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告別月光族勤儲錢冀買居屋 要有光創辦人:無青年天生想躺平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原來買居屋真係唔係無可能,起碼會朝住呢個目標同方向進發。」原本與奶奶一家同住公屋的90後Angel,經社工轉介後,一家三口遷入深井「光屋」暫住,期間更有意外收穫,除擁私人空間外,心境亦更迎來轉變。她指丈夫變得拼搏,自己亦打算從全職媽媽轉型至鋼琴老師及跆拳道助教,期望努力儲錢,遷出光屋後會以購買居屋為奮發目標。
社企「要有光」於2016年推出全港首個活化閒置宿舍項目「光屋」,供短貧核心家庭申請入住。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指,「光屋」住戶收入及儲蓄於「疫市」期間仍見增長,更有最少兩成半家庭視購買居屋為目標,他認為只要目標設置得宜,亦可推動向上流動,「其實無一個青年天生想躺平。」

+5
以前無諗咁多,舒舒服服夠駛就得,同埋都係諗住排公屋。依家就會訂咗個目標,希望儲到錢畀居屋首期,返工就有目標好多。
深井「光屋」住戶Angel
Angel自成為媽媽後,便全職湊女,她期望以一年時間,考獲鋼琴8級及成為跆拳道助教,重投職場。(羅君豪攝)
光屋單位實用面積近400平方呎,最多可租住3年。Angel一家三口遷入後,終於擁有私人空間,亦可籌劃未來。(羅君豪攝)

Angel 一家三口是光屋住戶,他們原本與奶奶及叔仔等共住約200呎的柴灣公屋單位,生活空間較為擠迫,「以前我哋(一家三口活動空間)加埋100呎都無。」今年3月搬入光屋後,家中逐漸添置免費的二手傢具後,三口子終於擁有私人空間,女兒也笑得開懷。

住戶日打3份工奮力向上

她表示,入住後在職員從旁督導下,一家迎來心態轉變,丈夫變得上進拼搏,更日打3份工,努力拼搏,月入增至約兩萬元,「以前無諗咁多,舒舒服服夠駛就得,同埋都係諗住排公屋。依家就會訂咗個目標,希望儲到錢畀居屋首期,返工就有目標好多。」

Angel自成為媽媽後,便全職湊女,她期望以一年時間,考獲鋼琴8級及成為跆拳道助教,重投職場,「以前做美容工時好長,轉型後時間就可以彈性啲,可以兼顧家庭同工作。」她續指,以往是月光族,但現時已建立儲蓄習慣,「出返去唔打算要住劏房,希望仲可以擺得落啲玩具。」

位於深井的光屋,前身屬工廠員工宿舍的閒置政府物業,共提供了44個單位,光屋戶以核心家庭為主。(羅君豪攝)

「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表示,「光屋」夫婦平均年齡為36歲,平均育有1.4個子女,3/4住戶擁高中以上學歷。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並以入住前及入住後情況進行對照,「光屋」住戶就業率由51%增至70%;平均月入由1.5萬增至平均2萬元;9成住戶的儲蓄水平,由平均5萬元增至9萬元。

大部份光屋住戶3年期限內可「提前畢業」

他續稱,過往經驗所見,大部分住戶均能於3年限期內提前「畢業」,6至7成住戶遷出後租住私樓,反映向上流動趨勢,餘下2至3成住戶則獲派公屋。余偉業又提到,自居屋售價與市值脫勾後,居屋成為奮鬥目標,最少兩成半「光屋」家庭有意購買,「部分上車盤都供得起,如果儲到首期又抽得中,絕對係可行出路。如果儲得多,仲可以買靚少少。」他指,光屋推行至今,已有兩個家庭成功晉身居屋戶,分別位於粉嶺皇后山及鑽石山,例子具鼓舞作用,「如果慣咗向上流動,就會開始諗自己不止於此。」

余偉業續指,社會較少側重談居屋對向上流動的激勵作用,「其實無一個青年天生想躺平。」他提到,每個家庭入住後均獲專人跟進,定期檢視儲蓄及工作計劃狀況,「申請前都要交proposal (計劃書),講返打算點樣改善前景同個人發展。」

團體「要有光」在2016年推出了全港首項活化閒置宿舍項目,將深井前紗廠員工宿舍翻新成「光屋」單位,供弱勢家庭入住。「光屋」租金低於市價,按住戶的負擔能力釐定,介乎3,000多元至5,000多元,最多租住3年。「光屋」合共提供44個單位,現時全部住滿,由2016年至今累計100個家庭及約350人入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