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山野「救火英雄」山火季節出動 嘆一個煙頭足可將心血盡毀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踏入山火旺季,漁護署滅火隊又要出動!穿上防火衣,帶著火拍背泵、16公升水等裝備,翻山越嶺搶救林木,目標縮小焦土範圍。這班救火英雄其實是漁護署平日負責林務職員,走在山火最前線。
漁護署農林助理員王龍英(阿龍)是滅火隊隊長之一,終日與山為伴,皮膚也曬得黝黑。面對過比人還高的火焰、被煙薰得難以呼吸,首次出動已嘗到這份工作的艱辛,但大自然的魅力卻一直牽引著阿龍留下來,有次出動後更驚喜地收到市民的感謝卡,令他深信值得付出努力守護這片山野。

▼踏入山火季節 漁護署滅火隊的日常▼

+9

延伸閱讀:漁護署改良監測系統AI代替人眼 山火控制中心成「大腦」調兵遣將

秋風起,踏入漁護署滅火隊展開24小時輪更監察及滅火季節。任職農林助理員的阿龍2014年入隊,第二日即被派往應對八仙嶺大火,首次登上直升機到達山火事發位置附近的停機坪,從機上俯瞰,當時仍有不少正在踩單車郊遊的市民。直升機降至離地面尚有3、4呎,他就跳下去,帶同裝備直奔火場。

八仙嶺山勢崎嶇,看見「火龍」在懸崖下卻未能步行而至,滅火隊只能在後防守,盡量不讓它擴大範圍,待火勢稍弱再前行撲熄。入漁護署前,阿龍只是從遠處見過山火,當時還覺得「有條火龍好靚喎」,從沒想過有天會與山火這麼近,近得伸手可及,「真係埋去打火(『救火』術語),熱力先感受到,煙攻埋嚟係透唔到氣,點大力吸氣都好似唔夠,同埋攻眼。大火又有風,啲火燒得高過人,到時要退,細風再返埋去噴水,(三人一組)一汞兩拍,盡量㩒熄佢」。

也因走得那麼近,阿龍才發現即使是一小堆火,被風一吹,一大片草地不用10秒足可盡毀。這是他入行以來,面對歷時最長的一場山火,燒了將近兩天。

火拍是漁護署職員用舊消防喉剪成長條狀製成。當火勢減弱,滅火隊上前先噴水趕走空氣,然後用火拍打火,拍熄火種後再在地上「碎幾下」,再由另一個人用火拍打火,不斷循環以防死灰復燃。(何家達攝)

默默守護郊野 市民感謝卡帶來堅持的動力

最初帶著對郊野的熱愛進入滅火隊,他坦言「工作日曬雨淋,夏天尤其辛苦」,酷熱難耐只能提醒自己多飲水、做好防曬。還記得有次出勤,隊長突然叫他「唞下,唔好郁」,沒有不適的他感到奇怪,用電話一照始發現滿臉通紅,原來是中暑徵兆。以往行山輕輕鬆鬆過一天,但當山頭叢林變成工作地點,一更過去已是24小時,原來也會不習慣,他不禁忠告「係辛苦嘅,要捱得!」

從跟著前輩出征,到後來變成隊長帶隊,阿龍也有另一番體會。有次在臨近清明節的早上,第一次帶隊就到馬鞍山打火至天黑,路上曾與村民相遇。數天後竟收到市民的感謝卡,指從來不知道漁護署會幫忙救火,感謝他們保護樹木,當下覺得原來付出的努力是有人知道,也是堅持下去的一份動力。

阿龍任職農林助理員,脫下防火衣,仍要負責泥水、燒焊、植樹、修橋補路等工作。(何家達攝)

滅火隊未如消防員般天天操練,阿龍說,滅火隊由漁護署農林助理員、技工等組成,負責泥水、燒焊、植樹、修橋補路等工作,撲滅山火只是其中一個範疇。脫下防火衣,他還是在林裏穿梭,與山作伴。每次山火過後,阿龍總是有種唏噓,「噚日經過仲綠油油,燒完得返一條條柴。」一個煙頭或燃起垃圾,繼而焚毀植物,嚴重時就是燒遍整個山頭。

李英銘承認請人有困難,皆因在郊野公園工作較市區辛苦,有人甚至入職數月已捱不住要離開,慶幸同事仍對大自然有興趣及感情而留下來。(何家達攝)

郊野公園主任李英銘︰唔係好似拍戲咁

漁護署滅火隊由16小隊組成,每隊由隊長帶領6名隊員出動。漁護署郊野公園主任(保護組)李英銘說,從漁護署人手中,挑選體力好、有經驗及合作性高的同事加入滅火隊,透過「以老帶新」學習判斷山火走勢、避免置身危險位置、辨識火場最就近的水源等,「唔係好似拍戲咁,啲火好猛烈照衝埋去。我哋要追火尾,火一路燒走,走埋去佢燒過嘅地方,相對安全,唔會繼續企埋去草密茂嘅地方」,安全還是首要。

在沒有山火的日子,資深同事帶新人行山熟悉地形,夜行也是演習之一,「就算鍾意行山,夜晚經驗未必多。墳區附近易生火災,行多啲先熟悉周圍地形,到真係有火警就會知道,好多墳區有挖洞,夜晚睇唔到,要有心理準備;行大欖時原來有好多浮沙碎石,當有事發生就無咁緊張。」對李英銘而言,也只是經驗之談。

山火過後變成一片焦土,阿龍也感到唏噓,「噚日經過仲綠油油,燒完得返一條條柴」,希望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也不要留下火種。(何家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