DePadova Studio,是受訪者朋友開的店,借用兩場專訪,一場紙媒,一場網媒;目標如一,都為推廣新節目《乜都有哲學》。

在落地玻璃窗直透進來的陽光裏,吳文芳一頭銀髮自然成為焦點。吳文芳這個大名早就聽聞,廣告作品的意念、散發的能量,亦早就滲入80後、90後成長期間的視野。關於吳文芳的「一人圖書館」,早就成為近年媒體的文化新聞話題;回顧自己的廣告生涯,他有無數個話題,近年媒體亦已報道過。為香港電台主持節目,倒是第一次。

當年任填人工銀碼就是為了留住吳文芳

吳文芳接過我的名片,立即把我拉到窗旁:「你看!像不像?就是你(任職的)公司的logo啊!」沿他食指方向看去,是一道大廈外牆;牆上填滿重複的、一致的藍色圓圈。吳文芳雖已退休,廣告創作人聯想力卻沒有一刻停止過。同場有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總監張璧賢、資深廣告界、公關界名人紀文鳳,在新節目中,紀文鳳擔任嘉賓主持,與吳文芳「拍住上」。

「要多少人工?任填——填、填、填。」吳文芳回憶他收到紀文鳳的一封信,信裏提到要他留任:「我好後悔,竟然沒有理會這封信;時間過去了。」紀文鳳這封「留人信」可說是職場上的一個經典?許多年後,吳文芳一直保留著這封信,更在自己的著作《癮:讓人上癮的產品、廣告與創意背後的秘密》裏刊出信件原貌。

這段奇緣,到了二人已退休的今天,成為啟動一個節目前的話題:二人原來曾有三個月的主僱關係。而《乜都有哲學》的根源,從港台有人與紀文鳳談起,可以談談她的廣告生涯,其時紀文鳳恰巧有次遇到吳文芳,邀約吃一頓飯,又恰巧二人聚餐的地點有人染疫:「內疚到暈。知道他早前入過醫院,身體不是很強壯,怕連累他。(吃飯時)他給我這本書,翻到最後一頁,即是他說到廣告人(那個部份),原來我1987年……」紀文鳳說,她做過許多事情都不會記在心,沒想到自己做過的都被吳文芳記住了。當年吳文芳來到紀文鳳的公司,工作了三個月後打算過檔:「我是個愛才如命的人。」當時她寫了一封信給他,問他幾時願意回來,職位和薪金都由他來填寫。這封主僱互動信件,就隨吳文芳的著作,正式留存下來。紀文鳳再看到自己寫的這封信,是震撼的,也帶來莫大的感動——沒想到吳文芳保存至今,並在著作提到她。

廣告公關工作50年

二人談起這個新節目,紀文鳳就邀請吳文芳擔當「主播」,自己就只做一集嘉賓好了。吳文芳覺得應該要一同主持,於是紀文鳳就擔當節目的嘉賓主持。

今年一月,張璧賢與二人一同商談節目細節。紀文鳳在廣告行業不經不覺已走過五十年,這些經歷與經驗都很珍貴,而她又樂意分享,大可藉她在行業的人脈,從殿堂級到新生代,談談廣告事業與展望,談到可以邀請吳文芳一同主持節目……「不是啊!92年到現在我沒有做過廣告了。」吳文芳打斷張璧賢的敘述。「但你拿了許多獎項。」張璧賢補充,紀文鳳加入戰團……一小時裏的交談過程,大致就是這樣你來我往,既交織二人幾十年廣告生涯概要,也提出他們心目中的行業前景。

「我不是個專業主持,經常亂說話,只是個嘗試」

紀文鳳早於1970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從廣告公司撰稿員做到廉政公署公關。1978年與合伙人成立廣告公司,翌年得美國Grey Advertising入股。時至1990年代易名Grey Hong Kong。1992年,她帶領公司進軍中國。她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名家專欄文字裏,提到與她的各種合作。她長年觀察、參與廣告業務,更有為地產商在中國大陸投資,以經驗與視野推動着中港台發展。一人力量有限,曾為她公司工作的廣告人,今日都成為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又一山人黃炳培、吳文芳、林桂枝;學生如林俊明、倫㓗瑩,龎宛兒等,可說是廣告及設計界的香港支柱。如此說來,這樣的人脈自然成為節目的重要資源,尤其她請來的吳文芳,更在多次會議後,由她主動提出,要吳文芳擔任主持,她擔任嘉賓主持,在這個架構裏,節目可更貼近時代脈搏,更多火花?

