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四|中不中、英不英?——少數族裔需要怎樣的語言教育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全港88.9%的人口以粵語為慣用語言。換言之,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大多數場景都必須用到粵語。即便少數族裔人士面臨的歧視和偏見成因複雜,但不可否認,他們未能享受適切實用的中文教育。前文提到,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文語言障礙是少數族裔人士在港生活的一大掣肘。根據立法會提供的數據,在18至22歲的南亞裔人士中,只有10%在香港升讀學位課程,低於整體人口相關比率23%的一半。如此一來,許多少數族裔青年缺乏學歷與社會競爭力,更加難以突破家庭背景的桎梏,長期停留在社會底層,缺失向上流動可能性,形成惡性循環。然而,香港少數族裔的中文教育制度,至今仍然不具備足夠的適切性。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助理教授梁慧敏為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提出諸多建議,包括從小開始實行「雙軌制」等,還認為政府目前的「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較空泛。(歐嘉樂攝)
教育局自2014/15學年起為錄取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撥款,涉上億資金,但款項的用途、獲撥款的學校、具體開支項及其效果並無公開,讓人懷疑公帑是否用得其所?(資料圖片/黃舒慧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2月6日)《中不中、英不英?——少數族裔需要怎樣的語言教育》。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種族歧視系列文章】一|香港主流社會中的少數族裔:看不見的他者

二|傾斜的社會:少數族裔的公共服務及福利待遇

三|少數族裔就業——零工經濟是紅利還是陷阱

四|中不中、英不英?——少數族裔需要怎樣的語言教育

五|香港應向國際學習怎樣的多元種族共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