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媒倡強制黨員幹部生三孩? 政府推動生育需要做到更多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內媒「中國報道網」最近刊發了一篇時評文章《落實三孩政策 黨員幹部應見行動》,在輿論場引起了不少關注。

文章要求「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人口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國情、國策意識,從自己和自己家人老年生活需求、國家人口長遠發展等多角度,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積極行動起來,自覺落實三孩生育政策。」

文章提出「國家依法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是家庭人氣增長的需要,也是國家人口發展的需要。每一名黨員幹部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主客觀原因,不結婚、不生育,也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只生育一個或兩個孩子。」

文章還援引政府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對中國人口現狀與未來走勢的分析,指出了這件事的重要性和嚴峻性。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危機越來越嚴重、新生兒數量迅速減少、總人口甚至可能在今年很快迎來負增長的情況下,這篇文章的倡議在總體上是符合國家政策方向的。

不過文章忽略推動這項政策落地的複雜性,集中於要求「每一名黨員幹部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主客觀原因,不結婚、不生育,也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只生育一個或兩個孩子。」有點片面與脱離實際了。

這裏面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放開三孩政策,是政策性允許和鼓勵,不是強制,這不是一條強制性法律,生不生的權力在公民個人而非法定義務。黨員幹部作為中國社會中堅當然應該身體力行,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作出義務性強制要求,進行道德綁架。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吸取之前強制計劃生育年代產生的不和諧教訓,要以倡導、鼓勵為準,不要搞強制,也不要針對某些特定群體搞道德綁架。

中國政府推動三孩政策,需要有更多配套措施。(中新社)

第二,應該把重點放到讓年輕人願意生、生下來養得起上,而不是放到空洞的說教上。

生育率減底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和個人意願以及社會形態、生活方式轉變有關,是很多國家在進入城市化和後工業化時代面臨的挑戰,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只是中國未富先老,而且生育率降低太快,使得問題更尖鋭一下罷了。

在如何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上,有兩點需要中國政府注意,一是要有能切實鼓勵生育的配套性政策支持,二是要讓每個家庭,特別是年輕人對經濟未來建立信心。如果這兩點做不到,大家看不到配套政策支持,對個人與家庭的經濟未來也缺乏信心,在一個低迷的經濟環境,光靠說教恐怕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甚至還可能會起一些反作用。

在國家層面放開三孩政策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出台一些相關政策,前幾天很多省份都出台規定,延長了產婦三胎產假,有些地方還增加了丈夫可以陪休產假的規定,這些政策初衷都是挺好的。可是,如果政策限於此,恐怕不僅不能起到鼓勵生育的作用,反而還可能造成對女性就業的隱性歧視,這個問題我們從僱主角度換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理解。

所以,在鼓勵生育的配套政策支持上,不能搞政府請客企業掏錢,把壓力轉到企業頭上,而是要遵循人性規律。我們可以發現,任何政策措施只要遵循了人性規律,推行起來就會特別簡單,反之推行起來就會特別艱難,而且很難獲得普遍認同,也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所以,除了出台延長產假等措施,政府還需要儘快在稅收、社保等等方面出台綜合配套措施,針對用人單位僱用女工,特別是女工在職期間生育,加大稅收返還、進行個稅減免、社保減免等措施,甚至可以考慮對多孩家庭進行購房補貼,只有這樣才能消除用人單位顧慮,減輕家庭養育負擔,提高女性生育意願。

再一個更重要、更根本的問題是要讓每個家庭,特別是中國年輕人,不光對國家經濟未來,更重要的是對個人和家庭經濟未來建立信心。

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對國家崛起很有信心,但是一轉到個人或家庭的經濟現狀與未來就心情灰暗,這是不行的,這種信心是不牢固的,甚至可以說是危險的。一定要讓年輕人對家庭、個人經濟未來建立起信心,這樣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活起來,生育意願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這就要求中國政府必須在兩個方面同時着手:一是要保護好經濟社會活力,鼓勵企業家精神,保護好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避免讓過於頻密的非生產性運動衝擊到正常經濟運行,經濟治理要考慮到個人與市場承受能力。

二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公平社會建設,在宏觀上要繼續推動減稅降費,財稅收入應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從而結構性加大家庭與個人在社會財富分配中所佔的比例,社會增量財富要多向普通勞動者特別是年輕人傾斜,這就要求政府財政必須克制住增收稅費衝動,壓減政府財政支出,讓利於民,每年財政收入都遠高於平均經濟增速的情況要儘快扭轉。

現在一說到社會公平、共同富裕,很多人都會指向資本,認為應該降低資本所得,提升勞動所得,這種認識是對的,但這個調整隻是其中一個方向。另一個更重要的方向,是要讓增量財富在社會各不同職業群體之間,分配得更公平合理一些,比如在國家公職人員、事業單位、壟斷性行業、民營或私營企業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離退休與在職人員之間的收入分配要搞得更合理一些,不能讓這個差距過大。

不同職業群體之間如果存在的太過失衡的收入狀況,該降的就要降,該升的就要升,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解決社會公平問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體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才能從根本上鼓勵人們的生育意願,解決人口老齡化危機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很難,比降低資本所得更難,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在中國相對容易,割自己的尾巴更難。不過好在這個方面中國有自己的優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剛剛發布的第三份歷史決議中把「堅持自我革命」列為中共百年奮鬥的十大「歷史經驗」之一,現在就看在遇到具體利益時能否祭起這個利器。

說到底,如何推動落實「三孩政策」問題,在根子上還是如何處理好宏觀經濟利益分配,以及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第五個現代化」問題;其前提是要繼續搞好、搞活經濟,提升個人與家庭收入,讓人們能感受到綜合配套政策支持,對經濟未來建立信心。要使這項政策能有效落地,中國政府還需要做到更多。