「我不是個專業主持,經常亂說話,只是個嘗試;這個嘗試,可以有一些東西出現,又可以是沒什麼。如果沒什麼出現的,我會向你道歉;有什麼出現了,大家就會好enjoy。」吳文芳說得有點玄奧,總是令人措手不及的感覺,紀文鳳中間都提到「偶然」。似乎整件事的發展比起節目更引人入勝?又正因吳文芳這種跳脫思考、偶有停頓的語速、溫柔敦厚的性格,成為整個訪談裏奇妙的連結力,尤其談到他廣告生涯體驗的人情冷暖。

吳文芳早年在加拿大留學,1979年回港,1982年加入JWT任職美術創作總監,1989年晉升執行創意總監,成為當年首位出任國際4A廣告公司此類職務的華人,任內屢獲大獎。1992年創立「另一影廠」為各大客戶廣告執導。2006年創立thinkingwithoutthinking limited(不假思索有限公司)為香港2007年特首候選人曾蔭權提供連任競選策略諮詢,提出「我會做好呢份工」口號。2012年創立「40小時」概念品牌,用不同媒體推廣旅行文化。

張璧賢分享這段商談工作的日子,WhatsApp群組與信息比起自己朋友之間的更多更頻密,吳文芳甚至會自發印製tee給嘉賓留念,「節目」在他們三人的概念裏,已經不限於某個特定時段發放的聲音,更可以是「一件事」。習慣廣告行業靈動敏捷的人物,與電台節目統籌的人物,同是信息的發放者,兩個模式到底如何整合出一個節目,加上廣告界人脈,本質上已是個很可觀的實驗。節目畢竟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結構,從介紹嘉賓出場、訪問嘉賓到吳文芳短短幾百字的微言大義,這三個部份載錄的已是一個個人物的半生。節目取名《乜都有哲學》源於廣告行業內在操作並不限於單一行業,它本來就充滿着每個職場與職人生活關節裏,在一門專業與一群業界人物之間,總有它的思想與哲理在。節目發掘的就是「不說出來就不會存在」的事情,從個人發展史到影響行業的一宗一宗事件,以另一個角度重塑香港一段歷史。

「我做每件事都給自己一個時限。(拿到獎項了)時限已到,就去做另一件事。」吳文芳形容,自己任職廣告公司,會給自己時限。「如果我做這個創意總監做得好,要走;做得不好,更加要走。在這個情況下,我在我的人生裏,爭取到在不同階段做的不同事情。」憶起當年任職廣告公司高層時,大女兒誕生,當時他是別人的生意來源,收到一共八十九束花來道賀;到他做廣告導演時,位置換了,他成了求別人給他生意的人。二女出生,只收到八束花。「這是現實。」知道這個現實後,他冷笑一聲。

吳文芳提到家人,又提到母親。他覺得,一個有經歷的人,健康漸漸出現問題,要這個人去維持生存的熱情,是很困難的事。母親近年要坐輪椅,兄弟姐妹照顧她的方式是,當她小朋友;他則發明一個方式:教她說英語,句子是take it easy,然後做一個拳頭對拳頭的動作:「她是個九十歲的老人家。從一開始軟綿綿的、無力的,到她用拳頭推到我差點跌倒。」起初,她不知道句子的意思,至今她不僅是知道了,也帶動了她的身心。

吳文芳創意無處不在,無所不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在中環開設的「一人圖書館」。從他遞來的名片看到,圖館書仍在營業;他在已退休的狀態中,創意還是維持著,從不停止。《乜都有哲學》至今已播放十集,餘下的十集,或是更多,相信聽眾都能從有經歷的人,知道香港曾有過這麼多人物,在不同專業領域中呈現香港人的機敏靈動。

(訪問場地由Boffi DePadova Studio提供。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乜都有哲學》,現逢周六晚上10時20分播出。節目由導演兼廣告人吳文芳主持,資深廣告人紀文鳳擔任嘉賓主持,透過來自不同行業的人物專訪、生活小故事,以及淺談廣告構思與創作,讓聽眾重新發現香港人獨有的生活態度與哲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