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竹編師傅TikTok爆紅吸500萬粉絲 短片播放量超3300萬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隨着時代變遷,不少民間手藝逐漸消失,極需保護及承傳。
來自浙江杭州臨安的51歲潘雲峰,前年重拾一度被淘汰的農村老手藝「竹編」,並在抖音上載自己製作竹編作品的過程。他原本只為生計着想,希望「多少補貼些家用」,未料吸引過百萬人觀看點讚。有網民將影片轉載到TikTok等海外平台,更獲得超過1000萬次播放。
目前,潘雲峰的抖音帳號已吸引將近500萬粉絲關注。然而,相比做網紅,潘雲峰對於如何改良傳統竹編技藝更感興趣,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經過改造和創新的手藝在當下生活中找到一些位置。

2019年,潘雲峰重拾老本行做竹編,並在抖音上載做各種竹製品的影片。(網易新聞)

潘雲峰從小父母離異,跟隨祖母在浙江的小山村生活。工業不發達的年代,竹子生長快、強度高,是主要的建築和製造材料,家家戶戶都需要竹編。竹編師傅又叫篾匠,是一份足夠體面的職業。在80年代中期,時年14歲的潘雲峰就跟隨舅舅做竹編,先後向3個師傅學習,才學成這門手藝。

不過,工業發展令塑料、水泥等產品鋪天蓋地進入了潘雲峰生活的山村。以往村民處處離不開的竹製品,逐漸淡出大家的生活,籮筐、籃子被編織袋和塑料取代,到最後連竹製涼蓆都可以用機器製作。潘雲峰的兩個徒弟及師傅先後轉行,做了5年竹編的他最後不得不放下這門手藝,走出村外先後任職油井井長、廚師、電焊維修工等。

2019年,潘雲峰的孩子上大學,他決定回老家生活,在親戚開的牙科診所上班。某日,他無意間在抖音看到一位老師傅的竹編影片,對方的帳號粉絲在幾天之內就從數百增至上萬,很多網民都點贊。潘雲峰於是註冊抖音帳號,學習如何拍影片。當時,他只想自己可以積攢3至5萬的粉絲,等以後年紀大就做些竹編出售,「算是有個活計,多少補貼些家用」。

當時,潘雲峰每逢周四放假就會獨自上山砍竹,再回家做竹編、拍片。起初,他只能上傳1分鐘內的影片,由於自己不會剪輯,無法呈現竹編制作的全過程,不少網民都留言稱「看不懂」。為此,潘雲峰學習如何拍攝剪輯,例如切換鏡頭、剪輯影片、調整光線、找拍攝角度,希望將曾經被「淘汰」的手藝更好地展示給其他人看。

2019年10月,潘雲峰發布一段時長3分鐘的製作鍋刷的影片,吸引近80萬人點讚,粉絲增至5、6萬。同年11月,潘雲峰製作竹籃的影片爆紅,有近140萬人點讚。2020年,潘雲峰拍攝的影片,包括破竹基本功、鍋刷、竹篩、陽傘等的點讚量都超過100萬。竹編手藝吸引不少人關注,有人留言詢問如何購買作品,也有人請他開直播,還有竹編同行主動聯繫他,希望一起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網民將潘雲峰的竹編影片上載到海外平台。截至目前,他製作鍋刷的影片在TikTok上累計播放量超過3300萬;而在YouTube,其製作竹編的影片集播放量達260萬。外國網民不了解竹編,對潘雲峰的作品感到驚奇,稱讚其製作的竹製品是「觸動人心」的藝術品,又感嘆潘雲峰「手部的準確性和移動的速度,比機器還要好」。有網民甚至上載合拍影片,在TikTok上記錄自己觀看潘雲峰竹編影片時的反應。

潘雲峰製作竹編的影片爆紅,為他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轉變,包括令他還清為期20年的房貸。然而,潘雲峰仍然過着原來的生活,他租下山上的一間舊屋,每日騎電單車上山製作竹編,做完後再下山。除了傳統的竹製品,潘雲峰更根據現代人的習慣,改良了傳統竹編技藝,用竹製作手機架、兒童座椅、嬰兒床、頸椎枕等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