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權】佛教講平權 台灣釋昭慧法師撐同志:每人都有情慾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活躍於台灣同志運動的佛教法師釋昭慧,在去年的同性婚權爭議中,不時妙語連珠撐同志,被網民摘錄金句熱捧。宗教討論同性戀議題,備受爭議,世人對佛教講同性戀更感好奇。
釋昭慧日前參加香港首個同性婚姻平權論壇,以佛理講情慾與人間苦樂,「人一生為離苦得樂,意謂疼惜心愛的人,一起脫離情慾之苦,在婚姻中追求平安與喜樂,同志也如此,為什麼不能讓他們結婚,不祝福他們?」

當年,釋昭慧在報紙看到有一班同志因濫藥而被媒體放大其同性戀者的身分,令社會有刻板印象,但她認為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者亦有此行為,同志不應被定型,因此她多年來以佛學佛教研究同志倫理。(林可欣攝)

就同性婚權,去年台灣多個團體討論得沸沸揚揚,在爭議聲音中,同性婚姻修法在去年年底通過立院初審,若於今年年中通過二讀,有望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本地同志組織「大愛同盟」、「彩虹之約」及台灣「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在1月22日舉辦香港首個同性婚姻平權論壇。近期在台灣同志運動為人熟悉的法師釋昭慧,亦就同性婚權議題首次來港。

異性戀、同性戀本無異 也是不善不惡的情慾

佛教怎看同性戀,以往較少被提及,研究佛教倫理多年的釋昭慧,是台灣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她說當地的「反同婚」組織「愛護家庭大聯盟」,曾請來佛門法師在集會公開講「一陰一陽、一男一女是正常」,她感到可笑並反問:「這些法師什麼時候變成道教呀?陰陽是道教呀!」釋昭慧認為,這屬假見證,惟宗教在台灣有很大的壓迫力量,進一步壓抑同志的身份。

釋昭慧認為,每人都有動物本能,亦即不善不惡的情慾,亦有機會受此之苦;要脫離苦難,締結婚姻是方法之一,因此不應阻止任何性傾向人士結婚。(余俊亮攝)

佛門助人脫苦海,釋昭慧說除了出家,一般人在婚姻或能「離苦得樂」,「兩個人之間愈來愈沒有感覺,亦即沒有情慾之苦,卻還有綿長的情分,彼此心有所屬,立下一生一世的承諾,一起追求情意、平安喜樂和光明,那麼我們都應該祝福他們(不論同性或異性),憑什麼不准同志結婚呢!?」

同志濫情? 法師:他們活於不安環境

釋昭慧認為,不論對象是異性或同性,結婚本來是透過婚姻制度,「把兩個飄忽的情感穩定下來,同志應跟異性戀者一樣,擁有穩定婚姻和家庭。」過往有不少言論指同志濫情,釋昭慧不諱言他們多年活於「不安全的環境」,常擔心被揭露性向遭歧視,以致不少同性情侶在親友、社會壓力下,不敢相愛,甚至分手收場,「他們很少人能一生一世在一起,心靈很深的傷害,關係未得應有保障。雖然不是每對同志情侶都想結婚,若他們也有公平的婚姻制度,我不認為異性戀比同性戀者更高尚。」

同場請來牧師(左四)及商人趙式芝(左三)以宗教講述同性婚姻,本身亦是基督徒及女同志的趙式芝,已和伴侶於法國結婚,認為信仰應實踐於生活,包括愛與包容。(林可欣攝)

釋昭慧所指的「公平制度」,是循一般婚姻法律條文,亦即台灣的《民法》修例,而非為同性婚姻再立「專法」。「沒有人會問你是不是同志,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慾,都要因此離苦得樂。」釋昭慧又說,有些人指責同志犯邪淫之戒,她卻反問凡人誰沒犯戒,「他/她即使只守到一戒、兩條戒,都不應把他們拒諸門外;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生命的功課,都是平等,沒有人功課能考100分,考20分的都應該被包括在內。」

同性戀議題於宗教有爭議性,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牧師蒲鋪昌指,不同教會對此各有立場,就聖經於性別及同性也有不同的詮釋。(江智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