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養生|眼痕皮膚乾寒咳吃梨熱咳食橙?3食療+3穴道止咳防秋燥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秋分,是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9月22、23日。這一天,因太陽直射赤道,有別於夏季的晝長夜短、冬季的晝短夜長,秋分將晝夜平分,《春秋繁露》紀載:「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黃帝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從容平和」,即說明秋天是從容收穫的季節,當天地之氣轉為收斂,人們也應該將步調放緩,多多休息蘊養身心。

秋咳不止令人煩,原因竟出在秋燥

有別於初秋時的秋老虎肆虐,進入秋分後,雖然白天仍酷熱難耐,但清晨夜晚的涼意漸增,他建議適時的添加衣物,避免感冒、咳嗽。此外,入秋後的乾旱少雨、燥邪當令,也讓人容易出現皮膚乾、眼睛癢、乾咳不止等情況。

中國四大小說名著《紅樓夢》,描述女主角林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他說,「端看文字敘述,林黛玉貌似有乾咳問題,也可能是過敏性咳嗽。」而在新冠疫情期間,咳嗽甚至成了萬惡之舉,一咳瞬間成為眾人白眼目標。

咳嗽有三種,吃對食物好的快

謝旭東指出,中醫將咳嗽分為三種:熱咳、寒咳,此外,還有因秋燥傷肺導致的燥咳。一般判斷「寒咳」、「熱咳」的關鍵在於「痰」,如果寒咳、熱咳沒有根治,嚴重的話,會形成慣性「燥咳」。

▼三種類型咳嗽的飲食宜忌(按圖看清👇👇👇)

+5

相關文章:【咳嗽】熱咳吃蘿蔔寒咳忌香蕉 分清寒熱燥3種咳吃對了快啲好!

寒咳

症狀:痰色偏清,伴隨出現「胸悶」,嚴重還會有氣喘的表現。
吃什麼:玉屏風湯
材料:黃耆 10g、白朮 10g、防風 10g
步驟:用 1000c.c. 的水煮成 500c.c.,溫涼後即可飲用。
效果:白朮及黃耆是很好的補氣藥材,而防風能防止風邪入侵。

謝旭東提到,如果有寒咳、流鼻水等症狀,也可多吃秋冬盛產的橘子。「橘子整顆都是寶,橘皮可健脾、燥濕化痰,若製成中藥材陳皮效果更強,可理氣健胃、化痰止咳。橘肉則能生津止渴,還能化痰,喉嚨乾時可潤喉。」

熱咳

症狀:痰稠而黃,常卡喉嚨,每次都咳的劇烈、聲音沙啞。
吃什麼:川貝蒸梨
材料:雪梨1顆、川貝母6克、冰糖適量
步驟:將雪梨去皮,切掉頂部、挖去梨核;將川貝母打成粉,與冰糖同時放入梨核原位置。放進電鍋蒸半小時。
效果:川貝母,性微寒、味甘,具有止咳化痰之效,能瀉心火、散肺鬱、潤心肺、清痰,痰多痰少均可使用。

謝旭東表示,梨子清甜多汁,用來潤喉也非常適合,尤其是咳到完全無聲時。此外,有部分瓜果類也有化痰止咳、清暑退熱的效果,對於預防熱咳有所助益,例如絲瓜、冬瓜等,若怕瓜類性質偏涼,可加薑絲烹調。

燥咳

症狀:無痰,但常喉嚨發癢,不自主的咳幾聲或咳個不停。
吃什麼:桑葉潤肺茶
材料:桑葉10克、沙參10克
做法:用2000c.c.的水熬煮,待溫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桑葉涼潤入肺,止咳生津;沙參則潤肺生津,清肺火。可調整免疫力,預防呼吸道疾病。

謝旭東建議,針對秋燥所引發的乾咳、乾眼、便祕、皮膚乾裂等不適,可多吃滋陰補血的食物,用食療的方式作改善,例如,梨子、黑芝麻、桑葚、銀耳、山藥等,對於滋潤身體都有所助益。

▼止咳要養肺,養肺三穴道天天按(按圖看清👇👇👇)

+10

1. 尺澤穴

取穴:位於手肘橫紋中,在手肘內側中央處有條肱二頭肌腱,肌腱的外側即是。
按壓:以指腹按壓,每次左右手各按壓1~3分鐘。
功效:為肺經合穴,能清宣肺氣、瀉火降逆。用於緩解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咽炎、支氣管炎等。

2. 合谷穴

取穴:位在手掌虎口處,將手掌打開,於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兩骨相合處即是。
按壓:雙手交替按摩,以指腹按壓,用一緊一鬆地按壓穴位,每次按壓約2秒。
功效:能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用於緩解過敏、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不適。
禁忌:懷孕期間禁按此穴。

3. 足三里穴

取穴:位於小腿上,當腿彎曲時,可看到膝關節外側有一凹陷處,為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即是。
按壓:以大拇指指間按揉1分鐘後,放掉。可連續按壓7回。
功效:為足陽明胃經的代表穴,又稱為「長壽穴」。能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可調節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相關文章:咳嗽|胃酸倒流食飽平躺就咳慢性咳嗽5原因支氣管炎同感冒咳點分?👇👇👇

+6

相關文章:秋天養生|秋燥傷肺易咳易痕?中醫推蓮藕百合5食物強肺增抵抗力👇👇👇

+8

延伸閲讀:

秋分最需要解胸悶!醫師教2招「順氣解悶擴胸操」在辦公室也能做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